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生日噎住九成学生 家长应反思

2014年01月20日10:21  新浪教育 微博   

  “请说出你六位亲人的生日,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近日,武汉一高中入学面试题“亲人生日”,不仅让200余名前来报考的初三学生中,9成的学生张口无言,也让一旁陪考的家长[微博]尴尬不已。

  奇怪的是,面对孩子们的“不好意思”,家长们担忧的主要还是面试本身,认为试题出得很“奇葩”:“真没想到校方会出这样的题目。”“这题真‘奇葩’,对孩子来说有点难,因为她外公外婆的生日连我都不记得了。”面试结束后,一些家长在走廊上议论纷纷。

  也难怪孩子们不知道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日了,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可谓父母不传,子女焉知?其实,孩子们不知道长辈们的生日也并非对父母不用心、不关心,更谈不上什么“忘恩负义”,他们而是没有机会而已。

  想想看,一个从出生就被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抱在怀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坏了,只习惯于“被宠爱”的孩子,哪里有可能产生“爱别人”的感受?关心人、会爱人作为一种能力,是需要学习才有可能掌握的。可我们的父母呢?当孩子想替自己办点事、说点话时,往往一句“做作业去”就轻易给打发了。

  长期以来,我们的家长习惯于过度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家庭亲情教育,造成父母与孩子间沟通交流的错位乃至缺失,其折射出的家庭教育问题,也正是我们当下社会面临的新考题。

  当然,造成孩子对家长“茫然无知”的,还跟一种错误观念有关。不少中国家长认为,大人的事不需要跟孩子们说,不管是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甚至喜悦,他们都“不屑于”与孩子们分享,如此这般“习惯流传”,孩子们又怎么可能了解父母?因此,面试题与其说是考出了学生主动关心家长不够,倒不如说考出了家长给予孩子们的沟通机会不多。这背后恰恰暴露了当下最大的亲子沟通问题——不仅孩子们对自己的父母了解的不多,就是父母们,对自己的孩子的真实想法,又能了解多少呢?

  前几年,曾有一家调查机构就“某市儿童生活状态调查报告”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尽管75%的儿童认为家长对自己很关心,但只有40%的孩子认为父母知道自己的想法。其中的错位比例竟高达35%。即便是家长最关心、投入最多的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才只有13%的孩子表示认同。

  1919年,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杂文,以“生物进化论”及“人生价值观”论述了做父母者应走好“三步路”:第一便是理解。今天的父母又有多少能够做到呢?

  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不仅重智轻德,更和孩子在沟通上“无话可说”,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少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分数成绩外,很少关心孝道、感恩、责任、使命这些家庭教育必备的人文话题,很多父母对孩子只是一味付出,却不给孩子回报和担当的机会,对此,难道不该认真反思一番吗?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责任胜于能力,机会胜过成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剥夺他们的机会就是剥夺他们应得得权利、责任和义务,其实就是剥夺他们的成长机会。对此,“家里啥事你都不用管,就学好习就成”的家长们需要认真反思了。

 

分享到: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