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学会“ABC模式”预防孩子不当行为

2016年06月29日 16:18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俗语有云:‘预防胜于治疗。’ 当我们发现幼儿有不当的行为时,可能为时已晚。要预防的话,应该怎么办?我们可先尝试以‘ABC模式’来了解幼儿的行为。 by Shutterstock

  A: Antecedent作出行为前的情况

  要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我们须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而第一步的行为往往是下一步的诱因。因此我们可以透过记录‘作出行为前的情况’,了解幼儿产生每个行为的原因。

  例如:子乔与小彬在玩耍,子乔突然无故拿走小彬的玩具,小彬便推开对方,因而被妈妈处罚不可以再碰地上的玩具。

  在这个例子中,家长只根据小彬行为的结果而作出判断,其实家长更应注意孩子做出行为前的情况。如果没有衡量幼儿作出举动的前因,单凭结果而直接下判断,或许会引致一些不公平的处理方法,结果令幼儿难以了解自己的错误,更遑论把错误纠正过来。

  B: Behavior当下的行为

  当记录了‘作出行为前的情况’后,家长亦须要留意幼儿‘当下的行为’。以上述的个案为例,‘小彬便推开对方’是当下的行为。家长可作出纪录及把行为归类,然后统计当天这种行为出现的次数及有关‘攻击行为’的程度,从而判断幼儿的行为问题,下一步便可与‘作出行为后的后果’一并分析。

  C: Consequence作出行为后的后果

  在以上的例子中:‘小彬因而被罚,不可以再碰地上的玩具。’是作出行为后的后果。首先,我们须分析这个后果的一致性,即是每次幼儿出现‘攻击行为’后,是否都受到相同的惩罚;同时我们亦要分析这个后果的相对性,就是说如果‘当下的行为’是正面的行为,孩子会否得到奖励?最后,家长除了要分析‘作出行为后的后果’,亦要留意有否给予幼儿正确的教导。

  要避免对行为问题处理得太迟,家长除了要留意‘当下的行为’和给予‘作出行为后的后果’,也别忘记观察‘作出行为前的情况’,试试以ABC模式来了解幼儿的行为!作者:潘芷盈(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香港檢定教員及香港心理學會會員。)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1256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2145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