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十条”引热议 没监督等于走过场

2013年08月23日16:47  新民晚报    

  昨天,教育部在其官网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有关“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的规定,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此“重拳”是否真能击中课业负担过重的要害?几乎年年出台的“减负令”,究竟谁来监督落实?

  减作业不能“一刀切”

  在采访中,基层教师普遍认为,“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很难实施,也未必符合教育规律。闸北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徐静认为,只有完成一定数量的书面作业,才能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孩子责任意识和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我评估的能力。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数学教导袁秉也认为,虽然作业形式可以有创新,但是数字书写、数学作图等一些基本功练习并不可少,只有打下扎实基础,才能为将来学习做好铺垫。

  老师们强调,让孩子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不是“一刀切”地对书面作业说不,而应在布置作业时,注重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针对性,避免用机械重复的抄写。徐静强调,在小学低年级时,老师应该将更多的课外时间还给孩子,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去年起,袁秉在执教的一年级做出探索,周一到周五用一些原创数学亲子游戏和数学电脑小游戏取代书面作业,让孩子回家和父母一起玩数字小游戏,周末再下发一周知识点总结,供父母了解孩子学习进度。一年尝试下来,收效不错。而在中高年级,超市购物、记录电表都成为孩子们的特殊“作业”。书面作业少而精,辅之大量探究类、实践类的作业,才能更有效提升孩子的综合学习能力。

  没监督等于“走过场”

  此次教育部在出台减负新规时开宗明义,就是为了解决目前小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过重的问题。但仅仅靠发一部规定,就真能遏制住课业负担过重的痼疾吗?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特级校长张人利说,“不留回家作业”的规定要落地,首先必须将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量减下来、难度降低些。学生每天学完一门课的知识,总要通过作业来巩固和消化的,回家不做作业了,就势必要在校内做作业,那就得有空出来的自修课时间,不减教学量、不降难度,学生怎么可能有时间在校内做作业?

  据业内人士统计,近年来教育部曾就诸如心理教育、国防教育、艾滋病教育等发过数十个文件,要求在中小学课堂开展这些专题教育,但究竟开展到怎样的程度、会不会“走过场”,从来就是无人监督的。张人利校长说,如果减负也采用发个文件就了之的老套路,不仅不会起到任何效果,反而会将课业负担问题向家庭、向家长[微博]转移。而没有严格的监督检查,又没有相应配套措施跟进,这样的“减负令”十有八九只会是沦为说说而已。这也将不利于真正推行素质教育。(记者 王蔚 陆梓华)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