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学而思老师解析2021年高考语文

直播回顾:学而思老师解析2021年高考语文
2021年06月08日 17:51 新浪教育 微博

  2021年高考第一天的考试已经结束,今年高考语文的难度如何?新一届高三学生在准备未来的高考语文和高考作文时要注意哪些方式方法和技巧?6月8日下午,新浪教育特约学而思老师王淏然做客新浪直播间,在高考语文结束后第一时间与广大考生和家长聊聊2021高考作文,并做解读和分析,同时给未来的高考学生提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以下为本次直播实录

主讲老师:王淏然主讲老师:王淏然

  主持人:Hello大家好,欢迎进入高考直播间,我是主持人雯旭。2021高考今天正式进入第二天,1078万考生也正在经历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大考,新浪教育、微博教育邀您共同见证为考生祝福、为梦想加油。

  作为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年度大考,高考一直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为了帮助考生深入了解真题,精准估分,同时为了在校高中生更加好地了解我们的高考命题趋势,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来自学而思网校的王淏然老师,为我们进行2021年高考语文的精彩解读。欢迎王老师,我们又见面了。请您先为我们再做一下自我介绍。

  王淏然:Hello,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学而思网校的高中语文主讲老师王淏然,已经是第二次(跟大家见面)了。昨天已经来过一遍,我们当时讲关于作文评析的部分。今天主要是对着我们整个高考语文试卷做一个整体的点评。同时我要提醒大家,因为我们今天只是做一个方向上的点评和一点点政策,包括我们的学习各种方向上的引导和建议,如果各位同学有需要、各位家长有需要对试卷整体解析进行了解,学而思网校在高考结束以后为大家准备各学科的题目试题解析的相关的课程和讲座,大家可以扫描我们面前的二维码进行报名和参与。

  主持人:欢迎王老师。学而思网校陪伴千万学子,每天进步一点点,厚积薄发、蓄势上场。王老师,能不能请您对我们昨天的语文考试的特点给我们进行一下分享。

  王淏然:最大的特点如果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说就是不落窠臼,就是它的创新性非常强。大家都知道今年会有新高考地区的相关的考试情况,所以整个题目从题目的出法、文章的选择各个方面都出得非常新,这个也特别符合我们之前一直强调的精神,就是语文考试需要有“三反”。第一,反套路。第二,反刷题。很多同学会说语文多刷刷题可能就能做好,不是这样子,你是需要动脑筋的。第三,反死记硬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话的时候我非常开心,因为很多同学和家长对于语文的认知,语文是文科嘛,就是多读、多记、多积累就能学得相对好一点,可是事实不是样子,我相信雯旭老师对此也有一点了解。大家都多读、多背,为什么有些同学如鱼得水,有些同学比较艰难呢?因为死记硬背本身好像并不能直接带来我们在语文上面的成长。所以,今年的整个创新就是在践行着我们之前说的“三反”的精神,对于所有的同学来说都是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主持人:对我们今年的考生来说这种创新是不是也充满了挑战?

  王淏然:是的,挑战性还蛮大的。但是话说回来,哪一年的高考对于大家不是一种挑战呢?而且更重要的事情是,我们现在在屏幕前面听的可能更多的是高一、高二的同学和家长,我们在每年高考之后其实就是对于我们自己语文学习的一个指挥棒,它可以告诉我们在这样一种创新题型的情况下应该拿着什么样的东西,拿着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语文和去准备我未来的语文高考,最为核心的叫做你对于语文的一些基础能力,得掌握得非常扎实才可以。

  不管题型怎么创新、怎么变化,总会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对于语文来说,抓到了那些东西,题目怎么变化其实对你的影响都没有那么大。所以,大家放心。

  首先聊的第一件事情是各位同学、各位家长你们对你们未来要考的语文考试考哪些部分是否听说?一共分五个部分,整体分成作文、文言、阅读、诗歌、语言文字运用。最底层的是语言文字运用,就是浅层理解当中的语文应该学什么,就是字、词、句、段、篇章,你需要把它作为语言的部分融入进去,最后在你的日常生活当中进行相应的使用,这是一个板块。再往上面是输入层,平时在阅读的时候包括我们在学校里面学习各种课本教材的东西的时候,都要学哪些类型的文章呢?一个是古文文言文。另外一个是诗歌,诗歌这种文体跟别的文体形式还不太一样,它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学当中的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而且跟世界的文学都有非常大的特异性的部分。这里的“阅读”特指的是现代文的阅读,如果大家了解原来的全国卷,其实这个阅读分成三个部分:一类叫实用类文本阅读,一类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还有一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但是今年新高考的整体改革,基本上是把实用类跟论述类两个合到一起,普通这两类我们称之为应用类问题,文学类文体是与应用类文体相对应的。

  一般来说在全国各地的考试当中会有两个大的文体出现,一类叫做散文文体,一类叫做小说文体,还是以小说文体为主,这是关于阅读的部分。这三个东西我们去掌握,我们不断去阅读、去吸收,可能有些同学在课堂上面老师就会问大家,看到这个人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他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很多同学就会说“你的语文一个文章的阅读为什么要思考那么多它背后的事情和弯弯绕呢?”其实是因为你在通过不断的阅读,包括语文是靠积累这件事情,你是去了解当人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当人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背地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或者表面上使用了哪些手法,而这些东西不是孤立的,这些你阅读当中得到的,你进行分享、分析、评价,得到的各种东西都是可以用在你最后的作文写作当中。

  这是五个大的站位,也是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当中会考察我们的部分,具体分支分布,各位同学等待我们后续给大家做试卷评析、解析的时候再进行关注。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在我们的语文新的改革当中是有提四大核心素养,也就是不管上面的那五个部分都需要涵盖和涉及的是各位同学在这几个板块当中的成长,简而言之,高考不是目的,在高考之前我们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的练习过程当中,所谓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就要在这四个方面进行培养:

