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2月23日电(记者吴振东、俞菀)2012年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成绩近日公布,在主测科目数学、阅读、科学上,上海以明显优势居65个国家和地区首位。同时,多项测试指标显示,上海校际间和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小,区域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日前考察了多所上海中小学[微博]后,在《纽约时报》上撰文写道:“中国过去30年在基础建设和教育领域的投资,终于获得回报。”
众所周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一直是中国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经过坚持不懈的先行探索,上海在提供公平、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资源方面硕果初现。
在上海市闵行区蔷薇小学,记者亲历了一场与众不同的课堂“考试”——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被分成9组,每组按要求完成所分配到的“任务”,如“寻找丢失的连环画”等。老师则在一旁对孩子观察事物的敏感性、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做出评价、分析和改进建议。
据悉,这是从今年新学期开始,上海在全市小学一、二年级全面推行的“等第制”评价方式。蔷薇小学校长沈珺认为:“相比分数考核,全面、体验式的‘等第制’评价更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回归快乐课堂,引领健康成长。”
其实,“等第制”只是上海近年承担的部市合作项目“构建义务教育质量绿色指标体系”中的一项探索。“绿色”的核心在于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既关注学生学业,又关注学生为学业水平所付出的各种代价;既衡量学生一般认知能力,又衡量学生体质、品德、创新等高层次能力水平等要素在内的综合评价。2013年,教育部在上海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出台《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在全国推广“绿色评价”。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上海中小学各具特色的校本化课程。“每个孩子在学校都能获得学习的乐趣,分享成功。”
2004年起,上海“二期课改”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本轮课改最大特色是把主干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三大类,后两类课程则为各学校提供了发挥特长的空间。
“满15人,就开一门兴趣课”,这是记者近日在上海实验学校东校见到的新奇事。该校教师陶菁表示:“只要有一位学生提议,响应的同学达到15个,学校就会尽量为他们开设感兴趣的教育课程。”陶老师笑道,“自己兼职授课的蝶艺校本课程就是和学生共同开发的。”
身处沪郊的金山区教院附中也精心打造了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金山农民画》《生命和安全》《我身边的化学》等课程的创建,并不只靠有限的校内师资,而是走出校门,采取区域跨校合作、挖掘乡土教育资源等方式,让学生“学了知识,爱上家乡”。
比起学生的分数,一个国家、区域是否实现了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才是PISA测试的剑之所指。赢在PISA,不仅在于教育金字塔的“塔尖”有多高,也取决于“塔底”的位置。
上海大量的农村学校都曾有“跟不上教育改革步伐”的担忧。浦东新区老港小学党委书记吴根初表示:“农村学校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专家名师难得上门,农村教师难得进城,‘只求过得去’的心态曾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
从引进教师到引进资源,农村学校内涵发展成为上海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在浦东,探索推进教育均衡化六大模式——集团办学、委托管理、高校指导、城郊结对、局镇合作、办学联合体近年已全面铺开。直接推动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189所,占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总数近七成。
通过三年局镇合作,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与老港小学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互派三轮支教教师,开展“有效课堂研究”专题研讨8次,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最终实现了两校的互利共赢。
2007年起,上海启动“以委托管理推进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工作。各项评估显示,农村学校管理已趋于规范精细、教师专业能力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学校精神面貌显著改观。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倡议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强调:“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教育,百年树人的大业。作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排头兵,上海教改的探索之路、创新之旅值得关注。“这还仅仅是开始,还需更多努力,但我从中看到了教育的新希望。”蔷薇小学校长沈珺说。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