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性侵教育男孩更迫切 家庭学校街道成儿童安全隐患雷区

防性侵教育男孩更迫切 家庭学校街道成儿童安全隐患雷区
2018年08月16日 18:51 新浪教育

  新浪教育讯 暑期已过半,而频发的儿童安全问题仍然牵动着万千家长的心。安全教育是孩子和家长共同的必修课,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以及疏忽,很多悲剧不断发生。拿什么保护我们的孩子?

  相关阅读:某夏令营男教练被指猥亵女童 家长颤抖写下全程

  溺亡双胞胎:造成悲剧的是对规则的漠视

  8月16日,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高级咨询专家张咏梅老师,以及公益组织“女童保护”主要发起人孙雪梅老师做客《新浪会客厅》,为家长讲解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知的安全常识。

女童保护发起人孙雪梅(左一)全球儿童安全组织高级咨询专家张咏梅(左二)女童保护发起人孙雪梅(左一)全球儿童安全组织高级咨询专家张咏梅(左二)
孙雪梅女士孙雪梅女士
张咏梅女士张咏梅女士

  家庭、学校、幼儿园、街道等看似安全的地方是儿童安全隐患高发区

  新浪会客厅:欢迎两位老师,近期曝出非常多关于儿童安全问题的事件,我们家长也觉得心理非常不安,所以我今天想以两个案例引出我们今天的话题,也请两位老师分别来进行解析。第一个案例是前不久有一对双胞胎女童,她们在青岛的某一处海岸走失,但后来发现是溺海而亡,这个事件引起很大争议,当时家长回忆事发的时候她就在距离孩子玩耍的地方不足几米,但由于她当时低头玩手机,发一个朋友圈的时间孩子就不见了,针对这个事件您有什么看法?也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通过这个事件,您觉得其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张咏梅:这真的是一个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事件,实际上每天我们都会面临这些,因为我们每天做伤害预防,每天都会看到。当时看完以后我心里也特别内疚,因为我记得前一天晚上大家在找,我心里就在想千万不要发生溺水事件,每年暑期溺水是孩子死亡的高发期。任何的意外伤害都是两个原因,一个是主观的,一个是客观的。客观原因大家对环境的这种危险性没有预知,或者是缺乏常识性的了解,主观就是看护失责,在这个事件上很明显存在这两个问题。比如在海滩边,其实你并不了解海滩的规律,海浪的规律,可能就会发生一些离岸流,我们去外地旅游的时候,对当地环境的这种隐患缺乏了解,这是其一。其二是这个母亲她说,当时是在看手机,这就涉及到一个看护的疏忽问题,事实上当我们做伤害做得多了以后,你会发现看护的失责实际上是主要问题。在国际上有一个数据显示,90%的孩子溺水伤亡,都是父母在身边。

  新浪会客厅:这个比例还是挺高的。

  张咏梅:对,这个比例非常高。所以从这件事上它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原因。

  新浪会客厅:谢谢。我们来看第二个案例,第二个案例就是一个北京的父母将孩子送到暑假夏令营,家长觉得应该把孩子送进去多学一些东西,据说这是一个非常高端的夏令营,花了很多钱,家长觉得很放心。但没有想到这两个不满12岁的女孩最终遭到夏令营中教练的性骚扰,另家长非常痛心的是,当她问孩子,你为什么没有去反抗?孩子反问家长,妈妈你不是说要听教练的话吗?针对这个事件您有什么看法?

  孙雪梅:很多人说应该是大人保护好他们,而不应该教孩子怎么样防范,但是这个案例恰恰说明一个问题,大人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孩子身边吗?不可能随时有一只眼睛盯着孩子,更何况随着孩子成长有很多时候需要他独立面对一些环节。那在这样的情况下,预防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个预防一方面是说我们家长选择更安全的机构,如果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那是防不胜防,因为都觉得他的口碑比较好,很高端。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孩子进行提前预防教育,在什么样条件下,孩子遇到哪些类型应该怎么办,实际上这个案例当中,这个教练单独给孩子盖被子,说那些话,包括把她叫到墙角,很久都没有回来,实际上是非常异常的行为。对于孩子而言,家长提前没有告诉过她,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她是可以拒绝他的,她其实大喊大叫也没有问题,但恰恰是那句,“你要听教练的话”,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误区,这个误区就在于对于孩子来说,对他有管束,有权利约束关系的人,家长该怎么教他?我们在教学当中会特别提醒,很多都是熟人作案,像这种类型同样也是,在这些情况下告诉孩子我们身边绝大多数都是好人,并不是说谁在我们身边都觉得他是坏人,面对任何一个尤其是成年的异性都是坏人,并不是这样。但同时要告诉孩子,我们身边无论什么职业,包括教练、司机、厨师、保安、校长一切,不管他是做什么工作的,也不管他是不是我们家人认为很权威的,值得尊敬的人,只要他触碰孩子隐私部位,让孩子触碰他隐私部位,或者观看裸体的视频,包括这个案子当中的性侵行为,都是要拒绝的,都要告诉家长。