  1。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写作文要不要用语言?组织答案的时候要不要用语言?你答的那个答案老师能不能看得懂?都还蛮关键。

  2。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一方面我们还是讲输入,我们读了很多文章,可能见到了很多历史,了解了身边的很多现象和新闻,我们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出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产生?另外,你在进行作文创作的时候,你在进行诗歌的、文言的、阅读的这种题目作答的时候是需要把你的这种思维代入进去,有多少同学写作文的时候说作文写得不够深刻,可能大家在日常练习的时候并没有有意识地把我们对语文的各种关切作为一个思考工具,你只是把语文当作了一个科目,你只是把语文当成了一个你最后高考拿多少分的项目,就辜负了这样一个核心素养的要求。

  3。审美鉴赏与创造。因为我学哲学专业,哲学里有一个细分领域就是美学,那时我才会反应到好像我们在高中阶段更强调的是你的成绩或者是你自己作为一个孩子慢慢成长,成为一个青年的成长过程。我们比较少地关注到大家美学的领域范畴的提升和影响。所以,语文这个学科是肩负这样一个责任和义务,我们通过读诗,读文言文,读散文,我们去了解它的形式的美、思想内涵的美、手法应用的巧妙,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是白说的,至少我觉得我比十年前的我看上去会令人觉得和蔼可亲一点,可能就是稍微书读得那么多一点点。

  4。文化传承和创新。这是各位同学一定要关注的,涉及到的是历史和文化。我一直说一个不重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不重视自己本民族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继往才能开来。

  所以,我们需要关注这四个大的核心素养部分。而我们在整个今年的高考题目进行研究和评价之后,我们发现它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了现在在屏幕上体现的三个大的精神。

  第一,立德树人。这句话大家都会说,大家都知道,也一直在语文学科当中希望引领大家做的事情。但是大家可以想的是我们平时对于语文这个学科的要求,或者是在整个高中阶段,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里面也只有智这个方面会强调得更多一些。同学们想一想昨天我给大家说的,或者你们知道的那道高考题目,是不是开始跟你说体育了?2019年的全国I卷是不是开始考你劳动了?未来是不是有可能还会考我们关于美学和美育这件事情?你会发现对各位同学来说是要全面发展,我们要能够成长成为一个成熟的大写的人,今年高考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立德树人。

  第二,服务选才。高考毕竟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语文这样一个学科当中到底能够怎么样为我们的国家在给各位同学进行检查、检验的过程中,可以把握住你们的能力和知识,今年这种创新的题型更直击内涵、内核。为什么要反套路?命题的套路也多了,答题的套路也多了,对于语文知识能力的把握就弱化一些,所以它仍然是在服务选才。

  第三,引导教学。不知道各位网友、各位同学知不知道,前些年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和顾虑,我们在平时的练习、考试,包括到了高考的时候或者是一些模拟考试当中,你会发现文言文、现代文、诗歌课内都不讲,课内讲的那些篇目、那些课文好像跟考试里面的关系不大,于是有些同学就会说语文学它没有什么用,老师给我课内讲的东西考试又不考。可是不对,同学们,因为我们学习的其实不是篇目,我们其实是要借助这样一些篇目来学习它更内核的能力和方法。所以,同学们,引导教学是跟我们现在有一个背景有关系,就是全国在推行部编版、统编版的教材,我跟人教社的师兄聊天的时候也得到了这样一个小的消息,他们在编写的时候非常重视的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项目制学习的东西,特别强调的是把我们学习到的文本和方法之间建立联系,把我们学习到的文本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可以使用语文的相关领域进行相应的联系。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今年的高考跟我们的整个教材和教学是有结合得更亲密和更紧密的,同学们再也不用担心有学跟考分离的情况,因为我们都已经意识到了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慢慢地把它来进行改变,帮助大家真的有学有所得的感受和感觉。

  包括服务选才,包括引导教学,在今年的整体考试上还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语文这门学科是有生命力的,它不是知识,也不单纯是方法,更多的是在我们的母语当中存在的,在我们的日常要进行运用的,要把它场景化、日常化,要把它放在一个日常场景里面进行考核。所以,我接下来给大家准备了一页字特别多的(PPT),叫做“高考试题当中的情境到底指的是什么”。总体来看会分为三种:

  1。个人体验情境。

  2。社会生活情境。

  3。学科认知情境。

  所谓个人体验情境就是指同学们日常会有一些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说你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当中会发现,经常有同学说我读完这篇文章觉得它好哀伤,经常会有这种情况。我们经常说语文作为文科感受一下就行了,可是不行的,你需要了解,你需要向内挖掘一下,我为什么会觉得它给我带来了一种感伤这样一种感动出现,我们通过不同的篇目、不同的阅读方法,包括我们自己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开始干巴巴,完全没有打动人的能力,到慢慢地改、慢慢地写,你会发现通过你在阅读时的共情,通过你在阅读时你发现的各种各样的方法,你可以最后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那就是一个非常棒的部分,这是第一,叫“个人体验情境”。

  第二种,社会生活情境。指校内、校外具体的生活,各位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在路边的招牌上发现过错别字,你们平时在看各种新闻报道的时候,包括今天在网络上进行冲浪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非常强的立场和观点的对立?我们就要注意,在这些时候都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开启一些探索、思考语文实践的活动,包括我们在日常可能会有给人写信的事情,给人发微信、短信的事情。你跟你的同学们发微信的时候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措词说话,你公事公办要给人发通知、通告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说。你关注到你自己的角色,关注到你说话的对象和你说话的目的,你的措词其实也是隐含在这个社会化的情境当中的。

