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别把美育与通识教育又变成应试

2014年04月17日17:20  羊城晚报     收藏本文     

  昨日报载,深圳罗湖区的小学生,三年级以下的将取消考试。同时,罗湖将出台配套措施,跟踪测评三年级以下学生的学习绩效。 按照该区的做法,将结合思品课,开展通识教育,将天文地理、科学常识、安全常识等内容,开发成可供课堂教育的课程。每个中小学生琴棋书画至少掌握一门。

  罗湖区的做法算不上新鲜,因为类似的低年级不考试、重视艺术和体育的做法人们早有耳闻。家长[微博]怪考试压制孩子思维,那就取消考试;怪作业太多影响睡眠,那就取消作业;社会质疑课堂尽讲书本的“死”知识,那么就扩大社会实践和体验教育,通过社会活动来给孩子增值……然而,类似这种直截了当的革新却给人一种疑问:改革何以如此顺理成章,只有好处没有陷阱?

  作为家长,心中隐隐的不安是无法安放的。学校取消作业、取消考试,学生的负担就真能减轻吗?会不会把教育的皮球踢回给家长?家长得动用更多的时间、资源和人脉关系,参加更多的活动比赛,购买更多的装备,才能配合好学校的美育目标?如果家长是工薪阶层,没有资源,孩子是否就变成一个整天只会玩、却连书也没读好的人呢?若是这样,很多家长肯定宁愿走回头路:让孩子读书苦一些,拿出成绩证明家长没有白交学费。

  我们常常把书本教育和多元美育德育对立起来,进入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选择中。实际上,无论读书写作业,还是弹琴踢足球,对孩子来说并非一种对立,或许很多孩子还真的很喜欢当小书虫,不喜欢去学武术。看看现在许多著名的教授和院士,他们又有多少是从小就去参加少年宫或者国学班的?当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全才和通才,既要读书好,还要艺术好、科技好、体育好,这本身就是一种忽视个性的贪婪行为,和给植物施各种化肥、用各种激素催长没什么区别。

  当下教育的深层问题,不在于音乐课、天文课的缺失,或者舞蹈老师人数不够的问题,而在于最终的“考试门槛”。国外中学、大学的考试门槛可以很多元很宽松很智慧地甄别人才,而我们的考试常常囿于主考官的水平、能力和思维模式,几乎就是一种必须具备一二三四的绩效考核。这个考核又会倒推到孩子教育身上,让他们学钢琴是为了考级,学航模是为了拿第一,学奥数是为了去比赛,什么能拿高分就去学什么,越偏门就越能加分。如此“素质教育”只会比书本教育更险恶,因为它把人类最不适合考核的领域也拿去“科学”评分,甚至直接毁掉孩子刚刚萌芽的美学心性。耀 琪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