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家长进入孩子朋友圈的正确方法

2016年03月23日 10:45 新京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家长没有给孩子安全的倾诉渠道,或不重视与孩子沟通中的艺术,都会导致孩子在朋友圈中对父母“言不由衷”,甚至选择性忽略。图/东方IC
  家长没有给孩子安全的倾诉渠道,或不重视与孩子沟通中的艺术,都会导致孩子在朋友圈中对父母“言不由衷”,甚至选择性忽略。图/东方IC

   你在孩子的社交好友名单中吗?你看到的是孩子真实的样子吗?

  目前,青少年拥有个人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年龄正在逐步降低。部分受访的初二年级学生表示,他们多数在9至10岁就拥有了个人社交账号。而多数学生 会“应家长(微博)的要求”,将父母亲添加为自己的社交好友。但加好友并不意味着是真好友,父母对子女社交媒体的管理态度和技巧,决定了孩子对父母敞开心扉的程 度。

   四年级拥有个人社交账号

  “初恋,来了,就好好珍惜”、“这游戏你敢转吗?如果你曾经喜欢过我,可以私聊给我发个1~;如果你现在正在喜欢我,可以私聊给我发个2~”……

  小齐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他会时不时地在朋友圈里发一些类似情感问题的文章或接龙游戏。小齐说,其实父母也在自己的微信好友里,但他的朋友圈会有 选择地对父母开放。“有些跟同学的互动,父母看见了会唠唠叨叨,省得麻烦。”小齐说,为了不引起父母的怀疑,他在朋友圈分享的旅游信息以及学校趣闻会让父 母分享,一些情感话题则会屏蔽父母。

  目前,中学生乃至小学生基本都拥有个人的通讯设备,应用互联网社交媒体,在中小学(微博)生中也非常普遍。在新京报日前进行的“你在孩子社交好友名单中 吗”的调查中,40%的家长反馈,自己的孩子拥有微信;36%的家长承认孩子有QQ。北京师范大学(微博)第四附属中学新京报小记者站面向初二年级学生的调查中, 多数初二学生表示,他们拥有第一个互联网社交媒体账号的时间通常是在四年级。

  北京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团委老师李鑫表示,虽然学校不鼓励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但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有些时候联系学生或进行信息发布确实需要 通讯工具。而部分初二学生也表示,他们最初申请互联网社交媒体账号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接收学校的通知,或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这些账号才逐渐发 展成为社交工具。

   情感类内容“屏蔽”家长

  受访的多数初中学生表示,自己是应父母的要求加他们为社交好友的。部分学生称,他们在发朋友圈或QQ空间时,会在意父母在圈内,因此会只发搞笑的内容,涉及情感类的“敏感内容”,很多学生会选择只看不转,“主要是怕父母不理解,产生麻烦。”一位女生说。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团委书记杨金雪表示,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是否在谈恋爱、找对象,非要监视一下孩子。其实,窥探孩子的社交信息就跟偷看孩子的 信件、日记是一样的。家长应该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委员会副主任程忠智则提醒家长,特别是子女在中学阶段的家长:中学阶段的孩子的 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同伴放在第一位,孩子不愿家长过深介入自己的社交圈,是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

  程忠智认为,家长可以通过观察,感知孩子的情绪波动与成绩变化,分析孩子的发展动态。而在社交媒体的管理上,应给予孩子一定宽容度,切忌硬闯孩子的朋友圈。另外,家长与孩子沟通也要讲求说话的艺术,以引导的方式提出自己对孩子使用社交媒体的意见。

  [专家对话]

  ●程忠智,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委员会副主任

  孩子应有表达情绪的私人空间

  新京报: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微信、QQ等网络社交工具,一些家长总想监督孩子的网上社交活动,要求进入到孩子的网络社交圈中,你认为这样有利于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吗?

  程忠智:孩子们建立自己的社交圈,是他们之间有自己的语言、有共同的话题,家长硬要闯入孩子的社交圈并不是很合适。我非常理解家长的想法,但家 长没有意识到,中学阶段的孩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把同伴放在第一位,他们很重视同学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孩子不愿家长进入自己的社交圈,青春期的孩子身体 发育日趋成熟,会说一些跟异性交往有关的话题,不愿让家长知道。

  新京报:你不建议家长进入孩子的网络社交圈?