  第三种,学科认知的情境。要探究的是语文这个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我们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读文言文的时候,每个字大概我都认识,为什么每个字合在一起我就读不懂。诗歌其实篇目也不长,可能一句话就是七个字五个字,为什么放在一起我读不懂。这些文本更偏向于文学研究的时候我应该怎么读,有一个学科认知的具体情境。

  整体来说,作文命题更强调的是社会生活情境,包括语言文字运用当中经常有让大家挑错的情况,这种表达好像不是很准确、不是很清晰,你怎么给它做修改。这段话说得太复杂了,能不能压缩一下,使它变得更加简洁明了一点,各位同学要关注在写作当中的场景、对象、目的和表达方式,对于像小说、散文这种文学类的文本,在命题当中更强调学科的认知情境,你们就需要分析它们要有什么样的角度,你把一个综合的、复杂的问题拆解开。这有什么好处呢?你知道人家的散文跟小说为什么写得好之后,你自己再去写散文跟小说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来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是我们说的你从一个茫茫多的文学素材库里需要提炼的是一种有限制的方法,这样才能帮助大家在语文上面有所提高。

  上面说的是总体的评价。

  接下来具体展开来说,因为分成了五个板块,接下来先跟大家说说今年整个阅读的情况。我给大家写了四条。

  1。对信息的情境化的运用,主要涉及到的是在应用类的文本当中,有一些知识是盲区,是我可能不太了解、不知道的,我通过这个文章的阅读,可能对于这个领域有一些相关的了解。前两年比较喜欢考科技类的说明文,其实我们都不是太了解,过往有什么墨子号、蛟龙号、深海探潜工程等等。我们要提取提炼信息,我们在考场里要做一个小的研究,这个东西说的到底是啥,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样的实用,后面出题考察你们到底能不能对这个信息有所把握。

  2。承载时代、文化命题。我们平时在上课组织课堂的时候,给大家选材料的时候经常会选一篇中国古代时候对外的交流,我们会跟同学们找一点这种实用类的文本,跟同学们讲讲张骞通西域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来的,张骞当时回来的时候其实没有带回来什么葡萄、苜蓿,就带了一本经书回来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其实在我们今天的高考当中,选材非常广泛。包括科技,包括社会,包括人文,甚至包括本身的历史还有文学评价,无所不包,包罗万象,啥都能给大家作为题目出现。这件事情其实是在逼着各位同学,我们平时要扩大我们阅读的范围,不能光读文学的这种文本,要多去看看新闻,多去了解了解报告,多去读读历史书,找到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领域,不光对阅读有好处,对写作也有好处。我是中国哲学史专业,读《论语》,导致我平时写文章,《论语》里面每一条都可以当作我作文的素材来用。强调的是同学多去钻研一下,精深一下,包括你在表达的时候可以有自己跟别人独特的地方。我以前有一个同学特别喜欢看动物世界,他的每篇文章的开头引语都是从动物界的各种生态来作的,就特别棒。这是第二部分。

  3。突出输入跟输出的一体化。你接触的是一个不知道的、不明白的、不清晰的领域,实际考试这道题可能也就做15分钟到头了,专门有一道题问你,结合今天这篇文章跟你说的这个事情,请你评价评价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4。现在的文学文本有一个隐隐发现的倾向,就是模糊文体。它的文体没有像原来那么突出和鲜明,就更要求同学们在阅读上面要有基本功,要知道怎么把文章做结构上的拆解,每一段怎么把它的表达方式、写作手法抠出来,你才能够更好地读懂一篇文章到底在说什么。

  这是我们对于今年高考整体阅读的总评。接下来给大家看几个小小的例子。

  第一,主要是来自新高考I卷,就是实用类文本和论述类文本二合一。我给各位网友朋友念几个关键词。

  《拉奥孔》朱光潜 《诗论》 钱钟书 《读拉奥孔》

  雯旭老师,你看到这几个关键词什么感受?

  主持人:如果我去考,我是很懵的一个状态。

  王淏然:是的,当时考试还有配图,是一个雕塑。

  《拉奥孔》是什么?朱光潜先生写了《诗论》,《诗论》这是学术性的文章,钱钟书先生写得非常艰涩、艰深。今年的高考终于对人文学科动手了,在过往几年的时候主体还是以实用类文本当中的科技类的,包括社会类的文章进行相应的讨论,现在终于对人文学科动手,不仅梦回2015年前后的北京高考模拟,比如出老舍的文学风格是什么样的,跟你讲一讲昆曲是怎么回事,大概会考这样的题目。所以,同学们,这件事情体现的是它承接的是一个时代和文化相关的要素,会纳入到我们的考试当中,希望各位同学可以开阔视野。

  我们从题型关键词来说,第四道题目有一个关键词是“请分析一下这道题目的论证思路”。是把原来的论述类文本给揉进去了,你需要了解当写一个论述类文本的时候,这篇文章的框架结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再进行相关的综合、总结、概括,才能把这道题正确地答对。

  最后一道题,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请结合今天这篇文章的事情对这两个人说的这个话做做评价。这就是现学现卖,突出输入跟输出一体化的事情。不给大家解释具体这个题目怎么做,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当高考考察实用类和论述类文本时,需要我们哪些基本的语文能力呢?

