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说,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增加为每周4节,高中每周2节增为每周3节,并要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
另外,体育课也将作为国家统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课,毕业和升学必须达到合格水平。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特长将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对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课的讨论,再次成为热点。
9月即将到来,新学期,体育课会增加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此还是未知数,要等正式文件发布,全国统一进行调整。
现状
学生身体素质在下降
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些年来,很叫人忧心。
省教育厅从2008年开始,每年公布浙江籍大一新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也希望借助这个倒逼机制,来提升学生的体质。
从测试数据看, 2012年的大一学生体质呈两极分布:优秀率(2.38%)和良好率(40.63%)与2011年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为历年最高值。但,不及格率(10.39%)较2011年也有大幅增加。
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近3年来逐年上升。2012年超重的大一新生达4.06%,肥胖的学生达7.75%。
体重在增加,体质却在下降。2012年,耐力项目的1000/800米、柔韧力量类项目的坐位体前屈成绩,均处于近5年的最低值。同时,这两项内容的优秀和良好人数,为历年最少。而不及格率为历年最高,分别达5.2%和6.67%。
学生的体质退步很明显,“军训没站几分钟就晕倒,跑步都会骨折。现在的孩子,太容易受伤了,像‘玻璃人’。”有体育老师说。
多种原因让孩子渐渐失去了运动热情
“现在的孩子,放养的少,活动范围不大,动的时间也少。”杭州濮家小学的体育老师杨晓曾做过假期运动的调研,他发现,“大部分孩子不会主动去运动”。
孩子们学业紧张、压力大,是所知的普遍原因。另外,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运动是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但现在,手机、平板电脑等,消磨了孩子大量的闲暇时间。
体育老师良莠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体质。一名体育老师说,现在一些学校体育老师很缺,有些是兼职的,上课的效果往往要打折扣。而即便是专职老师,上课时,“内容乏味,程序化,并没有用心安排每一个环节,很难激发孩子的兴趣”。
对运动的应试倾向,也是造成孩子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初中的体育锻炼内容,学生、家长[微博]、学校都有一个‘共识’,一切奔着体育中考[微博],考什么练什么。”一名初中体育老师极为无奈。
此外,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吃苦,对锻炼不太支持,“过度保护”妨碍了孩子们对运动的热情。
困局
文化课和体育课课时怎样合理分配?
目前,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是4节,3-6年级是3节;初中每周3节,高中每周2节。
增加体育课课时,对孩子们来说是利好。但增加后,怎么排课?
比如,小学3-6年级的周课时不能超过30节,增加一课时体育课,势必要减掉其他课。
“教育部提出的这个要求非常好。至于在实际操作层面,体育课怎么排?减掉哪些课时来增加体育课?这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只要有心,总能排好课程。”杭州学军小学校长汪培新表示,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教育部门的正式通知,但自己已关注到这条消息, 也在做一些相关的准备,“如何在在校期间安排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活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课题。”
汪培新表示:“目前我们的课程计划,虽然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仍相对偏少。6-12周岁是孩子变化最大的阶段,是长身体的最重要时刻。在小学学校教育中,不光是体育,在整体设计中就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孩子的身体素质成长需要,这甚至比文化课还重要。在我看来,小学阶段的文化课程还可以进一步缩减。”
体育老师吃紧怎么办?
另外,体育老师太缺,也是一个问题。
早在2012年,教育部统计发现,就全国而言,体育教师缺编30万人,非常惊人。
一名小学体育老师说,他和同事平均下来,每周有16-18节的体育课,而且大多数老师要肩负体训队训练的任务。
“如果只有现有的老师,两三个星期能勉强撑住,再长,大家都吃不消。”他表示,杭州入学压力年年增加,有些班级早已突破小班,是四五十人的“大班”,体育老师上完一节课,消耗很大。
按一个24个班级规模的学校来算,假设每个年级班级数都相同,3-6年级每周增加1课时,就要增加16节体育课,而这相当于起码要增加一个体育老师。这样看来,以后对体育老师的需求量,会很大。
杭师大体育学院负责学生就业的老师吕超说,这几年,他们每年体育师范类专业都会招生130个左右。从全国范围看,体育老师的缺口很大,尤其农村、偏远的小学,很缺体育老师,但因为条件不好、收入也不高,体育师范专业毕业生往往不愿意去。而另一方面,市区学校对体育老师的需求量并不大,有些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转行当起了健身教练,“体育师范生的签约率大概在60%—70%。如果体育老师的待遇不提高,这个矛盾,会很难解决。”
运动场地,也是一个问题。市区的很多学校,人数很多,校园运动设施、空间都不够,特别是下雨天,几个班同时有体育课,场地就很紧张。
“如果教育行政部门能对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做一个系统的考虑,能有一个全面、统一、科学的设置,制定好框架和方向,对于小学校长们来说,在实际操作中就会更得心应手。”学军小学校长汪培新说。
经验
增强学生体质
要让体育课“活”起来
“增强学生体质,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杭州濮家小学体育老师杨晓觉得,最根本的,是全社会对体育的认知、架构一点点改变,而体育老师,则要扎实做教学,扎实了,效果才好。
“另外,要改变对体育的认识误区。每个孩子的体能都不一样,运动也应该顺其自然,运动能力强的可以参加竞技比赛,并不强的,也可以欣赏别人运动,感受体育的美。”
杭州人民小学校长郑志龙,是体育老师出身。他觉得,比增加体育课课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多“玩一玩”。他心目中最理想的课程安排,是“上午上课,下午就玩”,但“现在的孩子没得玩,也不会玩。”
人民小学的“一班一品”已经做了好几年,也就是说每个班都有一项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竹竿舞、腰鼓、打陀螺、呼啦圈等等,想办法安排各种活动让孩子们“玩起来”。在郑志龙看来,体育课不光是练体能技巧,玩起来,培养运动的兴趣,也相当重要。
当然,对体育老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浙大[微博]附中校长申屠永庆说,体育老师要更专业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至少有一两项喜欢且终身受用的体育项目,“而且,也要教会学生如何理解体育文化,培养体育精神。当然,这些并不容易。”
一名初中体育老师说,他理想中的体育课,其实很简单,就是“多介绍一些好玩的运动,多上一些孩子们喜欢的项目”。
“比如,我在教学中加入一些韩国综艺节目的玩法,他们会觉得很新鲜,很有意思。再比如户外拓展,他们也很有兴趣。”
但这位老师也坦言,目前,在升学压力面前,这样的教学愿望很难进一步实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