  这个案子除了他没有及时拒绝之外,还有一点是很可怕的,她们俩人交流的时候被家长发现,而没有主动告诉家长。所以就会发现这种性侵的犯罪它极为隐蔽,隐蔽到什么程度?一是孩子不知道我遇到的时候该怎么应对,二是我即使遭遇了,我觉得是不好的事情,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描述它或者不知道跟家长说,这很可能存在持续伤害,或者说这个人会持续伤害别人,这是针对这个案子而言。实际上这样的案例还有非常、非常多,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情形,你就会发现其实这种性侵犯罪它其实也是在我们身边,它不比溺水,不比交通安全少,但往往是被我们很大程度上忽视的。

  新浪会客厅:其实类似于这种事件大家是不愿意去谈它,不愿意去说它,因为大家都会觉得这个事情不管是对孩子也好,还是我们成人,他都会觉得是名义上的一种损失。

  孙雪梅:这跟我们传统文化观念有关系,谈“性”色变,提到它的时候把它当成一种避讳,觉得是忌讳就不应该去谈它,这是很大的问题,这也是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最难是跟观念做斗争,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也跟后续谈到的法律有关系,有些人会在想,如果我把这个事情闹大以后,对孩子有一些声誉上的影响,但是他到底能不能得到应有的处罚,有些人因为担心这个问题而不去举报,不去报警,但事实上我们是鼓励要去报警,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因为对于孩子而言,这个事情已经对她造成伤害了,让伤害她的人得到应有的处罚,实际上是抚慰孩子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伤害她的人得到处罚,孩子会觉得他做了坏事,他应该受到处罚。

  新浪会客厅:要让孩子知道这是不对的事情。

  孙雪梅:让孩子知道这是我应有的权力,他是不能够侵犯的。

  新浪会客厅:我这里有一组数据,是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调查显示的一组数据,它说意外伤害成为了中国1-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暑假期间儿童遭遇各种意外伤害事件非常多,当然可能不仅仅是暑假,因为我知道安全问题在家里、学校都会有。想请您分享一下儿童最容易在哪些地方发生安全问题?也请您结合一些相关的案例来跟我们说一下,让我们家长能够更细心一些,更在乎一些。

  张咏梅:儿童安全教育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我总说成也是它,败也是它,一说儿童安全教育大家都觉得特别、特别重要,可能我去讲一堂课的时候,旁边正好是一个脑智力开发的课,家长就会觉得你这个课很重要,但我还是要去听脑智力开发的课。败也是它,为什么?就是因为儿童安全这个话题太大,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找到可对应的方法,该怎么去避免或者预防。

  实际上刚才雪梅讲的是性侵这一块,儿童伤害这一块叫主动伤害。儿童安全包括主动伤害和被动伤害两种,主动伤害就是性侵,甚至一些暴力,校园欺凌,还有自杀或者拐骗这些都属于主动伤害。但是被动伤害就包括道路、溺水、烧烫伤、中毒以及跌落这五种。刚才你分享的是中国青少年儿童,不光是中国,在全世界也是一样,因为被动伤害死亡的青少年儿童在全球有1000多万,在中国我们有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是在去年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发布的,是2010年-2015年这五年期间的一个数据,每年我们中国儿童因为意外伤害死亡是59000多,相当于每一天可能有150个孩子意外伤害死亡,这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据,因为它的统计对象不太一样,所以是非常保守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并不是拿数据来说事,我们只是想通过数据告诉大家,意外伤害在我们中国儿童的死亡当中占比非常高。

  在这59000多个孩子当中1-4岁的占比是最高的,造成他们死亡原因的前三位,第一溺水,第二道路,第三跌落,这是从数据来说。所有的意外伤害它都是有规律性的,这个规律比如说表现在一个季节上,比如说暑期为什么容易发生?因为天热,我们每年看到的数据,6月份-8月份实际上是意外伤害高发期,天热窗户肯定是开着的,所以就容易发生跌落,高楼跌落。孩子们爱玩水,容易发生溺水。孩子喜欢在马路上玩,骑行,就容易发生道路伤害,暑期我们穿的很少,肌肤裸露机会多,容易发生烧烫伤,这一部分意外伤害在暑期都非常高。

  其次就是我们家长的认知和教育,实际上跟性侵家长教育是一样的概念。我们很多马大哈的父母对孩子的看护是无效的,认知和教育取决于你对孩子的看护是有效还是无效,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他真的是缺乏这方面的常识,还有一方面他是真的忽略,自以为是的忽略。我不说具体的例子,这两天我们看到在南宁路上发生的一件事,一个马大哈的妈妈带着她四岁多的孩子,那个孩子在在马路上玩滑板,她的家可能就在马路边,这个妈妈在马路上来回溜达,这个孩子在马路上来回穿来穿去,期间他妈妈不时喂这个孩子一口饭吃。过一会儿妈妈溜达回去了,路两边有车停着,这时候来了一辆车,正好这个孩子在这时候滑板出来了,那辆车把他撞了,那个车的速度其实很慢,但是特别寸,一撞,那个孩子一翻跟头,他的头就被车轮给碾压了。当时这个孩子就没了,就是非常、非常可惜,但是视频监控全拍下来了,那你说这算什么?其实我们知道作为父母,你在机动车道上来回溜达,势必就把这里当成一个操场而不是机动车道,那么你的孩子也会把这里当成一个游乐场,也不认为是有危险的地方,但就是因为你的大意,你的自以为是,造成了孩子的这种没必要的伤害,这指的是我们家长在认知和教育方面。

