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育部公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与旧版相比,新《守则》增加很多贴近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如:控制上网时间、垃圾分类低碳生活、远离毒品等。此前,有教育部官员谈及守则修订时提出,将取消一些空洞的内容,更方便学生掌握和理解。对此,中小学校长及家长[微博]普遍反映,新版守则对学生影响的可操作性更强。但也有教育专家指出,新版守则在亲和力方面仍有不足。
□重大变化
焦点1增控制上网等贴近性内容
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由过去的10条缩减为9条。旧《守则》第一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已经修改为“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
此外,与传统的“孝敬父母、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等词汇相比,新《守则》引入了很多新鲜的时代词汇。诸如:热心志愿服务、自觉礼让排队、控制上网时间、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等,都是第一次提出。
此外,保护环境也引入《守则》,变成“护家园”的内容,还增加了“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的内容。
焦点2内容全面细化逐条有解读
与旧《守则》每条一句话相比,新《守则》更加简明。每条用“爱祖国”、“讲文明”、“护安全”等三个字概括。后面解读详细内容。
例如“爱祖国”,后面有详细要求: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爱学习”则具体细化为:勤思好问,乐于探究,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护安全”细化为,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焦点3法治和诚信单独列入守则
新的《守则》更强调法治和诚信,关于这两点的内容全部单独列项。如旧《守则》中的“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已经改为“讲法治。遵守校纪校规,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则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更加强调学生的规则意识。
同时,学生讲诚信的重要性也被明确。此前只是“诚实守信”,现在则明确要求“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让学生的可操作性增强。
焦点4敢于斗争见义勇为被删除
近年来,学生安全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新《守则》提出: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同时,新版《守则》还增加了“远离毒品”一项,呼吁同学们“珍惜生命”。
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第40条为“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在新的《守则》中也悄然删去,不再提及,以“会自护懂求救”进行涵盖。
□修订背景
不实用不贴近修改呼声高
《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别自1981年、1991年、1994年发布以来,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4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现行《中小学生守则》共10条,200多字,但教育部随后配发了长达20条规定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有40条内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随着时代变化,对《守则》进行修订的呼声不断。特别是去年,有网友晒出了各国的学生守则。“洋守则”中强调小秘密要告诉妈妈,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进校后不随便外出等。而中国守则强调“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尊自爱”等。相比之下,显得太宽泛,不够实用,贴近性不足。
教育部表示,《守则》、《规范》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有些规定不符合实际,《规范》内容过多且交叉重合等。为此,教育部2012年启动了《守则》、《规范》修订工作,委托专家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并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意见,将《守则》和两个《规范》合而为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
□各方反应
中小学校
宏观概念难懂小事入手易解
清华[微博]大学[微博]附属小学德育主任梁营章认为,清华附小的办学理念是: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因此所有视角都以儿童视角出发。过去的《守则》主要是教育孩子什么都“爱”,“那是对圣人的要求,即便是成人也无法完成”。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一些宏达的概念无法真正理解,他们只能通过身边细小的事物来记住一件事或者一种概念。梁营章认为,新守则虽然有明显改进,但与国外的学生守则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七一中学德育副校长罗红燕说,我们曾将旧《守则》与欧美等国进行过对比,我国守则制定的比较“高大全”,更像是对学生一生要求,对于6至18岁的学生来说针对性不足。新版《守则》更注重跨度12年的中小学年龄层面教育的可操作性。
家长学生
虽有细化但一些内容还难懂
昨天,记者就新《守则》询问了部分家长和学生。正在海淀读小学二年级的弯弯说,自己并不知道学生守则,但是“爱祖国、爱人民”是少先队队歌中的内容,他们很早就会唱,具体指什么她并不知道。弯弯妈妈说,虽然新《守则》在内容上细化了很多,但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大部分内容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其中“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的内容可操作性很强,孩子能够理解。网上流传的关于英国学生的学生守则非常具体,比如“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等她还专门告诉了孩子。另外,《守则》中关于毒品、垃圾分类等内容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更容易理解。
□官方释疑
做学生“够得着”的守则
昨天,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原来的《守则》过于宏观,最终的行为规范要落实在中小学生行为中,但孩子们普遍反映,这些内容不能和孩子紧密联系起来,无法贴近学生。
“我们希望制定孩子够得着、实实在在的中小学生守则”。续梅说,《守则》要结合时代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因此,在制定的过程中,教育部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德育专家、班主任及家长的看法。很多一线教师也发表了意见。
《守则》修订专家组组长、中国教科院研究员邓友超博士介绍,此次修订的主要考虑,一是贴近时代要求,针对当代中小学生特点和学校管理实际,体现与时俱进。二是突出基本规范,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必须做到的最基本行为提出要求,不求面面俱到。三是便于学生牢记,提出了三爱、三讲、三护,朗朗上口。
邓友超表示,立德树人需要全方位推动,修订守则只是一个举措。公开征求意见,是要广泛听取意见,集中智慧,把中小学生守则修订好。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专家组将进一步修改完善。
□专家解读
新守则在亲和度上还不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删除了过去不适当的内容,整体上已经精简。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储朝晖认为,新的《守则》中,更多的是价值要求,居高临下的成分太多,而不是行为守则。比如几爱,几讲的内容。“这不是行为规范,实施起来,还要考虑孩子的接受程度”。过去守则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共产党等内容,对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可操作性不强。储朝晖说,目前的教育只是单纯地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将各种成就灌输给学生,殊不知告知学生国家目前存在不足和问题,也同样是爱祖国。
储朝晖说,新的《守则》,应该首先具有亲和度,其次,应该从儿童本位出发,而非从行政本位出发。此外,要注意行为的可操作性,学生是否真的喜爱。
>>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
1.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
2.爱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
3.爱劳动。自己事自己做,积极承担家务,主动清洁校园,参与社会实践,热心志愿服务,体验劳动创造。
4.讲文明。尊敬父母师长,平等友善待人,言行礼貌得体,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讲诚信。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6.讲法治。遵守校纪校规,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则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
7.护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8.护健康。养成卫生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阳光心态。
9.护家园。节粮节水节电,践行垃圾分类,爱护花草树木,低碳环保生活,保护生态环境。
>>旧版中小学生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