  第一个能力,它是一个陌生的知识,我们需要对陌生的知识有所吸收,可是其实篇目挺长的,是不是对于信息进行快速浏览,对重要信息进行快速的筛选,前面还有几道题选择题基本上都是信息比对,说下面几个选项里哪个选项是错误的。你读到ABCD四个选项,要回到文章中对应相关的信息,是不是能对应得上。所以,整个实用类文本在基本的语文能力上考察的是围绕“信息”两个字的能力,信息的检索、信息的查找、信息的筛选、信息的概括、总结、归并以及信息的对比等等相关的能力。另外有一个高阶一点的能力,对文章的整个结构要有论证思路,你就必须得先知道有哪些论证思路,这个文章先提出了一个现象,引入这篇文章的论题,后面讲了哪两个例子或者举了一个什么样的类比论证哪个分论点的观点,再怎么收述一下,你是需要有论证思路的。以及它会有一个更难的能力要求,你要会用应用。你要能通过文章的学习应用上,把文章里你读的重要信息转化成你自己的语言放到这道题的答案里。所以,整体来说创新性,而且对各位同学来说它变得稍微复杂了一些。

  面对这样一个题目,这是从我们日常跟学生上课时用的讲义当中,我自己在备课时,我自己对这类题目做题的方法,给各位网友提供一下,可能对未来大家做这种题目有一个更好的选择。

  如果做完这道题你的卷面上没有画上线,我认为你是不合格的,因为这就是一道考察你信息查找和筛选的题,你还不回到文章当中去画各种各样的线,是你的大脑容量很高吗?是你的瞬时记忆很厉害吗?你怎么那么自信?同学们当我们答这种题,特别是选择题,下面选项比对一下,哪个对、哪个不对,你必须回到原文当中对相应信息做勾画,勾画完了之后,我旁边标了2B、2C、1C、2D、1D,说明这个信息是针对哪道题的哪一个选项的,这是第一部分,叫做你的信息查找与对比。你把这件事情首先先做好了,你的前面几道选择题目出问题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第二个事情,同学们可以看到最优边我写了8个字:投资力度、研究水平。这是一个多材料的文本,每个材料具体总体说了什么事?你是需要在旁边做一个总结的。我们会对同学提一个更高的要求,也给各位网友做参考。当做这种文章的时候你是浏览不差,但是你每读完一段就批上这一段在说什么,到时你看的时候,回到文章找相关信息的时候就不用看正文部分,就看你旁边标的标签就可以。

  主持人:这是一个很好的省时间的方法。

  王淏然:为什么要强调做这件事情?你做任何题目都要留痕迹,万一考试最后剩15分钟,你全部都答完了,你要回过头来检查的时候查什么?一定查的是当时我做这道题我的思路是怎么想的,这样是帮大家省时间的。还会有一些细节的东西,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有二维码,等高考之后会给大家进行试卷解析的工作。

  这是关于实用类文本、应用类文本。

  再跟大家说说文学类文本,一个是卞之琳的石门镇。   

  还有一篇是废名的《放猖》。废名的文章相对来说比较偏意识流的,本身小说的人物特征特性没有那么强,小说的情节概念也是相对被弱化的,这就是我们刚才跟大家说的,在最近几年的高考,包括前一段时间各地区的模拟考试,包括在之前还会有八省联考的适应性考试的过程中都非常明显地体现出这种倾向,就是小说的文体诗歌化,小说的文体散文化,意味着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要抠得更加精细一点才可以。   

  卞之琳的文章后面出了两道题,我截取一下关键词信息。说这篇文章有多处使用了“反复”,有什么好处?请您赏析一下、分析一下。

  过往高考考小说,考到具体的一个艺术手法是非常非常少的,我相信有很多同学在做这道题的时候就会有一点点疑惑,“老师,这个反复应该怎么答呢?”后面还有一道题,这篇文章里出了很多“门”,这个门有很多层含义,请你把这几层含义说出来。

  当我们面对在形式上出题比较新颖,前两年还考过鲁迅先生的文章,选自《故事新编》,请从“故事”与“新编”的两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评价和赏析。当遇到它提出一个额外的概念和名词,问你怎么看,你怎么谈的时候,有同学就慌了。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当你发现题目千变万化时,只需要把握什么就可以了?把握基础的语文核心的能力就行了。高考但凡要考小说,就考这几个地方。

  第一个叫做小说的主体是人物,他通过人物发生的事件和情节用来反映主旨,这是小说的典型人物。

  第二,小说的整体骨架是情节。这个小说有五个情节,这些情节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联,这些情节有没有用插叙、倒叙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做,可能让你进行相应的点评。

  第三,小说的环境。最近几年小说环境要素考得少,但是不能忽略,因为写作文的时候可以用得上。环境本身有一些作用,它有机地影响着整个小说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关联,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内容中必须把握和掌握的东西。

  最后是小说的主旨,一般来说小说的主旨是用以反映社会现实、用来反映人性的文章主旨、文学作品。

  各位同学如果不理解这件事情,请参见《骆驼祥子》,它其实给我们反映一个时代整体的面貌。可是怎么可能反映一个时代呢?这个问题是问网友朋友的。

  主持人:因小窥大。

  王淏然:对,叫因小窥大,通过个别的典型人物,他们身上会有大多数人汇总起来的特点,他们是时代的缩影,我们可以通过人物来找。所以,同学们要想把小说读懂,必须先找到“人物”。你知道这个文章人家是这么写出来的,考试就考这么几个大的部分,那这个文章读不懂的时候就得问自己,这篇文章里的人物我有没有把握住,把握住这个人物,把个人物乘以一千、一万、一百万,可能就是那个年代普遍人们可能会有的经历、遭遇和展现出同样的个中人性的部分。当然像刚才的“反复”,我们在手法的层面上会说反复是不断地强化一些特征和特点,“反复”是让整个文章的情节变得从原来的紧凑稍稍地延长一点。我们有一个专门的词叫“延宕”,让这个文章节奏稍微舒缓一点,同时还会有跌宕起伏的特征。这就是“反复”,你要知道这个手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接着你要告诉我的是它在情节上是怎么延宕的,在人物上怎么丰满,怎么深化主旨。

  再有一个“读者感受”,当你读到这个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是高考面对小说这个文本的时候你应该总结出来的核心能力和方法。   

  我给大家挑了今年的模拟题目。

  第一,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他长什么样子,外贸特点。社会地位和身份,包括这个人的内在性格、品质、品性。

