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北京理念”教改聚焦以学生为本

2015年04月27日14:27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强国之本,在于重教;教育之本,在于育人。”坚持以学生为本,精准、有效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是北京教育综合改革的主旋律,是成就“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最大福祉。

  综观北京新近推出的一系列供给多种公共服务、调控生源均衡的招考新政:从中考[微博]各学科试题0.2难度系数题目“走下神坛”,到赋予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的升学路径,服务于对学生爱好进行宽向引导的中考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无不彰显出具有首都鲜明特色的教育综合改革“北京理念”,正坚定扎实地迈向公平、优质、均衡。而学生作为公共教育服务最终的“消费者”,要使改革取得成效,就要让各项改革举措都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真正解放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学校从“挑学生”、“唯分数”的怪圈里走出来。

  比如,今年北京中考最大的改革之一,就是取消0.2难度系数题目。究其原因,破除偏难怪题考核之根源,就是正向地发挥考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学生自发转向基础知识的夯实,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获得感。由此,服务于广大学生获得更广泛认知,奠定对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服务于广大学生增强自信,收获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成功感,减轻升学带来的沉重负担;服务于校际间的生源均衡,创造使全体学生都平等受益、快乐成长的校园生态!可以说,此项举措正如一把直指考试弊端的“利剑”,让招生考试发挥正能量,成为让学生能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难道这不正是聚焦学生成长、践行“以学生为本”的魄力之举吗?

  然而生源多元化带来了一些学校学生差异大、“老师不会教了”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部分学校过去生源配置的现实利益。其实,这正是对学校及教师的学生观提出了一个全新考验:是否真正以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否真正尊重和公正对待每一名学生?是否让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天赋秉性、不同潜能的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是否满足充分赋予他们个性化、自主成长的权利和尊严?

  北京教育改革目前已经进入“深水区”,教育改革者们更要勇于摈弃“精英思维”的理念误导,从比拼“掐尖”、面向少数尖子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质量观,转向面向全体学生、比拼对每一名学生的“加工力”。

  同时,政府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的一系列标准都要随之发生根本性转变:不能再单纯地围绕分数、升学率、重点率等结果性评价,而是真正面向每一名学生,通过“进口”与“出口”相比较的动态性、综合性评价,衡量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加工力”,衡量影响学生成长的“实际获得”。可以预言,建构在“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正在召唤着学校“深加工时代”的到来!

  “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语重心长,呼唤我们每一名教育改革者重新审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为了让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由衷期待教育综合改革的“北京理念”不断探索突破,以考试招生评价制度改革为杠杆,撬动学生质量观的转型;精准、有效地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学生在丰富的成长机会中做“最好的我”。本社评论员  线教平

文章关键词: 北京教改北京中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