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50年代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到60年代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再到后来的《鲁冰花》……在我们心中,儿歌代表的总是最天真无邪、阳光向上的“正能量”。
可最近,全国各地许多网友纷纷怀念重温的,不是这些“暖色调”的儿歌,而是“灰色童谣”,也就是那些经过改编,被孩子们用来调侃、抒发某种情绪的诗词、儿歌。
不只是在网络上,如今,“灰色童谣”也早已渗透进厦门的许多小学里,被孩子们传唱的校园童谣也正发生着一种值得关注的变化。
“灰色童谣”正流行
前几天,三年级的学生洋洋犯错被妈妈罚写保证书,这本该是件严肃的事,可洋洋却嬉皮笑脸地念叨着,“保证书,保证书,保证以后不读书。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参加黑社会,有吃有喝还有睡。”
听得洋洋妈又好气又好笑,不过对于孩子的表现,洋洋妈并不讶异。因为洋洋平时就经常说这样的段子,虽然有些段子也不能背全,但大致的意思基本都能说清楚。
洋洋说,他的这些段子大部分都是从同学那听来的,“好玩,听一两遍就记住了”。
连日来,导报记者随机采访了三十余名小学生,基本所有孩子都听过类似的“灰色童谣”,有些还是从网络上看到的,只有极少数孩子曾经试图自己改编过童谣。
粗看孩子们传唱的“灰色童谣”,有的是由诗词改编而来,有的是由儿歌“变形”而得,有的则是孩子们的原创,但基本上为调侃之言、恶搞之意,虽然内容不是那么阳光,但很多都押韵合辙,而且朗朗上口。
比如:“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美眉跳芭蕾。四年级的帅哥排成队,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的学费真是贵,还不如加入黑社会。娶个老婆叫玫瑰,生个儿子叫乌龟。”比如:“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再比如:“考试复考试,考试何其多。我生待考试,万事成蹉跎。”
家长[微博]看法褒贬不一
洋洋妈说,洋洋平时就顽皮,“爱背改编民谣这事儿,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他图个新鲜好玩而已,过段时间那股新鲜劲儿过了,也就忘了,只要他不恶意攻击别人就行”。洋洋妈觉得,如果孩子能自己改编民谣,说明孩子有创作力,如果孩子只是背别人改编过的民谣,那更只是一种鹦鹉学舌的行为,所以她觉得,被改编的民谣谈不上是“灰色”那么严重。
“即使这些童谣有恶搞的倾向,也是孩子以幽默的心态面对世界的表现。”
可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和洋洋妈一样放心。有家长认为,童谣是每个人最初的人生理念的吟诵,好的童谣能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灰色童谣”中低俗、消极的文化氛围,则会侵蚀孩子的心灵,导致孩子审美取向上的扭曲,多多少少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我家孩子平时也爱瞎背一些乱七八糟的童谣,除了童谣,那天,我还听他很兴奋地唱了一首改编的《好汉歌》,什么‘大粪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拉不出来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这么庸俗无聊的歌词,也不知道他是从哪听来的,成天和这种低级趣味的文化打交道,孩子的修养不受影响才怪。”和洋洋妈相比,四年级学生家长陈女士表现得很担忧。
好玩和宣泄是主因
许多小学生喜欢传唱“灰色童谣”,但喜欢归喜欢,传唱还是要背着老师偷偷进行的。“老师肯定不喜欢这些。”三年级学生小航说,他们也知道这些被改编了的童谣拿不上台面。
那么,这一段段在部分家长看来属于“不入流”范畴的“灰色童谣”,为什么能受到这么多孩子的喜欢?
首先,就像洋洋所说,还是因为小学生们觉得“好玩、搞笑、时髦”。
导报记者发现,有些孩子并不在意“灰色童谣”内容的好坏,只是纯粹觉得好玩,比如:“小气鬼,喝凉水,喝了凉水变魔鬼。”这个段子并无针对某个人或某种现象,恰巧反映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的无厘头思维。
而另一些改编自小学生们原本就很熟悉的歌曲或诗词的“灰色童谣”,改编后立即被赋予了小学生们所认为的“幽默风趣”,所以他们也就难免要对此颇感兴趣。比如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救命声。桃花潭水深千尺,捞起一看是汪伦。”等。
此外,有老师认为,这是属于孩子自己的一种隐蔽的宣泄方式。
他们觉得,现在的孩子学业负担重,压力大,对自己的生活现状心存不满,一些“灰色童谣”恰好表达了他们的苦闷,因此就容易成为孩子们宣泄不良情绪的“阵地”。比如“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考试的绝招”等。
专家
让“彩色童谣”回归主位
对于小学生流行传唱“灰色童谣”的现象,导报记者采访了厦门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十方。
许十方认为,如果孩子传唱“灰色童谣”只是出于好玩,那么家长大可不必小题大做。但如果孩子在传唱“灰色童谣”时,掺杂着不良情绪,是有针对性地宣泄对学校的不满、对家长或老师的对立情绪、对学习的厌倦、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或者是自己的孤独和压力等等,那么家长就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找出症结,帮助孩子化解压力,并加以引导,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许十方认为,近年来,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所创作的经典童谣少之又少,这才是“灰色童谣”盛行的根本原因。
百年前,孩童吟唱的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对于孩子的审美和情操,都是极大的陶冶。而那些传世的童谣,诸如《两只老虎》、《小兔子乖乖》,即便稚拙,也能引发孩子对世界的兴趣。但近年来,正是由于符合时代潮流的经典童谣这一“正主”的明显缺位,才使得“灰色童谣”能够如此顺利地在各校里“安身立命”。
对于天真活泼的孩童来说,天上的星辰、地上的芳草鲜花、猫猫狗狗,无不是其兴趣的来源,以这些为起点,串联起生动的童谣,何尝不是鲜活的教材?摆脱大人们所习惯的 “从大道理讲起”,取而代之以最微末的名物和情感入手,讲故事,打比方,让“彩色童谣”回归主位,“灰色童谣”自会无所遁形。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