  第二,考察人物心理。这个人说这段话、做这个事,他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子。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想想,多跟你的语文老师讨论这件事情,因为很多同学对这件事情不是特别得灵敏。同学们的生活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单纯,正好通过我们文学文本的阅读可以把这一部分稍微补足一下,这也是我们健全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第三,人物的塑造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和神态描写。

  第四,人物作用。涉及到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的知识点,在小说里总是有主人公,主人公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男二号、女二号,配角是用来干什么的?衬托,同样也可以反映这个时代的一些特征和特点。

  同学们,人物最重要,所以考法最多,考察的点最多,希望同学多做练习和进行相应的总结。当然其它部分会考察情节作用,考察艺术手法,考察语言特点和相关的叙事技巧的部分,这些都是各位同学在进行备考的时候需要整理和总结的事情。

  以上是阅读部分,告一段落。

  接下来说说诗歌。

  诗歌今年大有可说,总体的评价,诗歌非常强调课内和课外的篇目关联。这件事情早在2014年前后,在一些地方卷里已经开始出现。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北京卷有一年考过《醉翁操》的诗歌,跟初中学的《醉翁亭记》关系联系非常大。《翠翁操》是苏轼的作品,《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作品,他们两个人是有师生之谊。

  今年考了《寄江州白司马》。你们一看“司马,姓白”,这个诗人是谁?“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就出来了,跟课内的《琵琶行》有联动。过往还考过《西村》,陆游的一首诗。同学们都背过陆游的另外一首诗,叫《游山西村》。今年还考了一首诗——《示儿子》,也是陆游的诗。我们学过陆游的《示儿》,死后元知万事空。这是第一个,强调课内外篇目的关联。

  第二,强调多维度知人论世。我们以前学原来人教版的教材时,诗歌有特别厉害的八个字,叫做“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听上去特别高端。当你了解完一个诗人的生平之后,你可以对他的诗有更多、更深的理解,但是我们今天要强调的不光是知人论世,而且要多维度,需要各位同学关心和关注的是当你对一个诗人了解时不能片面,你必须要更深入地去研究和了解,再读一读与他相关的诗篇,读一读,了解了解与他相关的史料文字资料相关的东西才可以。

  第三,默写。高考当中默写总归是跟我们的课内关联相对来说比较大的,但是默写也已经一脉相承很多年了,不是单纯的给你出上句让你写下句,而是把它放到一个场景当中,当这个人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当时作品里出现这两句诗你帮我填上,这是一以贯之的事情。

  寄江州白司马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这个诗当时还给我们一些注释,比如莫谩是“不要不要”的意思,当时有一道题是“按照诗论,这首诗是杨巨源(白司马白居易的朋友)是在委婉地劝告白居易,请你结合诗句评价评价这个观点。首先,情境化。我们平时在读诗的时候,读了这首诗可能下面给你一个别人是怎么说这首诗的。他这么说的,为什么会这么说,我到底同不同意,这是情境化的事情。

  这首诗的“委婉劝告”,它在提示我们这首诗到底想说的是什么。同学们如果知道他在“江州司马青衫湿”那一段的时候,他是被贬官到庐山去的。如果同学们知道更多一点,白居易在庐山自己修建草堂,写一篇文章叫《庐山草堂记》,写了大量有关庐山的诗句。这是你们的片面的知人论世,同学们,在古代的时候,一个诗人被贬谪的时候当然是很失意的,但是一旦他在这个地方搭了草堂子,每天上山下山,庐山的景色很美丽的。他应该是一个什么心情?95%的同学一定会得到的结论叫做“淡薄、归隐”,把这些事情都放在脑后了,无所谓了,会有这样一个情况。所以,很多同学在总结这首诗歌诗句的时候就会说杨巨源跟白居易说你在这儿挺好的,我去夸一夸你的这种闲云野鹤的生活。但其实不是,这道题出得特别特别有意义、有价值,同学们关注一下,当读一首诗的时候,一首诗歌的情感来源有很多方式,但是最主要的应该是在他直接说的话,叫做“我开心、我不开心。这件事情你做得对,这件事情你做得不对”。最后一句叫做“莫谩拘牵雨花社”,雨花社叫做修禅、参禅、修佛。“青云依旧是前途”。请问杨巨源对于白居易是一个什么态度?你不要一天到晚在那里修佛,你还是有机会可以平步青云、青云直上,你还是有前途的。

  所以,这首诗杨巨源是在骂白居易,骂的东西是“你在那里过得挺舒坦,每天上山游览景色挺美的,“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你写文章说这个地方贼好,特别好。你醒醒,你不要这样子,不要沉沦在这个地方,你要多想想怎么样再为国效效力,你再考虑考虑自己的前途。

  这道题同学们特别容易出错,原因是:第一,莫谩拘牵,找到文章当中与主观情感相关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凭最后这一联诗就可以看到杨巨源对白居易整体的态度是批评的。当然这种批评是出于朋友的关心、规劝、安慰出现的。第二,同学们可能要对白居易当时的生活有更多的了解。白居易专门写了《登香炉峰顶》这样一首诗,其中就有“江水细如绳,湓城小于掌”。白居易在这首诗歌当中体现和表现的是一种游览非常尽兴,有淡薄的、归隐的、清清淡淡的,不被名和利所牵绊的这种情绪。你再回过头来看这首诗时就会有所了解,这道题人家老师在提醒你委婉劝告,劝什么?你不要体安逸,不要太沉迷于那个地方。

  同学们,拿这道题反复再次强调的是,你不要看到白居易就只想到《琵琶行》,不要只看到白居易被贬官在庐山居住,就想到纵情山水之间,不是这样的,你要多读一读,白居易的情绪里一定是有失望、失落,一定会有“不如就这样算了的安逸、安稳”,会不会也有一点点我想要再起一下?我还可以抢救一下的事情?所以,我们在读诗时必须把所有的侧面都理解好了才可以。当然有同学说“老师,我上考场了,万一没读到,那么多,白居易完了可能还有李白、杜甫、苏轼,我研究不完”。那就要涉及到在日常学习诗歌的时候需要有哪些方面练习。

