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翰教育黄森磊:关键期的负担不能减

2013年09月07日14:49  新浪教育 微博   

  新浪教育[微博]讯 2013年9月6日,由新浪网教育频道、中小学频道、少儿英语[微博]频道主办的“第三届全国课外教育五星金牌教师评选”颁奖典礼暨行业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经上海、广州、北京、西安等城市的海选、历时近半年的激烈角逐,通过多个环节的层层交锋,最终,30名教师从千余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摘得全国课外教育五星金牌教师桂冠,10个团队获得全国课外教育五星金牌机构荣誉。以下为京翰教育[微博]总裁黄森磊的发言。

黄森磊黄森磊:机构的头等大事是要有好的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京翰教育的黄森磊。

  首先感谢新浪,新浪一直有敏锐的视角,包括对教师的调查,包括新减负十条,广大学生和家长[微博]的调查,这不仅仅是对教育培训行业、教育行业,对于整个社会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刚才我们统计的这十条,跟我心目中对于这十条大概的评判也是有一个基本类似的。在这十条里面,前三条主要是教育制度建设方面的提法。比如说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育,这一点家长不会有太多反对,因为这是教育制度方面的看法。后面几条说监督的问题,大家也不会反对。说锻炼身体排作第一位,这倒是挺出乎我意料的。去年京翰跟奥运冠军搞了一个体育课。我觉得孩子体育锻炼是相当薄弱的。你说一小时锻炼有什么内容?我们当时专门推出了一个冠军体育课的课程。后来家长反映不是太热烈。过了一年多时间,家长开始重视身体素质这是非常好。少年强则中国强。没有强健的体魄,不要想说有健全的精神世界。

  一般大家议论比较多的还是中间这几条,不留作业、考试、等级评价。其实讨论的时候主要是在讨论留不留作业的问题。这里面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讲,第一,作为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过去十年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改革等等,所有推进过程一个核心的思想、核心的主旨就是减负。其实每一次减负给校外的培训机构带来的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为从义务教育这一段来讲,国家追求的一定是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教育经费占GDP4%去年实现了。首先九年制义务教育提供均等的机会,这是教育部作为政府部门的天职。他一定追求的是均衡。家长追求的一定是我的孩子能比别人更出色一点,怎么样不输在起跑线上。校内讲均衡、校外讲特色。这样一个减负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讲,我注意最近减负是一个热点,比起这个来讲,对我们行业更重要的是,教育部讲,马上公办教育也要打破终身制,每五年评价一次。这对于教育界的影响其实是远远超过减负的。因为减负在过去十几年,几乎每年都讲,只不过今年两会上各种代表对教育的意见多了一点。所以今年都以减负令,什么令,用这种方式来发布。但是还是以前的东西。但是对于教师的身份、资质的认可这是一个更深刻的变动。作为我们教育机构来讲,我可以放心跟大家讲,越是减负,校外培训的市场越红火。这一点在曾经减负的香港、台湾、韩国去看一看。韩国很多学校只上半天课,另外半天你必须选一个培训学校去补你在学校里面没有学好的。对于我们来讲,重点不是减负带来什么冲击,重点是我们每一个机构做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的事的头等大事就是要有一个好老师。

  去年我们跟北师大[微博]也搞了一个教师培训的活动,引进大学资源培养我们自己的老师,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以前的培训机构的定位是对公办校的补充,现在光补充是不够的,你必须是补充完了以后要有所提高。所以我觉得应该是机遇大于挑战。

  作为家长来讲,我认为不同家长对于负担是否过重,认识是不一样的。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本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学习的过程中能轻松、能愉快,它是骗人的。因为我们的学习是一个目标式认知,你在单位时间里面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一定的能力,要培养你们的情感、价值观。你要做这些东西没有一定的付出,不吃一点苦,不符合教学的规律。所以对于负担来讲,到底什么样是一个负担。现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因为课程改革推进的速度是比较快的。而老师的培养往往跟不上,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些环节是有一些断档的。所以现在减负的大方向是好的。但是不要把不该减的减掉了。对于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人生里面很多能力的关键期,比如说语言的关键期、计算能力的关键期。在他认知的关键期里面你把这个减了,一辈子都补不上。我女儿,小学二年级对她来讲,计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培养一下。这个时候如果你减负了,不去做基本的运算,可能你后面再学的时候就断掉了。所以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我的心情还是比较复杂的,该减的减,不该减的您千万别减。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