新华网1月21日北京电(黄玥 肖阳 姜春媛)“数学7张卷,语文6篇作文,物理2张卷,英语背20篇课文,这些只是寒假作业的一部分,还要参加奥数补习班、英语培训班....。。” 广州一名叫“帕墨”的学生最近在微博上抱怨起来。
和“帕墨”一样,大多数在读的中小学生,都面临着繁重的假期作业和培训班,不满和抱怨成为孩子们的普遍情绪。
伴随社会人才竞争愈发激烈,家长[微博]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越来越高。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争相给孩子报名各种补习班、培优班。
小学六年级的李易丰每天放学后要去学习钢琴。周末,妈妈还为他报了英语培训班和书画班。“每个小朋友几乎都要上课外班,很少能一起去游乐场玩,”李易丰说。
家长和学校的“美意”却让孩子们吃不消。“很多家长不知道小孩喜欢什么,就会多报几个班,摸索着培养。”培训班的老师说。
对此,专家认为,社会的期望背离了孩子自身的感受,说明当前教育模式存在很多问题。
不仅是中小学生被作业和培训班包围,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也在“证书”和“学历”的夹击下与素质教育渐行渐远。数据显示,2010年六成高考[微博]状元被哈佛大学拒收。应试教育造成了一批学生“高分低能”、学习与实践能力相差甚远的现象。
一直以来,我国都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关键,学历更成为身份和能力的象征。功利教育,剥夺了学生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缺乏自主选择的权利。
“这是中国传统教育遗留问题,只是重知识获得,轻实际应用,重视选拔的严格,轻个体的差异…。。”人大[微博]附中校长刘彭芝说,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如今,为了推动学生素质教育,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各中小学、高校也在努力探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模式。
人大附中作为基础教育界的“领跑者”,成功探索教育家办学的模式,在实践引领素质教育改革中,一直致力于教育均衡,坚持教育规律和体现教育家情怀相结合。
“以前的教学可以说是照本宣科、‘我讲你听’,现在,学校全新打造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觉得有意思的灵活课堂,”作为一名在教师岗位工作了40多年的老教师,人大附中的谢老师深刻感觉到10多年来学校教育理念的明显变化,“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提供给他们资源和平台,让他们自主发挥。”
不仅如此,电影节、科技俱乐部、少年科学院、桥牌队等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孩子们身上散发着自尊、自信、朝气蓬勃的气质。
“你有什么想法,在校园里都可以去实现,并且可以利用身边各种各样的资源去实现它,把它做得更好。” 人大附中高三11班的栾思飞对学校富有创造、鲜活的气氛感到无比自豪。
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人大附中用对教育的责任和担当,创造了基础教育领域的奇迹,努力培养一批有中国情怀、世界视野、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学生,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请进来、走出去,帮助多所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共同进步。
“人大附中的教育之路充分证明只要归还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的权利,放飞自由,让学生在自主发展中学会判断、学会选择,便会创造一流的教育,培养一流的公民和一流的人才。” 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本中说。
“要认识和关注学生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尊重个性,挖掘潜力,”刘彭芝说,用“爱与尊重”激活每一个细胞,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力,努力成就学校的价值最大化,成就中国素质教育。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