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家庭教育应从“尊重”开始

2015年05月18日15:16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回顾过去一周的教育舆情,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不断: 电视剧《虎妈猫爸》热播,让人们对什么才是有益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发出热议;跳出荧屏,西安夫妇白梓霖先生带着当时3岁的女儿和几位朋友的孩子进山创办私塾,如此大胆且个性的行动引发正反舆论阵营讨论;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喊话”职教改革,职业教育之所以改革效果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家长[微博]的教育观念密不可分。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孩子,而因其独特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他们应对外界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同时,家庭教育的客体自然是环境,每个家庭的人员结构、性格特点、文化氛围都不一样,因此它们对孩子的影响也千差万别。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笔者认为,成功的家庭教育由三大内涵组成:立足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目标、倡导孩子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合力行动。其中最为重要的关键词是“尊重”——发现和尊重孩子的个性、兴趣和特长,努力寻找一个最佳的教育结合点,好比给每把锁配上一把最合适的钥匙。

  最近,随着《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的热播,人们对该剧聚焦的“幼升小择校”、“兴趣班”、“学区房”、“隔代教育”等热点话题的讨论持续发酵。回顾剧中之所以家庭“激战”不断,实际上是爸爸奉行的“快乐教育”与母亲强势推行的“成功教育”在理念上的分道扬镳。

  那么,什么才是有益孩子生长的教育方式?难道费尽周折把孩子送进重点小学,课后把孩子送往各种辅导班等就是真的为了孩子好吗?“教育要全面的发展人,即身、心、智全方位地发展,其中,心的教育最为重要。”有教育专家如是说。因此,无论选择何种教育方式,切忌拔苗助长,要果断走出“上了好小学才能上好中学,上了好中学才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的“轨迹式焦虑”怪圈;更尊重孩子个性化的成长规律,为孩子一生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着想。

  跳出荧屏,另一则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的热点新闻是西安夫妇白梓霖先生带着当时3岁的女儿和几位朋友的孩子进驻深山并创办私塾,起名叫“钟南山书院”,初衷是想给女儿一个快乐童年。这样的初衷本无可非议,有媒体称其为隔世教育美如“世外桃源”。

  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放置每个家庭,并不能一味提倡。近年来,中国逐渐出现一个日渐庞大的在家上学的群体。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陆在家上学群体规模约为1.8万人,如果再加上家庭学校、国学学校等就读形式,当前国内接受非学校化教育的学生人数已达到10万人左右。虽与在校学生相比,数目仍是微乎其微,但背后其对应试教育的逃避、抨击,同时渴望给孩子美好童年的初衷值得每个人深思。毕竟从服务于孩子一生健康成长的大局来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机械化学习方式的应试教育应广而弃之。

  上周还有一则重要的教育新闻,是在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之际,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

  近年来,无论是从国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全局,还是各级各类地方职业学校都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现实是职业教育远不如人们所期待的那般“光鲜”。有人说,这与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根深蒂固有着密切关系。其实这并非没有道理,发展职业教育还亟需家长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选择职业教育的出发点是基于孩子的个人喜好、职业规划,而不该是中学教育失败下的无奈之举。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尊重儿童的童年。有了一种对孩子当下生活的尊重,对孩子本身作为人的尊重,我们很多教育方式自然就会变化。”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微博]如是说。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让我们更加关注教育的原点——家庭,期盼家长们的教育自觉,真正尊重孩子个性兴趣、遵循育人的成长规律,为孩子“量身定制”健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拥抱五彩斑斓的自由空间。本社评论员 线教平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尊重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