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歉疚:下一次爸爸会学着慢慢来

2014年12月30日14:28  中国青年报 微博    收藏本文     

  人生已进三十岁,今年第一次有了天塌下来的感觉。但塌下来了,自己还得硬撑着。

  那天天气不错,早晨的阳光透过阳台玻璃,洒了一地板。老婆在厨房做饭,儿子抱着一个玉米专注地啃着。我收拾东西,打算去上班了。

  只是脑子搭错了一根弦,觉得才一岁多的孩子吃玉米太多了,不好消化,不能再吃了。和他商量,当然无果。儿子已经进入叛逆期了,说什么都不会听你的。

  我失去了耐性,直接从他手里夺过玉米。他“哇”一声哭了,嘴里还含着玉米粒。

  晚上八点多,我们一家三口便在儿童医院的急诊室里了。儿子早晨哭时,我立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赶紧让他把玉米粒吐出来。这次他听话了,哭着吐了。我观察了一下,觉得没事,便去上班。结果,下班后,老婆说,儿子呼吸时喉咙里总是咝啦咝啦地响,怀疑还是吸进东西去了。

  儿童医院离我家很远,加上北京拥挤的交通,出租车走了一个小时才到。空气里,是北京特有的雾霾味,老婆身心俱疲,又开始晕车,终于在快到医院时,吐了出来。

  然后是挂号、检查、拍片子、等待。儿子不愿看到医生,见面就哭。好在,急诊室的三楼有个儿童活动角,看着角落里的企鹅,一直哭泣不断的儿子终于平静下来。但我俩的心,依然揪着。

  片子终于出来了。医生看完后,先没说话,面无表情地拿过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会儿,像是一个三岔路口。他拿着笔在右边的岔路口上点了下说:有残渣吸进支气管了,就在这个位置,得做手术。说罢,又拿出一张风险告知单,一条一条画对勾,每个对勾后面,写的都是最坏的结果。

  我俩一下子就蒙了。老婆开始哭泣,儿子看到她哭,也哭了起来。我只好用残存的理智劝她:医院总是把最坏的可能说出来,也算是一种推卸责任嘛。我说得很轻松,但总是下不了决心要做那个医生口中危险重重的手术。我满世界打电话,通过朋友找朋友,找不认识的医生,希望能提供一个专业建议:到底要不要做。

  遵医嘱做手术,是理智告诉我的唯一答案,但恐惧却令我无法选择。就是那一刻,我觉得天塌下来了,黑漆漆的夜笼罩在四周,我站在急诊室外面,翻着电话簿,满心绝望。我想了最坏可能出现的画面;我不断地给朋友通话;我开始祈祷;我还得假装平静,给老婆以支持……那一晚,我痛恨自己痛恨到了极点。耐心,如果我当时稍有耐心,情况便不会如此。

  做父母的,很多都有过类似痛恨自己的时刻吧。当然,像我这样,把孩子置于险境的还是少数,更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孩子做出不顺遂己心的举动,而失去耐心,大吼大叫,甚至动用暴力。最后,孩子惊慌失措,放声大哭,我们则满心愧疚。

  怒气冲顶的那一刻,我们常常忘记了,面前站着的,只是个孩童,他根本不懂得大人的逻辑,不知道墙壁不是画画的地方,不知道吃饭时要把勺子端平以防米粥洒落,不知道玩完的玩具要放回原位,不知道袋子里的大米并非玩具。甚至,你没办法跟他解释清楚,他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一两岁的孩子,还什么都不懂,我们却急切地,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了。看着被涂乱的墙壁抓狂,因为他玩得满身是水而生气,甚至,不由分说,夺过他手里的玉米。我后来在天涯上看到一个帖子《有没有年轻妈妈像我一样,对孩子突然会很没耐心,暴怒过后又很自责》,里面有各种调皮的孩子和失去理智的母亲。我想,父亲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他们看孩子的时间相对较少罢了。

  龙应台曾经写过一本育儿的小书,《孩子,你慢慢来》。但其实,“慢慢来”这三个字应该对着父母说才对。放慢自己的步速,放慢自己的思维,放慢自己抬起的手。

  那天,儿子终究还是幸运的,当我终于下定决心做手术后,医生顺利地从支气管里把一块玉米残渣取了出来,他依然面无表情地把那一小块东西交到我的手里。我细心地用纱布包好,保存起来,权作教训。

  麻醉中未醒的孩子,则被送回到妈妈的怀抱里。已是半夜,他蜷缩着,好像当初在子宫里的样子——他应该都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源于早晨的那场风波。对这个世界,他还什么都不懂。

文章关键词: 父亲家教故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