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云南昆明某小学日前依据家长[微博]的学历和职业对今年入校的新生进行分班,父母学历高的学生,集中在某一个班;父母学历较低的学生,在另一个班。这与云南省教育厅规定的“学校应当均衡编班和配备教师”的规定明显相违背。舆论对此哗然。
表面上看,分班只是把学生像分糖果那样进行简单排列组合。但是,学生不是静态的物品,他们都是一个个有着不同成长起点、禀赋和丰富情感的鲜活个体,每个个体都具有巨大的可塑性。而学校只依据家长职业、学历水平等社会地位因素将他们分成不同班级,这实际上是变相地把孩子分成了三六九等,并不是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更谈不上因材施教。
一些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所处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一致性越高,对儿童成长越有利。但问题的关键是,以家长职业、学历层次等作为学生分班的依据,使儿童在家庭条件无法选择的前提下过早地卷入了世俗社会以家庭经济背景、地位差异为分类依据的阶层分化中。
因此,简单地以父母职业、学历为依据给学生分班这种做法,实质上就是“拼爹游戏”的升级版,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一方面,它可能给儿童身心造成负面影响,使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产生偏差,误以为不需要自己付出,只要家庭社会地位高就理所当然地可以占有优质公共资源;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违背了教育规律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精神,同时还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导向。更何况,现实生活中,“老子英雄,儿子并非都是好汉”,这是极其浅显的道理。
按父母学历和职业分班,其害处还在于不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轻则可能导致师生之间、不同班级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对立情绪;重则有可能损害教育公平,导致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固化,从而形成不同经济条件、社会背景的家庭子女受教育条件代际传递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事实上,纵观近几年屡见报端的学生分班、家长挑班争议,其本质都是在挑老师。而挑老师的原因,就在于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以及同一学校不同班级之间所客观存在的师资水平差异。而这种差异归根结底还是教育资源分布上的不平衡所致。因此,努力实现校际、班际的师资等教育资源相对均衡,是实现更高层次公平的必由之路。
笔者认为,学校科学合理地分班,能提供适合于学生的教育。但分班的前提是,学校应自觉摈弃和抵御权力、金钱等社会因素干扰,在坚守教育公平的同时,遵循教育规律。比如,学校可以把分班作为教师了解学生的一项起点工作对待,动员老师综合学生入学面试等方式获得的信息,根据班级男女生性别比例、理解能力不同等因素,借助抽签、摇号等工具,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班、公平编班,给每个孩子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木可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