  程忠智:家长加入孩子的微信或QQ是没有问题的。我的意思是,父母在进入到孩子的这些网络社交圈后,不要想着再进一步进入到孩子的个别的朋友圈里,家长应该给孩子留有一定表达情绪的空间,不要逼得太紧。

  新京报:有些家长说,进入孩子的社交圈,只想了解孩子的日常动态。

  程忠智:其实,就算家长进入到孩子的朋友圈里,如果孩子不想让家长看的东西,家长还是看不到。家长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多跟孩子交流,让孩子自己 表达最近的动态。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通过观察来关注孩子的动态,看看孩子最近的学习是否有波动,是否有下降;最近的情绪怎么样。如果学习成绩和情绪都没 有太大变化,那就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如果发现有异常,则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新京报:有些孩子发朋友圈时,将父母屏蔽掉。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该怎么办?

  程忠智:这里主要需要家长的引导,家长可以主动告诉孩子,在朋友圈不要只发一些个别人能看的东西,因为朋友圈发出去的东西会直接影响到别人对你 的看法。可以多发一些让家长可以一起分享的内容。其实对于孩子,你给予期待,他是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可以引导孩子,但没必要强硬地进行干涉。

   家长

  给孩子最安全的倾诉渠道

  张恩慈的女儿在北师大(微博)四附中上初一,因为工作原因,女儿周一至周五都住在姥姥家,微信是母女二人日常沟通的主要工具。张恩慈说,自己一点都不担心女儿会在朋友圈里屏蔽自己,她也不会主动窥探女儿的隐私,因为她和女儿的关系更像好朋友。

  “我只告诉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些她该经历的事、该摔的跤,都应该让她亲身感受。”张恩慈说,自己也走过青春期,能体会如果自己跟大人说一 件事情,家长表现出很反感、不愿意听,以后肯定什么都不会跟家长说。因此,女儿无论有什么事情跟她讲,她再忙都会耐心听完。“家长没有给予孩子安全的倾诉 渠道,孩子一定会通过网络寻找寄托。”她要让女儿知道,父母是最值得放心倾诉的对象。

  在情感问题上,她也与女儿开诚布公:初中有喜欢的男生,不可以交往,因为男孩、女孩都没有长好;高中允许跟自己喜欢的男生牵牵手,因为那个年龄段的女孩除了亲情外,也需要懵懂的异性的爱;大学后可以正式交男朋友。

  张恩慈说,只要对孩子说明网络社交的雷区,再给予孩子充分的倾诉渠道,网络社交对于孩子而言并不是那么可怕。

   学生

  圈子转发消息会在乎家长眼光

  “我六年级才有了QQ号,相比其他同学算是比较晚的。”北师大四附中上初二的何媛媛说,当初开设QQ号就是为了同学之间交流方便。几个月后,父母知道她有了QQ号,就主动提出加入了她的好友名单。

  何媛媛说,自己QQ空间里的东西多是比较搞笑的内容,因此不会刻意避讳父母。“但偶尔也会有一些其他同学QQ空间的东西,我觉得不错,但不会转发,因为会担心父母多想。”

  她认为,作为年轻人,他们的世界父母不会全部理解。“比如,有些网络语言,同龄人之间使用会觉得没什么,到了父母那里,可能就觉得不好。”何媛媛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开明的,但有些观念并不一定一下就能接受。

  父母关心孩子的社交圈,何媛媛不认为这是父母瞎操心。但对于度的把握,她认为“只要不翻看孩子的聊天记录就可以了。”她说,如果父母关心自己日常交往哪些朋友,自己可以坦白告诉父母。

  何媛媛说,在对自己的互联网社交管理上,父母做得还不错,基本只是提醒她注意控制时间,不要过度沉迷,“这点干预,我可以接受。”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标签: 家长父母

高考志愿通(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653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714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4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