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26日电(记者吴振东、俞菀)教育部日前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小学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的规定引发不少家长[微博]和教师热议:“‘一刀切’的做法是否合适?”“富余时间孩子该做什么?”“没作业就是素质教育?”专家表示,“减负”并非简单地做减法,而是一道“科学题”。要使其真正助力素质教育发展,仍需更周全的顶层设计,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互相支撑。
作业减量更需提质
“作业是熟悉的陌生人,离不开,但无法亲近。”这是被作业阴影笼罩的小学生略带伤感的调侃。近年来,上海一些区县相继试点此次《小学生减负十项规定》中鼓励的“体验式作业”。
“调查居住小区的安全状况”“寻找世博园中创意”“写一首诗,描绘自己期盼的世界”……根据学生兴趣与性格的差异,上海长宁区各小学留给学生们的体验式作业丰富多彩。如今,这类作业已占到学生课后作业总量的一半以上。多数家长为此叫好:“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没了,孩子在探究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配合作业形式革新,上海金山区部分学校推行“体检报告式成绩单”。新的评估体系包括知识技能、综合实践、兴趣习惯等在内的10个方面。小学语数英学科全面实施ABCD等第制。“曾在分数面前失去光彩的孩子,在等第制评估中找回了自信。”不止一位教师说道。
“比减量更重要的是提质,这是教育者当前更需要研究的。”上海愚园路第一小学校长王克坚表示,“作业质量不高是导致学生感觉负担过重的根源,好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学习内容,更能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习习惯,在这点上,体验式作业和传统作业都能有所作为。”
古语云,学而时习之。不少教育专家并不赞成完全取消书面作业,但表示应将减负令看做提高作业质量的契机。“可推行作业效能监测体系,让教师聚焦作业的科学设计,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全面成长。”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
设计课余生活需要三方协作
“孩子没作业后,多出来的时间怎么填?”这是家长颇为关心的问题。有不少家长表示,并非所有学校都有能力为孩子设计丰富的体验式作业,家长时间也有限,学校能否在课余多开设一些兴趣班?社区能否提供更多的场所和项目,供孩子娱乐或参加实践活动?
上海嘉定民办行知小学的学生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副校长杨玉娟介绍,在属地街道出资下,学校开办了免费晚托班,给孩子提供作业辅导的同时,通过兴趣班促进全面发展。“但今后没作业了,需要开更多兴趣班来满足原本就在增加的学生,对经费、师资、管理都是挑战,还需政府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孩子提供更多素质教育的资源。”
琴棋书画是素质教育,想象力与创造力、待人接物、劳动技能等亦是,并且对我国学生来说更加迫切。专家建议,在政府积极创造与开放资源的同时,学校、社区、家长三方应沟通合作。比如可开展家长和社区成员的志愿行动,发挥社区知名人士、专家的作用,参与学校拓展型课程的研发等。
避免素质教育又陷评比怪圈
“减负十条”一出,不少人怀疑其在当下教育评价考核机制、“起跑线”心态难改的形势下难免落空。杨雄认为,正如“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虽美,但如果不列入中高考[微博]评价体系,就没人锻炼一样,今后的体验式作业、社会实践也需谨防“应试化”。
一位四年级孩子的家长李女士表示,每到寒暑假,孩子就会带回来许多实践作业,都要写实践报告,开学后学校还要评比,给孩子、家长带来不小负担。
“既然着眼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体验式作业就不应设置硬性考核,应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和家长,学校主要提供指导。”杨雄表示,“‘减作业’牵一发而动全身,需防作业没了之后刮起新的评比之风,还需在其他环节制定相互制约、更具操作性的规范。”
专家表示,孩子作业少了,政府的责任却应增加。包括承担起创造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强化新减负令的执行和监督、引入第三方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等等。
“全部取消晚托班,家长抱怨孩子放学没处去,鼓励开办晚托班,又引发各界对其成为‘第二课堂’的担忧。”杨雄以晚托班进退维谷为例,提醒改革要避免走极端,还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