  孙雪梅:包括过于自信。

  张咏梅:对,过于自信。其实主动伤害这块也是有这样的,家长就会认为我都那么大了,我不是也挺好的嘛。我们说安全没有技术难点,就是警钟长鸣,一句话,给孩子一句提醒,可能就到位了。

  说到那几种伤害当中,实际上我们每年会有差不多1.7万个孩子因为溺水死亡,这个比例也非常高,尤其每年暑期。对低龄的幼童来说,可能是发生家里比较多,家里什么情况呢?我看到这样的伤害,都是出奇一致的行为,比如给孩子洗澡,我拿浴巾,潜意识认为浴巾在大衣柜里,可是拿的时候不在,于是下意识找到这个浴巾,等到两分钟以后,浴巾到到回来了,孩子就溺亡了。还有一种比如说游泳池,我们的父母特别愿意在游泳池带着小不点套游泳圈,让他们在儿童池,认为没有危险,我父母在旁边陪伴也不会有问题,但是你知道你的陪伴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大多数父母都是给孩子拍一个照片,发个朋友圈,就像我们刚才说双胞胎的妈妈,她就说了,我在发朋友圈,很快,可是你自己去做一下实验,发朋友圈的时候往往10分钟,要拍照片,还要想一些文字,条件讲究一点的还得拼一下图,然后你再发出去,可能需要十分钟。但是你要知道我们孩子一旦溺水,两分钟大脑就不可逆损伤,4分钟是黄金抢救时间,而且网上现在传的很多,这都是非常好的常识分享,溺水的时候并不是像电视里表现的那样随便叫,你是叫不出来的,是无声无息的溺水。所以为什么说溺水是致死率最高的。

  因为你是新浪教育频道,我特别想分享,大一点的孩子溺水最显著特点就是集体性溺亡。今年6月27日-7月初这十天当中我检测到的可见的新闻媒体报道就有45个孩子发生集体性溺亡,这45个孩子几乎都是在开放性水域,因为中国江河湖海太多了,一个是对水的不了解,对这种常识性不了解,还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往往同伴影响是第一的。放假了,跟同伴一起游泳,一个孩子滑下去,其他孩子就会去救,平均每一次死亡就是两到三个孩子,我看到最多的一次是在辽宁,一次死了十个孩子,真的是特别心痛。所以你会发现5月份的时候,每年我们教育部的官方网站就开始不断的号召各个中小学一定要注意加强溺水的预防工作,它是有规律性的。

  再说一个道路,因为暑期主要溺水和道路这一块。每年有2.2万名孩子因为道路死伤,相当于平均每一分钟就有3个孩子从我们身边走了。道路它也是有规律性的,一个是看护的失误,就刚才我说的那个小孩,在马路上玩滑板车,妈妈虽然在旁边陪伴,但是是无效的陪伴。还有比如说因为盲区,我们对汽车的盲区可能没有过分跟孩子强调,比如爸爸就说我去开车,爸爸以为妈妈看着孩子,妈妈以为孩子跟着爸爸走了,结果孩子就跟着爸爸出去了,而且都是低龄孩子,蹒跚着步子就出去了。出去以后,他会绕到爸爸车后面或者车前面,爸爸不知道,一启动车,这个孩子就压死了。像这种事件真的是经常发生,它不是以你的年龄段来决定的,实际上是我们家长的一种无效看护。

  还有一种道路伤害就是刚才说的盲区,包括汽车拐弯的时候发生,还有大一点的孩子无视交通规则,我们国家是有法律的,比如说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骑行单车上马路,这要非常强调,现在有了共享单车就出现很多问题,就会发现这么多年我们这个法律根本就无视了,疏忽了,共享单车问题出现以后,大家就重新说12岁以下孩子绝对不能单独骑车到大马路上,16岁以下的孩子是不能单独骑电动车的,这是我们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但是没有人听。国家还规定骑电动单车的时候一定要戴头盔,这是对你头部的保护,我们现在看到也还是很少的人去戴,尤其到南方电动车特别多,有时候我看到能够戴头盔的,我真的想给他拍下来给他点赞,我觉得都是一个榜样了,可见我们在这方面法律层面的宣讲还不够深入。

  所以我就说其实世卫组织,就是这种规律性,世卫组织到最后说了一句,所有意外伤害是可预防性,但是一定记住可预防性。我们经常会说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我就老说一定是明天回来,因为是可预防的,凡是有规律性的东西都是可预防的。比如说我们如果采用被证明有效的预防方法,比如说头盔,比如说安全座椅,比如说一些游泳池的救生圈,每天我们可以减少1000个孩子离开。所以我就说伤害预防这一块,一个是有规律性的,第二个是可预防的,所有伤害他的共性无外乎就是看护,还有环境的隐患,环境的常识我们家长还是要多学习。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