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小候鸟”的心声: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

2014年08月29日14:54  新华网     收藏本文     

  开学将近,11岁的河南男孩徐一航和同村的大人一起,从海拔3200米的青海门源回到了濮阳老家。“我已经开始盼望下次和父母团聚的日子了。”徐一航说。

  9年前,徐一航的父母把他交给爷爷奶奶后来到了青海,在终年积雪的青藏高原祁连山脉脚下的门源回族自治县城开了一家小超市。近几年,随着门源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他家的超市也搬到了景区附近。今年他家还开了个早点铺,卖母亲拿手的河南胡辣汤和馄饨。

  这是徐一航9年来第三次利用假期和父母团聚,这次他还看到了从未见面、在门源出生的弟弟一帆,这让他很兴奋。“父母每天早上6点就要起床进货、摆货,父母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抽空还要背货品的价格,卖错了价钱就惨了。”一航说。

  “父母很辛苦,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开店不容易,干点活就喘起来了,我多干点他们就能少干点。我们从不敢喝店里的饮料,因为运过来太远太贵了。我在老家一天要吃好几根冰棍,在这儿可不行。”一航说。

  即使辛苦,一航仍然很满足:“几年没见过父母了,开学就上中学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过来,要是时间停住该多好。”

  相比一航,15岁的四川女孩郭凡樊要幸运一些,她父母所在的西宁市海拔要比门源低几百米,而且更热闹些。父母在一个小区门口开了个不起眼的小川菜馆。一到午饭时间,爸妈满头大汗地在油腻的厨房里炒菜,她就在外面招呼客人,倒水、端菜、盛饭,忙得不亦乐乎。

  一个半月前,郭凡樊领着4岁的妹妹从老家达州坐了30个小时的火车与父母团聚。“女儿放下行李就开始干活。”郭妈妈说。郭凡樊对店里的菜单了如指掌,甚至能记住常客们的口味。

  一家人吃饭时用四川话火热地聊着天,郭凡樊挖了一大勺辣子拌在饭里:“我妈做的辣酱太香了,回去又吃不到了。”

  她告诉记者,自己辛苦两个月就回去读书享福了,可父母要一直操劳下去,想起这些她总感到愧疚。“相比内地城市,青海的机会还多一些,所以爸爸妈妈才会来到这里谋生。不管条件如何艰苦,和父母在一起总是快乐的。”

  今年青海放宽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条件,贵州小姑娘盈盈开学后就要在家门口上小学了,盈盈的父母很高兴。

  然而,这并不代表全部。在飞速发展的青藏高原上,还有几十万外来务工人员,此时不得不把亲爱的孩子送上返乡的路途。

  就在几天前,当内地城市里的孩子正吹着空调睡觉时,徐一航已经穿上父亲厚重的军大衣,在接近零摄氏度的清晨生火架炉进行早点铺开业前的准备了。他丝毫不介意劳动:“我想让父母知道,我什么都能干,以后不用为我操心了。”(记者张曦)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留守儿童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