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年轻爸妈要做好准备再“为人父母”

2013年11月14日10:27  现代教育报    

  ■教育名片

  张斌平 现任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曾获得全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参加编写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担任教育部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专家、北京教育学会高中新课程实验项目专家、北京市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主讲教师。先后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称号。

  22岁的母亲因吸毒,致使两名幼儿活活在家中饿死;嫌弃孩子哭闹,年轻妈妈将女儿掐死;夫妻吵架,将孩子扔出去……近来,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新闻一起接着一起发生。人们不禁发问:小爸爸小妈妈们怎么了?

  每每听到这样不幸的事情发生时,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张斌平除了为那些天真无邪的小朋友感到心疼惋惜,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提高年轻父母的育人素质。他甚至大胆地建议,在中国修订相关法律,新婚者准备孕育孩子前必须接受家庭教育培训,合格者才有资格获取“准生证”。

  家庭教育是社会问题

  从本质来讲,教育是一种社会需求。家庭,是教育在社会问题上最主要的焦点,也是任何人成长的必经阶段。由于社会快速发展急剧变化,家庭教育变得非常复杂,中国原来注重家庭教育的传统被破坏了。

  面对现在的家庭教育问题,张斌平认为不能用“缺失”这个词来概括,“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是非常典型的社会时代问题。最根本的,就是中国人整体的生存压力都很大。这种压力不是经济的问题,而是人们的生活欲望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可以说,这样的生活欲望使社会变得千差万别。大多数人为了改变生存条件,变得紧张起来。”

  张斌平向记者讲述了他身边最常见的例子:“学生从小学开始被家长[微博]送去参与各种培训班,很多孩子,周六日的午餐都是在父母的自行车上或汽车里完成的,只是为了赶下一个补习班。在路上,我经常眼睁睁地看到家长骑车带孩子,有些学生的年龄已经不宜坐自行车了,可孩子就在后座打盹儿。在公交车或地铁上,中学生不是在打盹儿就是在学习,十分疲惫。”

  “为何眼下学生周末上各种培训班的现象很难改变,就是因为家长认为生存竞争激烈。”张斌平解释道,“不论家庭条件如何,人们都普遍存在着非常浓厚的不安全感,是对未来生存的不安全感。家长会认为,孩子没有足够本领就找不到足够好的工作,很难保障生活,所以必须提早为孩子将来做好规划。”

  家庭教育决定命运

  如今,中小学生的家长年龄在大致在30~50岁,他们中大多数人处在一种焦虑的心理状态之下。有的家长甚至急于把孩子送到国外去求学,只是单纯地希望孩子将来能获得一个理想的生活。

  张斌平认为,很多家长自身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遗憾,所以他们会尽量避免自己曾经历过的伤害在孩子身上发生。“我上中学时接到外地同学的信件十分兴奋,大学时还用写信方式交流。大学毕业时,就改用寻呼机了,再后来就是手机,智能手机。这前后十年变化太大,整个生活方式都变了。所以,外来的种种刺激,致使家长的教育重点就是让孩子不断补习。”

  张斌评的一位同事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不让孩子报课外补习班,儿子在班里就会很孤立。因为当别的同学都纷纷在校外报班补习时,他的孩子却留在家里玩儿,学习成绩势必跟不上,久而久之就会沦为差生,跟不上其他孩子的步伐。

  张斌平说:“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问题,无不与小时候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关。社会的单元不是学校,家庭才是社会的单元。从历史上来说,家庭是社会稳定长期的单位,学校只是短暂的存在体或现象。教育一旦生效,改变起来是很困难的。真正决定人命运的是内在教育的积累。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可多半性格是由小时候的教育养成的。在中学阶段以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至少占到90%。”

  教育就在孩子身边

  在张斌平看来,学校是参与教育的一个方面,但实际上,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对孩子可能产生教育行为,“关键是言行在学生眼里是否会产生触动,是否产生模仿的潜意识。如果产生了,就对他形成了教育,这样的人可能是老师,可能是同学,甚至陌生人。可以说,教育就在身边。”

  “日常生活中,孩子眼睛看到的行为可能已经产生教育影响,但家长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好多父母总说‘我现在看到他做一件事,就想起小时候怎么样。’这是因为很多师长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或在什么事中对孩子产生了教育影响。”

  张斌平近一步举例道:一个老师的儿子18岁了,每次上厕所必须把手纸仔仔细细叠成一个小方块再拿走,这就是缘于小时候母亲给他手纸每次都叠成小方块。所以,家长的一种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可以持续终身。

  张斌平告诫父母:“同一个言行和活动,对不同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小孩的差异就是这样产生的。大部分年轻家长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尽量提供好的物质生活,却不知道如何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不得不说,一部分父母本身功利,自小受到的是大而空的德育。有一部分家长通过多年的实践意识到,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把自己错误的教育观念当作人生经验继续在传递给孩子。”

  对话校长——

  问:您建议法律干预父母学习家庭教育,能具体说说想法吗?

  答:计划生育实行了多年,它绝不是计划“生”的数量,根本目的是提高人口的质量。如何提高人口质量?相应法律法规的出台,是为了避免恶性行为的人当父母,解决的是底线问题。现在,结婚体检主要看双方身体是否健康,更重要的应该是查看他们是否具有资格和能力当父母。我建议给父母做育儿前培训,通过考核后才能发放“准生证”。

  问: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这种责任意识,如何养成?

  答:养孩子就是一种社会责任,不是一个传宗接代的问题。养不好孩子,带来的伤害和灾难是巨大的。我建议从母亲怀孕后,一直到婴幼儿的妈妈,除了假期有保证外,国家还应给提供培训。换句话说,就是让0~3岁的幼儿父母接受早教培训。尤其针对小爸爸小妈妈们,一定要让他们学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此外,还可以让幼儿园和小学同时开展家长教育的工作,法律要把这个权力给幼儿园和小学。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概念就是强制,不上家长学校的家长也违法。比如,可以像英语考试那样分级,让家长学会如何当一名合格父母,让他们体验正确的教育实践。

  问:时下,留守儿童问题很让人揪心。您有什么建议给农村父母吗?

  答:我们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父母只能给他本能的爱,又何必让他们回村里?就算回来,也有必要在农村组织像样的课外满足儿童成长需求的教育人员、机构和设施。留守儿童特别需要关爱,但未必等于要让亲生父母回来。人们都清楚,生亲不如养亲。一个村里,可以把几个能充当父母角色的人组织起来,让孩子们过上公共生活就行,而不是处于放学后没人管状态,国家可以在这里投钱。公共生活对儿童太重要了,很多不良少年就是缺乏公共生活中的良性成长。

  □文/《现代教育报》记者 曹阳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