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开创“2+6+7+X”特色招生培养新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开创“2+6+7+X”特色招生培养新模式
2020年07月01日 10:46 新浪教育 微博

  新浪教育讯 为帮助考生及家长更深入全面地了解高校招生政策、优势学科及特色专业,“高校驾到”栏目将陆续邀请各地名校做客新浪,提供权威实用的招考信息,解答考生及家长的报考难题。本期“高校驾到”栏目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王琳媛为大家解读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最新招生录取政策。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王琳媛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王琳媛

  一、 上海交通大学的基本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上海交大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学校有25个学科获评A类学科,在全国大学中名列前茅。随着学校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公认的大学排行榜中,交大均已跻身或接近世界百强。

  二、 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

  在交大,以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代表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已经突破800人次,形成了一支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多位诺贝尔奖及图灵奖获得者常驻交大,同学随时有机会与国际大师们接触。学校将人才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和研究优势,学术竞争力不断提升。

  三、 上海交大的招生培养特色

  学校开创了“2+6+7+X”的特色招生培养新模式:2就是两大计划,即致远荣誉计划和强基计划;6代表的是6大试验班;7是今年学校首次推出的7个双学士学位试点项目;“X”是指未来在交大的同学们,不论在学术追求、创新创业或是素质拓展,学校都会以丰富的资源和有力的支撑助力同学们开启未来无限可能。

  四、 上海交大今年招生亮点

  今年人工智能专业强力升级,升级为人工智能(卓越人才试点班);今年密西根学院和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也将继续优化人才培养,且推出奖学金计划;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将在部分省份首次开展定向招生;海洋学院今年正式开设海洋科学专业等等

  五、 学校在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方面的举措

  学校针对农村及贫困地区学生设有国家贫困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思源计划,构建了“基本助学金+补充助学金”全方位助学体系,切实保障“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六、对今年意向上海交大考生的报考建议

  考生选择一所大学除了了解这所大学的综合实力、学科排名以外,更要注重的是一所大学的精神,以及其孕育、传承给她的学子的特质。同学们和家长们要认真审视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进一步思考自身的未来发展规划,结合你们的志趣、志向来选择专业。请同学们提前关注上海交大的本科招生网、官方微信“上交大”,以及各省份招生组官方微信号,学校相关后续信息都将为大家及时发布。

  以下为访谈实录:

  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王琳媛,很高兴通过云端和大家见面。2020年高考近在眼前,首先祝愿同学们以最饱满的精神、最良好的状态,全力以赴,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

  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也一定在憧憬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思考高考后如何选择心仪的高校、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为了让全国各地向往交大、有志报考交大的莘莘学子全方位、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招生培养情况,在此我们通过这种云端交流的形式,更好地帮助各位家长和同学们了解交大。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上海交大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学校有25个学科获评A类学科,在全国大学中名列前茅。随着学校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公认的大学排行榜中,交大均已跻身或接近世界百强。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迄今已有124年历史。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交大的发展,那就是“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

  上海交大因图强而生。1896年,近代著名实业家盛宣怀先生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之宏愿,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这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式大学之一。20 世纪初,唐文治老校长提出交大要培养“一等人才”,学校的发展初见成效。20世纪30年代,交大以“东方MIT”享誉海内外,并逐步形成“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传统。

  上海交大因改革而兴。改革开放以来,交大人敢为人先,锐意进取,书写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率先。90年代起率先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建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密西根学院等,成为国际合作的典范。首批入选211和985工程。在经历了农学院并入,与上海二医大强强合并后,交大的综合性大学办学格局初步形成,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

  上海交大因人才而盛。百年交大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治国英才、科学大师、实业巨子、文化精英,包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江泽民学长;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学长,以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学长等。在33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交大就贡献了四位,他们是吴文俊、徐光宪、王振义、黄旭华。交大和交大人还创造了诸多国内第一,比如第一艘国产万吨轮、第一枚探空火箭、国内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等等。

  如今的上海交大已经建成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2014年,上海交大继清华、北大之后成为第三个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获批高校。2017年,入选首批“双一流”整体建设高校,共有17个学科群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涵盖了工科、理科、生命科学和人文社科各个板块,充分展现了我们的综合实力。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我们共有25个学科获评A类学科,在全国大学中名列前茅。随着学校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们的全球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在国际公认的大学排行榜中,交大均已跻身或接近世界百强。

  这就是交大,124年的栉风沐雨,虽然历经波折、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交大深厚的历史和底蕴,交融天下、通达万向的品格和气度铸就了荣光和辉煌。如今的交大也正在进一步开拓进取深化改革,不断在人类未知领域的探索中留下交大印记,在“国之重器”的铸就中做出交大功勋,在资政启民建言、文明交流互鉴上提出交大方案,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幸福奋发图强。

扫码关注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