  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下,简单说一说。

  为什么我们说诗歌是中国的文学当中跟世界的文学各种形态当中最突出不一样有差异化的?因为诗歌带有我们中国人的一个天赋技能,就是我们的共情能力很强,我们是可以通过别人给我们营造的画面,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来了解这个事情。我一直跟同学们、网友们说,你可以想象你自己一个人被贬官了,自己驾着车在贬官南下的路上,到了深夜只能住在你的车上,伸手不见五指,远处又有猿鸣声,特别凄凉、凄惨,天上的月亮也被乌云遮住了,此时此景你什么心情?好惨,对不对?好难过,对不对?诗人如果一旦给你描述一个天上乌云密布,没有月光,四周无人烟而且又昏黑、昏暗的时刻,是不是就能体会到他的孤单、孤独和无助和想要去找到一些心里面的温暖和安慰?那个思乡式的情绪就是这么滋生出来的。

  所以,对于诗歌来说,必须要考虑三件事情:第一,写了什么。一定要注意,中国的诗歌作为一种诗歌文体,定义是叫做通过意象组成意境(画面)用来抒发情感的一种文体。它的传达情绪、传达情感的方式是通过画面来完成的,这叫写了什么。第二,通过这样的画面,传达的那个情绪叫做情感主旨,表达了什么。第三,毕竟我写的是一个话,你凭什么说我就想念家乡,凭什么我孤单无助,就是还有一些手法上、技巧上,把两个本来在不同维度上的事情结合着我们自己形象思维的功能和能力,把它汇总在一起。可能同学们比较熟的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写哀、虚实相生、直抒胸臆等等一系列的手法,我们要进行研究。

  所以,我们在了解完诗歌是一种意象、意境抒情的文体,老师考你诗歌,让你读懂诗歌,大概率就是从这三个问题生发来进行相应的考察的。

  看看诗歌的考点:1。内容上(意象、一经、人物形象、词句解释)。2。情感主旨。3。赏析。4。情境探究(给出特殊角度,要求据此分析)。刚才看的高考题就是这样,给你了别人的诗论,是委婉劝告,你怎么看,你用什么方式告诉我他真的是委婉劝告。

  我给大家准备一道模拟题,给你一首诗,问刘克庄在其后村诗话》中盛赞此诗“识度高远”。请你结合尾联,对刘克庄的这一说法作简要阐述。

  这个题比刚才高考的题在形式上更难一些,为什么?因为“识度高远”这四个字不是人话。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结合这个诗最后一联来解释的时候,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第一,写了什么,最后一联说了什么话。第二,最后这一联说的话到底在情感上面到底想生发和表达什么。第三,他使用这些情感生发的时候有没有使用一些手法?我们是不是就把它放到这道题里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我们的关于诗歌的部分,今年的诗歌尤其是新高考卷的诗歌出的太有创意,非常值得各位同学学习,有指导意义。

  接下来说说文言。

  文言具体在高考趋势的评价上没有什么太多要说的,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我想跟大家强调两件事情:第一,强调传统文化的积淀。因为在现在的文言文考察当中有一道题目大家苦不堪言。另外,情境化的考察方式,拿了一个什么别的人说的话问你,请你结合一下这篇文章。

  为什么要做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甲子、宗室、海内、庶务,这几个词同学知道是什么意思?我也觉得挺痛苦。很多同学说,老师,这个题我老是做不对,怎么办?一方面我们当然希望各位同学多做一些积累。但是另外一方面,像这道题的庶务,概念抠得特别细,希望各位同学多强调一点的事情是当你在记忆之余可能需要你把所有的知识给编织起来、串联起来,可以多一些自己去研究和推测的线索、信息。我平时给学生讲文言文的时候,我们讲肯定是把整个文章文意都讲了,可是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时间把全文都看了,我们肯定说的是,第一,抓大放小,有一些地方读不懂,但是它没有考到你,不影响你对文章其它地方的理解,就先暂时放一放。第二,在我们平时练习的过程中有一句话读不懂一定死磕它,一定借助工具书,借助教大家的各种推测和推论的方式来做。

  我们接下来用一个新高考文段当中的一个句子跟大家谈谈这件事情,因为文言文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话的每一个字跟古代的文言文的字的差别没有那么大,结果把这些字全部都凑在一堆成了一篇文章之后,同学们纷纷打出了“老师,这一段我读不懂”。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同学就说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会提醒大家,你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验证它。比如说第一件事情叫做任何一个文言文的句子都是有它的谓语动词,涉及到一个语法分析的方法。任何一个句子里面都是有谓语、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先做一步分析,大概你知道你要翻译的那个字是一个什么词性。比如说这句话里“上患吏多受赇”,第一个动词是“患”,就是忌惮,以什么什么为忧患。“上”指的是皇帝,指的是国君。“吏”指的是官员。担心什么呢?吏多受赇,后面这个部分作为整个患的宾语出现。后面这个句子又有谓语动词,是这个“受”,接受。请问接受宾语一般是什么词性?名词词性,我们是不是大概可以推断这个“赇”应该是一个名词词性。赇是什么意思呢?不懂。“暗中让他的左右(手下)尝试赂(贿赂)”,赂今天组词“贿赂”。某大人,我们意思意思,贿赂他,来测试大家。所以,担心大家受赇,所以要先派人钓鱼执法一下,这个赇能不能推断出来是什么意思?

