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教师节。不少家长[微博]纠结是否给老师送礼、送什么、送多少、怎么送的问题,不送心里没底,送少了怕被别的家长比下去。而老师这边有的为躲家长送礼干脆手机关机,有的抱着“有礼收也无妨”的心态欣然接受,更有甚者主动向家长索要。
设立教师节,原本为弘扬尊师重道精神,可如今却严重偏离本意,被异化成超越感恩界限的送礼与收礼,功利色彩十足。
其实,出于感恩心态和发自内心的尊重给老师送礼,自古有之。孔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有人自行以十条干肉作为礼物送上,孔子就没有不教他的。如果抛开价值大小,礼物是一种传递情感的重要载体。
朋友的小孩在欧洲上小学,每逢节日,孩子们或家长也会给老师“送礼”。也许是路边采摘的一朵鲜花,也许是一块糖,还可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一张写满祝福的小卡片。这些礼物绝对不能算贵重,但一定充满真情实意。
相比动辄数百元、甚至上千上万元的购物卡、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豪礼,这样的小礼物似乎更贴心、更有人情味。正所谓情义无价,礼物的贵与贱,绝非衡量真情的标尺。只要发自真性情,只要是一份真心,足矣。既然如此,家长和学生也就更不会互相攀比谁送的礼物值钱。
而对于欧洲的老师,遇到有学生送上小礼物,都会发自内心地高兴。对于学生的“善意请客”,他们甚至会感到意外。我在欧洲留学[微博]时,曾占用一位老师课余时间请教问题,并出于礼貌与敬意请他在学校里的咖啡厅喝咖啡。对此“礼遇”,他的感谢之情溢于言表。
倘若有家长送上价值不菲的礼物,老师们不但不太会收下,反而觉得家长的行为很奇怪,并会为此感到惴惴不安。一次去一位捷克老师家中做客,为了避免吓到她,我特意精心挑选了一样具有浓郁中国特色、但又不贵重的礼物送给她。记得她当时高兴得手舞足蹈。
曾几何时,我和一位来自苏格兰的老师成为了好朋友。有时下了课一起吃饭聊天,但付钱时多是AA制。即便有时学生们出于对老师的感恩与尊重,坚持请老师吃饭,也与利益无关。老师在课堂之上照样一视同仁,考试判分时依然坚持公正不阿。
送礼,人之常情,中外皆有,但凡事都要有个度。借此表达真情与尊重无可厚非,可若要掺杂私心,达到某种功利目的,则实在误读了送礼的本意。不但让送礼充满“铜臭味”,也严重扭曲和异化了正常纯洁的师生关系。与此同时,为人师者,行为世范,也决不可因一时的贪欲,而玷污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崇高品格。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