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家的旧报纸。”“这是我爸爸喝剩的啤酒瓶。”……12月20日,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是极其平常而普通的一天,但对于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的孩子们来说,这一天却显得意义非常。因为这一天,该校的“再生资源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这也意味着在全校范围内推行的“回收分类垃圾”环保行动正式启动。
■ 活动现场
带着“垃圾”来上学
废报纸、包装盒、饮料瓶……12月20日当天中午,当扬子晚报记者来到晓院附小时,着实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大跳:今天是什么特别的日子?为什么孩子们都带着“垃圾”来上学?“同学们,请带上垃圾前往‘学校再生资源中心’集中。”正当记者心中充满了疑惑时,校园里回荡着的广播声似乎指向了背后的答案。广播声中,晓院附小26个班级的同学们携带着各自的“垃圾”,来到教学楼门口排队等候,扬子晚报记者也跟随着他们的脚步,前往学校设立的“再生资源中心”一探究竟。
小指挥现场指导垃圾分类
孩子们秩序井然地把自己携带的垃圾分别投入对应的垃圾桶,第一次参与的孩子们都显得非常兴奋,但先期已经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环保行动试点的四(2)班同学则显得“淡定”许多,该班的陆彦煊和袁旭还在现场做起了“小指挥”,“这些纸浸泡过牛奶已经发霉,不能再回收了;这些瓶子请投在贴着塑料瓶标识的垃圾桶里……”袁旭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今年开学起,自己所在的班级就开始推行“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环保行动,平时同学们将垃圾放入班级指定的垃圾桶内,达到一定数量后再联系校外废品回收中心收购。“现在已经回收过两次了。回收的钱一部分存在班里作为活动经费,另一部分捐给学校再生资源中心买厕所的卷纸和洗手液。”袁旭自豪地说,虽然回收的钱不多,但他们都觉得很有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现场分发回收倡议
热热闹闹的分类垃圾回收活动刚刚结束,晓院附小的学生代表还在活动现场向全校同学发出了必胜客绿色小超人分类垃圾倡议书,“带着垃圾来上学,进行垃圾分类回收,争做绿色畅想家;可以将废纸、废瓶子回收,在学校进行手工制作比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少使用塑料袋,尽量少产生垃圾;让爸爸、妈妈了解我们的努力并且参与到垃圾分类的活动中间……”该校宣传与德育处主任张贤介绍说,自从推行了垃圾分类活动,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更强,校园内的卫生状况也明显好转,“一旦知道了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孩子们就会慢慢去遵守,所以教育真的很重要。”
■ 师生感言
环保课上的意外收获
“没想到我们把口头上的环保,变成了每天都在做的环保。”回忆起初次来到晓院附小,给孩子们上“必胜客绿色小超人-垃圾分类”课时的情景,青环志愿者服务中心的谈佳琪依然历历在目,“一开始,我们只想通过有趣的课程,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当时,班级里乱扔纸屑的现象比较严重,于是我们的环保课就选择了从废纸入手。”渐渐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开始用身边的案例引导小学生们理解回收垃圾的意义,例如回收1吨废纸可以再造出0.8吨好纸,可以挽救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降低造纸75%的污染排放……生动形象的环保课让小学生们兴致高涨,志愿者们“趁热打铁”,开始尝试将环保理念化为环保实践,在学校的支持下,“绿色小超人”班级的分类垃圾试点也随之展开。
从麻烦到习惯
“一开始我觉得好麻烦。”四(4)班“绿色小超人”王紫瑞回忆说,刚开始志愿者哥哥姐姐要求他们带着垃圾来上学,自己顿时就蒙了,感觉这个任务比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难。正当王紫瑞和同学们发愁时,大学生志愿者又引导他们,“喝过的饮料瓶,看过的旧报纸,写完的作业本……只要做个有心人,可回收的再生资源在我们手边触手可及。”王紫瑞笑着说,“现在,我已经养成了习惯,只要发现可回收的垃圾,就会把它们装进随身携带的塑料袋里,然后放进班级指定的垃圾桶。”
■ 活动愿景
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
“如今,孩子在一个家庭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正因如此,我们也期望通过环保进校园,让一个孩子去影响一个家庭。”晓院附小校长鲁照斌的愿景,在必胜客绿色小超人项目的推动下,已经逐步显现。活动现场,不少“绿色小超人”的家长[微博]就与扬子晚报记者分享了他们接受孩子“教育”的故事。
“有一次我随手扔了一团废纸,没想到儿子发现后不仅批评了我,还把我扔掉的垃圾捡起来,装在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塑料袋里,这是我没想到的。”“自从学校推行垃圾分类,我们家也跟着做了起来,如果投放不正确,孩子还会当场进行纠正。”……鲁照斌表示,南京目前已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但这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们希望通过“必胜客绿色小超人”这个项目,让环保走进更多的校园,让更多的孩子践行环保理念,让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继而影响整个社会。
(扬子晚报记者 薛玲)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