  主持人:贿赂。

  王淏然:就是名词的贿赂,能叫赃款吗?贿赂金等等一系列的东西。

  同学们,还有一个思路可以得到结论,这个字是什么偏旁的?贝字旁。汉语是有象形文字的,贝字旁一定跟什么有关系?跟钱财有关系。

  同学们,平时学的东西都不是孤立的。你学一个火字偏旁,这个字跟火有关系;你学一个提手旁,一定是跟手的动作有关系。你学一个足字旁,一定跟脚有关系。你今天学了一个跟贝字有关系的,一定跟钱财有关系。结合着语法分析的名词词性,结合着上下文,后面让人做了一个钓鱼执法的事情,所以前面担心的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担心大家会接受贿赂,你就翻译出来了。

  说实话,这个思路过程很长,有些同学语文感受力比较好,说这不就是那个意思吗?可是有更多的同学平时拿到这种题目不知道怎么下手,要请各位同学一定多用这些方法,多一些旁证出来,你在进行理解的时候就会更好一些。

  最后一个是情境化的部分,司马光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古字影、景通假,结合文章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理解。整体来说,同学们还是要对文章有一个通盘、全盘的把握,再结合相关的信息进行翻译,才能把这道题答对。

  以上就是关于文言文的部分,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平时我们在练习过程当中,如果没有时间限制,我是非常推荐大家把你的这一篇文章做全文的翻译。有些同学可能会说,老师,全文翻译我自己的能力有限。我们是有工具书的,我们有古汉语常用字典、文言文字典,可以借助工具书的力量做翻译。你每一次翻译一遍,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掌握程度上就会更高一些。

  另外一件事情,有很多同学让我推荐读书,我一般给他们推荐的文言文的书籍都是《战国策》,主要是因为《战国策》的文本比较早,那个时候的文言文跟咱们今天说话的差距会更大。你学习那个时候人们说话的方式,可能就对理解唐时期的、宋时期的文章更好一点。另外,《战国策》有意思。我以前也不喜欢读史书,但是后来因为学习的原因,必须读史书,读着读着觉得历史怎么这么有意思,你突然发现一些兴趣。包括甲子、宗室、海内、庶务涉及的是中国古代记年、记月的方式,涉及到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结构、人与人之间的结构关系的东西的称呼,其实都可以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有所出现和发现。当然我们提醒大家,今年全国各地的考试主要还是以传记为主,但是北京卷今年考得有意思,今年考了一篇议论文,是王充的《论衡》,同学吐槽“这不就是哲学系必读的东西吗?”。

  对同学来说,第一,对读文章的能力要求需要反复进行练习。第二,希望大家不要把它当成一个工作、任务,读读这些历史书,不说把它写在作文里,你自己看着就特别乐呵,不比今天的八卦新闻有意思多了!

  接下来简单说一下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部分,今年语言文字运用改变得不是那么大,跟过往的语言文字运用差别挺小的。

  1。情境化的运用导向。一定要把它考察你的词、句、表达、语段各种各样的方式揉到一个文段当中。

  2。积累与实践相结合。在我们当年的高考当中,它是分离的,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最后考一个什么文化文常识、文化基础,今天不是背下来就行了,一定要结合方法,结合你日常的了解,在你的实践过程当中把积累的东西运用出来和选对题。

  3。基础和综合相结合。简单来说,你本身对语文要有一些基础的储存,虽然我们说到了高中阶段可能方法更为先,但是在大家都有方法的前提之下你有一个基础的东西,一定会比别的同学要更加得游刃有余一些。

  第一件事情是情境化,给的文段是元宵节,离我们非常近,我们日常也会有元宵节,元宵节其实有很多民俗,从大年初一到十五,有很多民俗,离我们很近。第二,考察知识点上考察这么几部分,第一是考察词语辨析,挖了几个空,这个地方填这个词还是那个词,这两个词意思相对有些相近的地方,还会给你划一个句子,说这个句子有问题,让你改一改。还有语句衔接。关于词语辨析这件事情,各位同学一定要警惕和重视,因为有很多同学在写作的时候会有这种表达、表意不清楚的情况。在表达一个同样的意思时,如果你能够更精准地找到那个词语,老师会对你刮目相看。这是我们平时在表达时非常有精准度的一件事情。

  词语辨析可以考虑几件事:第一,这个词可以应用的对象是哪里。第二,这个词有没有一些色彩。所谓的“色彩”就是指褒义、贬义,还有谦词、谦语)和敬词。第三,词性可能会有相关的不同和相应的变换,都需要各位同学考虑和考量。对于病句来说,可能需要关注的是为什么一个句子会是一个病句。你们得从这个地方思考这个问题,一句话我就这么说了,它为什么是一个病句呢?答案是这个句子得先知道什么样的句子不是病句。主、谓、宾、定、状、补,句子的语法结构是不是要学一学?在这个层面上跟文言文是打通的,文言文是需要分析句子的语法成分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分别是怎么回事,补语不说了,特别难,到大学学中文专业的时候再说。第二,比如就是主语、谓语、宾语,一句话里要是没有主语不就是句子残缺吗?一句话里要是出现了多个主语,不就是成分的赘余吗?一句话里本来说的是主谓宾的结构结果说成主宾谓的结构,不就是语序顺序有问题吗?平时说话“这是一个白色的玻璃球”,你说成了“这是一个玻璃的白球”。大家能理解,但是你就觉得怪怪的,这叫修饰性成分顺序的问题,甚至还会有一些因果的关系、语意逻辑的关系,还会像比较常规的歧义句的情况等等,都可以通过一个正常的句子是什么样,你再去倒推,才会知道那些病句病因。建议大家虽然都知道什么成分残缺、赘余、句式杂糅等等一些东西,还是要回归到首先它实际上是一个对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这些病句的错因进行修改。

