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热映的电影《亲爱的》让家长[微博]更加正视孩子在外的安全问题: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如何才能让孩子不被拐骗犯侵害?除了牢牢地看紧他们,我们是否还有其他办法预防拐骗的发生?在微信群、朋友圈里转发的各种防拐骗提醒,会不会只是道听途说?对孩子的防拐骗教育,怎么引导才是恰当、有效的?
带着种种疑惑,新快报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广州市公安局宣传处调研员、三级警监傅荣基。人称“广州傅sir”的他是一名破案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刑侦,对犯罪分子的心理也非常了解。他表示,拐骗孩子这类案件绝大多数都是以钱为目的,一种是把拐骗来的孩子卖了赚钱,一种是控制孩子之后勒索家长。
“这类案件和偷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案件有相通之处,但它对孩子和家庭的侵害是更加长期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会埋下不幸的种子,家庭也可能承受一辈子不能忘却的伤痛。”正因如此,傅sir表示,警方历来都很重视这类案件的侦破,前段时间广州增城警方迅速解救被拐男童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而家长在增强自我防范之余也不用过于恐慌。根据以往的经验,他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指导,可供家长参考。
★被拐骗的孩子多数是什么年龄?
10岁以下易被盯上,3到10岁易被忽视
据傅sir介绍,3岁以下的孩子被拐骗,多数是为了贩卖,由于孩子年纪小,记忆比较模糊,容易被拐骗犯控制,也利于在新家庭重新培养,买家通常愿意接手。年纪稍大的孩子较难控制,拐骗目的则更多在于勒索。
不过,最容易忽视或者说看不住的也正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往往具备一定的活动能力,活动范围也比以前大得多,既对世界感到好奇,又没多少社会阅历。而拐骗犯罪虽然有些是预谋的,但大多数时候有随机性,所以,这类孩子反而更容易被盯上。
★拐骗孩子常发生在哪些场所?
人多的公共场合和上学放学路上,脱离了监护人的空档是关键
说到拐骗,大家经常想到的是超市、公园、游乐场,也有不少妈妈觉得小区、学校都不安全。是不是拐骗犯神通广大,会潜伏在各个角落呢?傅Sir指出,拐骗多发生于两个地方:一是比较热闹的公共场所,人多视线受阻,比较容易趁乱下手;二是上学、放学路上,孩子没有学校老师和家长看护,容易成为侵害对象。
“脱离了监护人的空档,这才是被拐骗的关键。”傅sir表示,拐骗犯会在容易出现这类“空档”的地方出现,一旦找到这样的对象就会下手,所以,家长要更加警惕的是时机,而不仅仅关注场所。
★拐骗犯具有什么特点及手法?
带伪善面孔及了解孩子心理
既然是骗子,就要有一些必备的特点,比如一副看上去很亲切的伪善面孔,并对孩子的心理有所了解。傅Sir说,拐骗犯有可能会对拐骗对象提前做了解,但有时候也可能靠“蒙”,通过对话去摸清对象的情况,然后实施拐骗。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权威法。较大年龄段的孩子通常对家长、老师和要好的亲戚朋友的话很信服,拐骗犯也常常打着“老师怎么说”、“家长怎么说”、“他们叫你跟着我”的旗号,从而轻易获得孩子的信任。
2.物质引诱法。拐骗犯会给孩子一些他们很感兴趣的东西,比如零食、玩具等等,诱惑孩子跟着走。
3.激将法。拐骗犯还喜欢利用孩子乐于帮忙的善心,比如向孩子问路,请孩子带路,再不停地夸奖“你真是个好孩子”,以此达到激将的目的,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帮助人很自豪,于是愿意跟着走。
以上三种手法都是紧紧抓住小孩的心理,以骗取信任,但一旦孩子被带走和控制,拐骗犯就可能采取强制措施,包括拖上车、捆绑、塞口等。
★遇到拐骗犯应如何正确应对?
先冷静拒绝对方的要求,若对方继续纠缠,一定要大声呼救
一旦遇到拐骗犯,最好是软处理。避免跟对方说“你是坏人,我不跟你走”。可以说“我爸妈正过来接我”,或找机会迅速跑到路边的商店、人多的地方。不要以孩子个人的微弱力量去对抗,若对方是为了勒索,急起来可能会采取强硬手段,伤害孩子。
被拐骗孩子巧妙逃脱案例分享
分享1
遇到了正在巡逻的交警,小女孩马上冲出去抱着交警求救
去年7月的江浙地区,一个小女孩跟着奶奶上学,分手之后被一名妇女拐骗了。妇女扮成女孩家里的熟人,要她跟着走。小女孩渐渐发现不对,面对妇女凶悍的一面,她没有反抗,也没有嚷嚷,路上人不多,她一直沉默地跟着妇女走。直到两人在高速公路边停下,拐骗犯去拦车,遇到了正在巡逻的交警。这时,小女孩马上冲出去抱着交警,大声说“我是被拐骗的”,并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警察。随后,当交警询问这名妇女小女孩的情况时,她一问三不知。而交警在女孩的书包里也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家庭情况和联系电话。当时,交警就与小女孩的父母通话以确认身份,最后小女孩安全脱险。
分享2
努力记住经过的每个地方、走的方向、路边的细节
今年某月,一位不到10岁的男孩在去少年宫上兴趣课的途中被人拐骗绑架到了东莞。男孩一路上非常镇定,努力记住经过的每个地方、走的方向、路边的细节等等。有一天,趁着拐骗犯不在,男孩挣脱逃了出来,沿着铁路的方向一直往回走,终于走回了家。
这两个案例都告诉我们,遇事一定要先冷静,以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为重。犯罪分子在挑选拐骗对象时通常都是先猜测、后试探,他们会观察这个孩子适不适合下手、能不能成功实施拐骗。所以,如果孩子当时单独行动,遇上了不明身份的人,感觉他们有企图,第一时间的反应应该是:不理睬、不吭声,或者扭头就走。
傅sir表示,在做出不愿意跟着走的回应后,对方若再采取下一步措施,比如笑着走过来揽着孩子,说:“乖乖,你跟我走吧,听话啊”,借此制造跟孩子很熟悉、关系很好的假象和声势,这个时候,孩子一定要大叫出来,大胆地说“我不认识你,我不愿意跟你走”,表明跟对方没有任何关系,或高声呼救“请叔叔阿姨帮我报警”,让周围的人都听到,从而伸出援手。
傅sir说,家长会把如何应对陌生人讲得很复杂,但在危急时刻,就连成年人都紧张害怕,更不可能期望一个年纪尚幼的孩子当时做出清晰的辨别和恰当的处理。另外,实施拐骗时,很难说是单个犯罪分子在行动。所以要教孩子先冷静应对,若拐骗犯继续纠缠,一定要大声呼救、大胆说,让周围的人知道是怎么回事、怎么帮忙。同时,还可以依靠有制服的人或有固定店铺的人。(特别提醒:拐骗和走失、失联不是一回事,如果孩子只是走散了,可以留在原地等待父母回来寻找。)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