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摆脱名缰利锁的教科书编写让人期待

2014年10月31日13:44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教育部日前印发《中小学[微博]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该办法对教科书选用管理体制做了调整和完善,将更多的管理权下放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地应当组织成立教科书选用委员会,具体负责教科书选用工作,其中一线教师不少于1/2。教科书编写出版发行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非正当竞争手段干预教科书选用。

  教材编写是一件功德大事,也是一份理想的事业,因为其内容和价值观导向直接影响着亿万青少年的未来,因此,教材编写理应摆脱名缰利锁,超越平庸,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

  也正因为如此,有关教科书编写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采取“大一统”政策,其好处是,便于从国家层面上进行管理和控制,益于斩断各种利益链;不足之处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差距明显,单一化的教科书很难兼顾各地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各方的呼吁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增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课程、教材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促进教材多样化。措施就是下放教科书管理权,实施“一纲多本”,推进中小学教科书多样化。

  管理权的下放促进了地方的积极性,多种版本的教科书满足了不同地区多样化的需求,内容更加丰富多元,编排方式也各展千秋。但也有不足,比如不同版本教科书之间比拼特色、比拼质量的初衷并未很好实现,反而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给权力寻租敞开了方便之门。

  前不久,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写的初中英语教材出现广告内容一事就在舆论界闹得沸沸扬扬,其背后是否有利益交换尚待调查,但违规操作是肯定的。回顾近些年来在教科书选用工作中,由于选用行为和程序不够规范,出现的问题还真不少,如个别地区频繁更换教科书,教科书选用难以反映一线教师意愿,一些非教育因素干预教科书选用,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选用中的腐败现象等。因此,教育部此次针对此类行为进一步加强规范和监管可谓适逢其时。

  一方面要继续推进落实教科书多样化政策,另一方面要防止各种利益的侵蚀,因此加强监管就很有必要。此次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中,有两点十分引人注目:一是教科书选用委员会的设立;另一个是规定选用委员会成员中,一线教师不少于1/2。前者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行政意志、个人意志决定教科书选用,确保教科书选用工作专业性,同时在公开公示的程序下,使权力寻租的空间大大缩小甚至杜绝;后者将有利于将教学一线的教改成果、经验以及师生的需求及时传送到教材编写者,有利于教科书的不断完善,从而推动教科书真正回归到注重质量、回归到教育本身。本社评论员 线教平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教科书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