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艳)昨日来自台湾的两位国学教师易理玉、庄溎芬分别走进丽泽中学和北大附属实验学校,讲授了两岸现共用国学教材《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台湾名为《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的章节内容。北京百余位师生共同感受了来自台湾课堂原汁原味的国学魅力。
大陆老师赞台湾老师风格“丝丝剥茧”
来自台湾北一女中的易理玉老师,已有21年的国文教学经验。昨日上午她给丽泽中学高一(2)班的同学上了一节《论士与君子》,从孔门十大弟子中的子贡讲起,延伸到司马迁《史记》中对子贡的描写,再到孔门弟子当中的曾子,课堂气氛欢快轻松。在谈到君子守信的典故“尾生之约”时(尾生之约: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易老师问同学们“如果你们的男朋友也这样,好么?”同学们表示这样的男友很好,易老师却说,“如果是这样我才不愿意,这样搞不好就成寡妇了。”轻松的问答,引得哄堂大笑。整节课,易老师一边带同学们回顾古人的君子人格与士人精神,一边带大家思考“君子和小人”的差别,告诉大家“人格即风格”的道理,让每个同学要从个体生命出发,思考理想人格。
“和我们大陆真是两个风格,台湾老师真的是丝丝剥茧、层层深入,能把东西讲透,一听就能真正理解了。比如讲子游问孝,我们平时就是讲讲字词意思。但台湾老师是从子游的出身、背景、性格分析,再讲到每句话的用意都讲透,讲得非常细。一句话原来还有这么多意思。再比如讲孟懿子,我们一般就当一个人名说过去了,但台湾老师会去解析这名字背后的很多道理,根据人物性格去分析名字,就一个名字讲这么透。”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国学老师辛丽艳听完课后深有体悟。
一线语文教师探讨国学“怎么教”
除了台湾两位国文教师,昨天来自复旦大学[微博]附属中学、山东育才中学、武汉四中、衡水中学等多所大陆学校的语文老师,也齐聚北京,通过互相观摩一节国学课的方式,分享各地国学的教学经验。这是由中华书局主办的首届两岸高中教师中华传统文化课观摩研讨会的一个环节,研讨会以国学教育如何开展为题,召集一线语文教师、业内专家共同探讨关于中小学[微博]国学“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估”等问题。
对于两岸国学教育的差异,台湾教师庄溎芬表示,由于台湾地区中学生的课程和考试中,文言文最少要占60%的比重,所以学生从小就需要打文言文基础,到了高中阶段,老师则更多不需要做字词句的讲解,重点在于对国学义理的探讨,“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把国学课内知识化成生命的智慧。我常问学生一个问题,老师在课堂上教传统的篇章你觉得对你的生命会有意义吗?他们现在会很坚定地回答我,是的。”
大陆引进台湾版国学教材成研讨会焦点
今年由中华书局引进并修订的台湾版国学教材《中华文化基础教材》, 也成了此次研讨会的焦点。目前全国共有百所中学正在使用该引进版教材,实现与台湾国学课的同步。该教材的总审定台湾政治大学名誉教授董金裕,对两岸的国学教育深有体会,“这几年国学热,坦白说是虚热,所以这个要靠教育,慢慢累积出效果。我常讲文化的教育,我们传统的教育是一个反祖式的教育,慢慢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慢慢去体会,这样对整个社会和国家民族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要论累积多少年工夫才能逐渐看到它的成效,这个成效要靠每个老师一起来努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