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英语辅导报社专栏 > 大学英语辅导:四、六级考试中短文写作的技巧

大学英语辅导:四、六级考试中短文写作的技巧
http://www.sina.com.cn 2005/01/05 14:05  英语辅导报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要求在30分钟内完成一篇120—150个词的短文,并且要求拼写正确,文理通顺,虽然这只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的基本要求,但也已经包含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下面就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应试作文的技巧做一些探讨。

  一、审题

  想写出符合题目要求,高质量的作文,审题是关键。所谓审题,就是通过阅读写作题目及相关信息或要求,正确领会题目的含义,了解题目的要求,为构思合乎具体写作要求的文章思路及框架打下基础。

  据统计,历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命题形式绝大部分是给出段首句(或主题句)作文。作文标题和段首句(或主题句)构成作文框架。这类作文应找出标题的关键词。以此为基础确定中心段落,此时,提纲可以说是完成了,但还要根据提纲确定文体,然后方可动笔成文。

  二、段落的写作

  段落的发展要遵循每段主题句的内容,行文一定要紧凑。因为英语民族的思维模式是线性的,这一思维模式决定了每一个句子都是为了辅助说明中心思想而自然流畅地承接前面的句子,就像一条流淌的河流。

  例如:Malthus calculated that two parents would

  have four children. The four children would marry. Each child would have four children. This would go on and on. In our country, most people like boy babies. In this way, the population would grow very rapidly. In fact, he thought it would double every twenty-five years, if food was available.

  这一段文字中“in our country, most people like boy babies”游离了该段落的中心思想,属于多余的话,即使写得再精彩,也应该忍痛割爱将它删去。

  三、段落的衔接

  段与段的过渡,既要注意全篇的意义关联,又要自然而符合逻辑,因此,就要尽量使用一些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根据思想意图发展来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中心论点或者侧重点的改变,如:

  College life is interesting and exciting...

  Meanwhile college life is taxing...

  2. 修改已经陈述的观点,如:

  However, there are some important exceptions to the rule and we ought to consider them.

  3. 论及人物、行为或话题的相似之处,以进一步说明主题, 如:

  We find exactly the same thing...

  Similar conditions exist...

  4. 时间的改变

  5. 地点的改变

  必须注意的是,无论哪一种情况,不同的论题之间要有紧密的关联,下面一例即是无关联的情况:

  Practice is essential to us if we really want to master something new.

  However, no pains, no gains.

  这两段之间看不出关联来,第二段很突兀,令人费解。

  四、句式的多样化

  段落是由一组句子构成,要想写出好的段落,句子一定要精彩。句式不同,表达效果不同,只有多样化的句子,才能组成一段精彩的段落。下面几种技巧可以使句式表达丰富多彩。

  1. 改变句子开头。许多学生在写作中倾向于用名词或代词作为句子的开头,这种开头见多了,难免让人厌倦,如果换成其他句子成分开头,如:状语、副词、同位语、表语、宾语、短语修辞语、there be 等,既能把想强调的意思突出出来,又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

  2. 巧用连接词。有的学生在作文中使用过多简单句,成了简单句堆砌;有的写复杂句时,动辄用so, and, then, but, or, however, yet等,非但达不到丰富表达方式的目的,反而使句子结构松散、呆板。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以通过使用连接词,尤其是一些表示从属关系的连接词,如: who, which, that, because, since, although, after, as, before, when, whenever, if, unless, as if 等,不仅能够丰富句型,而且还能够把思想表达得更清楚,意义更连贯。如:

  the Mississippi River, which is one of the longest rivers in the world, often overflows its banks in the spring time, endangering the lives of many people.

  该段落使用了关系代词“which”, 使句子语义更连贯,语言更流畅。

  3. 长短句交插。长句和短句是就句子结构而言的,形体长短而言的。长句和短句各有其优点和缺点。长句,因为使用的定语、状语较多,限制了概念的外延,增大了概念的内涵,所以比较精确、严密,但使用起来不够活泼、简便。短句,由于字数少,直截了当,一般比较简洁、明快、有力,但不利于表达复杂的语义内容。在具体语言活动中,最好长短句交替使用,这既是文章节奏上的要求,也是意义上的需要。例如:

  Just imagine the beautiful surroundings if we make our cities greener. Green trees line the streets. A clean river winds through the city. On one side of the road stand rows of willow trees. On the other side lies a stretch of grassland sprinkled with many yellow and red flowers.

  这段文字,一长一短,抑扬顿挫,节奏感很强,不仅句子长短交插,而且句型结构变化也很大,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活泼。

  4. 利用倒装结构。英语的基本句型是S+V+O,如果偶尔打破常规,改变某一成分的位置,不仅可以丰富句型,而且能够强调、突出被倒装的部分,取得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例如:

  Faith in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s the majority of people will never lose.

  总之,英语的句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从要表达的内容出发合理选用,文章的句式就会富于变化。同时,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应不断练习运用各种各样的句式,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结尾

  文章的结尾应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应该使所有叙述前后照应,突出中心思想。对于读者来说,首句和末句都是重要的,它会提醒读者读的是什么,作者究竟想说什么。以下为结尾的几种方式:

  1. 总结论点。如果采取了两面论述的方法,谈到了正面和反面的意见,作者一定要有自己的明确归纳性结论,要明确说出自己的主张。如: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views, we can see...

  My conclusion is that...

  如果结尾的句子同全文开头的句子非常相似,这会给读者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一下子揭示出主题和观点。

  2. 展望未来。某些论题本身是历史的论述,因而要求有时间上的前瞻。比如: Education In My Country; Population Control; 21st Century's Modernity等,只有对过去的陈述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对未来的展望,这样才会使全文完整。

  3 结论性或终结性的表达。在短文的末尾应以非常明白的句子告诉读者,要说的话已经说完,要证明的东西也已经显示给读者。一定要运用明白浅近的句子作结论。

  对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生而言,笔者以为,以上技巧只要在写作中稍加注意,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王文惠;英语辅导报 大学二年级版 04~05学年第16期; 版权归英语辅导报社所有,独家网络合作伙伴新浪教育,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Annotation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9898-574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