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万学生赶考希望杯 奥数热降温难

2013年03月18日10:44  钱江晚报    

昨天阴雨绵绵,周末的“考试热”还在继续。中小学生奥数竞赛中,规模最大的“希望杯”初赛上午开考,全省有6.6万中小学生赶考,人数与去年不相上下。仅从数字来看,疯狂奥数今年仍未降温。

和前一天的“中环杯”、“走美杯”比起来,昨天这场比赛才是真正高手的“对决”,不仅参考人数多,而且淘汰率高。记者获悉,这场比赛后能进入“二试”的,小学生只有四分之一,中学生只有五分之一,而每届比赛最终获得一等奖的人数,每个年级控制在100人以内,不少民办初中都认可,因此被认为“含金量”很高。

本周六,又一场奥数竞赛“华杯赛”在等待孩子们。

周末连考3场 孩子回家倒头就睡

昨天早上8点,在杭州市区考点某重高门口,不断有家长[微博]带着孩子从出租车上下来,简单交代几句,孩子就急匆匆走进了校园。

校门口周边的马路上,很快就停满了私家车。随着8点半的临近,家长越聚越多。瞧这架势,好象高考[微博]到了。

对于等在校门口的这些家长来说,里面进行的一场考试,事关孩子的升学大[微博]计。

在门外等候的人群里,一位姓王妈妈的手里拿着一本数学“聪明题”,记者翻看了一下,里面写得满满的,题目都做过了。王妈妈说:“孩子早上6点钟起床,还特意花了半小时,快速翻了翻,我怕他路上还要看,就给带过来了。”她说,儿子今年读五年级,成绩在班里前几名。

“今天是他这个周末的第三场考试。”王妈妈说,昨天儿子已经参加了两场数学竞赛,一场是“中环杯”决赛,一场是“走美杯”竞赛,两场比赛之间是头尾相连。“昨天第一场考试结束的时间是11点,正好是第二场比赛开考的时间,没有办法,第一场让孩子提前半小时交卷了。”

“昨天一考完,孩子回到家就倒头呼呼大睡,中饭都没吃,下午4点自己醒来,做了几道习题。”王妈妈说。

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孩子也都参加了周六的两场数学竞赛。“都考考看,就是孩子辛苦点。”家长们几乎异口同声,他们说,真的没办法,每一场比赛都不想拉下,拉下一场就可能失去一个获奖的机会。

半数学生不喜欢奥数 为升学家长也无奈

上午10点,考试结束,在家长迫切等待的目光下,孩子们走出了考场。“考得怎么样?难不难啊?”性急的家长纷纷问了起来。

记者采访了10位同学,大部分是五六年级的。“喜不喜欢学奥数?”结果有一半的同学说,不喜欢,学奥数基本上是家长的意思。

一位男生说:“妈妈说要学奥数,我不喜欢,每天要做很多题目,很无聊。”这名学生在五年级时,获得过一次二等奖,结果爸妈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支持”他学奥数,希望他这次能拿个一等奖。这位同学懊恼地说:“早知道这样,当初还不如交个白卷呢。”

这时他的妈妈过来,叫住了儿子。她跟记者说,“我儿子很优秀的,羽毛球是全省双打第三名,钢琴七级,英语也不错,能直接跟老外交流。我很自信,这样的简历交到民办初中,他们也会考虑的,但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孩子简历要更优秀,奥数比赛证书还是很有用的。”

妈妈说,儿子去年参加了两个比赛,只拿到了一个二等奖,一些比他差的孩子,拿到了更好的名次。“我很不服气,孩子的数学是很不错的,今年我让他参加了4个数学竞赛,今天是第三场,下周还有一场,希望能拿到一个一等奖。”记者做了个随机小调查,发现超过九成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能在这些数学竞赛中拿到一等奖,进民办初中时就有优势。

3月奥数竞赛热,赶考人数超7万

3月,杭城迎来数学竞赛高峰,各种竞赛竞相开锣:中环杯决赛、希望杯初赛、走美杯决赛、华杯赛初赛……这些数学竞赛日期,不约而同定在了民办初中招生之前。赶考总人数超7万人之多。

从报名情况看,希望杯参加人数最多,有6.6万人,中环杯2000多人,华杯赛3000~4000人,还有走美杯等,除去重复报名的,约有7万多人赴考。

在杭州,各种数学竞赛从来没有停过,也从来没有遇冷过。

刚开始很火的是华杯赛。2008年,杭州华杯赛出现泄题事件,导致该项赛事被叫停。第二年,希望杯走红,每年参赛的人数都在6万人以上,家长转移阵地继续交高额培训费,希望借此拿到名校通行证。

去年,华杯赛在被叫停后复出,报名人数近2000人,今年继续,还增加了网络比赛。

希望杯的一位组织者告诉记者,每年的希望杯决赛,各年级的一等奖获得者,被严格控制在100人以内,所以“含金量”比较高。前几年拿到希望杯一等奖,民办初中比较看重。(本报记者 梁建伟)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