  关于语句衔接涉及的问题,这句话前面说了什么,这句话后面说了什么,这叫做意思的连贯,还蛮重要的。各位同学一定要重视语言文字运用,不光是为了那20分,语言文字运用多练,你自己多思考之后,有些同学写作文可能突然突然蹦出一句话,为什么这篇作文突然写成这个样子,有一点点奇怪,这是可以帮我们很好地进行锻炼和训练的,一定要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揉在一起,它才能够成为你自己扎扎实实的语文的语言的各种各样的能力。

  当然就今年整体新高考的卷子来说,有一个题蛮有意思。前几年考比喻,今年开始考对偶,划了一个线,请你分析分析它使用对偶的手法,具体的文辞的构成和表达的效果。同学们答这道题的时候就去思考。

  第一,平时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可能对对偶这个手法只是知道,但是并没有做它单纯的研究。我们都不说对偶了,在所有的修辞手法当中大家最熟的是比喻,我现在跟同学们来讲,什么叫做比喻?明喻、暗喻、代喻有什么区别,比喻跟比拟之间有什么关系?比拟跟拟人和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自己分得清楚吗?

  主持人:灵魂追问。

  王淏然:同学们,你会发现可能是在小学阶段或者是初中阶段都已经学习过的修辞手法的概念,可是到了高考在考你的时候,你未必能够真的掌握好;你未必能够知道对偶在整体的句式结构上面是有对称的结构和形式的美感;你未必会知道它在具体的音韵学的表达上是有结构性和韵律性的。你可能不知道它在进行文章表意的时候可以做到的事情是可以让你表达的那个意思更集中、更凝练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可能都需要大家做研究。简而言之,曾经我们可能会忽略的这些部分、这些地方都需要大家抓起来了,因为这个是语文的基本基础的能力,你先把这个东西掌握好了,你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首先这个题能做对。其次,你自己写文章的时候多用一些骈偶性的句式,会给老师带来的(感觉)是“这个孩子挺不错的”,同样表达意思,人家用的是反句,你用的是整齐的句式,会更好一些。

  同样的道理,我们引申一下,你背那么多诗歌干吗用的?真的就是答诗歌题的吗?你写作文的时候能不能用得上,搭配上一个诗歌作者,再配上他的一首诗,表达他的情感,不是顿时是一个高大上文章的举例论证就出来了吗?所有的都是交叉在一起的,你们不要把语文的各个部分孤立地来看,每一个部分的研究深入都可以对于其它的部分有很大的帮助和助益。

  说得再离谱一点,你阅读的文章多,你做这种语言文字运用题做得多,你诗歌读得多,你理解文言文的时候信息线索不就更多一些吗?都是一体的。

  最后说说作文。

  1。立足青年主体。今年各个地方的高考题虽然出的具体的材料不一样,可能关键词不尽相同,但是给各位同学作为作文题出现的时候,还是以大家是青年人作为谈论的基础和出发点。所以,各位同学一定要关注和注意。

  2。寄予非常强的时代任务,你们是时代未来的主人公,你们去研究、思考你们在这样一个时代和社会当中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和立足点、立脚点。

  3。为什么要跟你们说这个事?因为我们是对你们寄予厚望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就看你们的了。当然目前是看我们的。希望大家可以思考自己的成长到底在哪里。写一个人字,到底怎么能够写出这样一个人字。

  4。保持一个青年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沉稳过渡的过程中,同时还有创新出现,让人觉得非常惊喜。

  第一道题是可为和有为的题目,结合材料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因为时代可为,所以青年有为的情况。各位同学,你们需要谈一谈和了解的是时代和青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联,我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目光和视角看它。这是全国甲卷。

  全国乙卷,谈理想,一个青年人的理想应该从哪些方面落实。叫做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叫做加强修养、端正思想、确定目标和付诸行动。每一个层面其实都可以展开来谈,进行相应的讨论和相关的组装,同样也是对当代的青年人谈论你们自己的理想能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成熟的人,进行相应的讨论。

  新高考的一卷讲的是体育这件事情,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们是对大家寄予厚望。虽然说高考可能是在智的层面上有所研究和深挖的地方,但是这不意味着不关心大家的德、体、美和劳的部分,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全面发展,这个任务通过语文考试做引导,具体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同学们以及整个社会一起努力,才能帮大家营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和空间。

  关于强弱的讨论和探讨的问题,各位同学可以想一想,这是有一个非常强的大理想、大愿望。前一段时间有说青年人的阳刚之气这件事情,阳刚这件事情往深了挖,它一定是在精神上面所谓的强,一定是在面对各种困难时候的不屈服、找方法、找解决策略等等等等这样的一些事情。所以,题出得非常不错。

  最后一个是新高考II卷,写一个“人”字。这道题再次提醒一下大家,当遇到这种图画题时一定要去思考这个画面给我们呈现了哪些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本身是有一些抽象的象征的代表意含和内容含义的。

  这是关于四个作文题简单给大家复习到这里。大家看昨天的回放就可以了,我就不给大家做展开讲解了。

  以上就是关于诗歌、文言、阅读、写作和语言文字运用的五个部分,给大家做了整体今年高考语文的评析和讲解。

  主持人:对于2022级的考生能不能给一些小建议。

  王淏然:我刚才说的很多东西已经挺干货,同学们一定要听,文言文人家就确实是需要考校你在语法层面上的问题;诗歌一定考校的是你在意象、意境和情感之间的关联和联系。阅读一定考校信息相关的能力和内容;文学类文本考察你关于赏析、审美、鉴赏、评价等等各项东西,大家都需要在每一个不同的板块里面找到学习的方法,同时它们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交叉和交融起来的。

  我给大家准备多一点点的备考建议。

  第一,回归语文的基本功。所有的看上去很复杂的题目,其实把它抽丝剥茧,一层层剥开,都是在考察语文最最基础的这些能力,无非是把这些基础能力综合起来、交织起来进行考察。第一,你要有拆解的能力。第二,人家问你一个什么事情,你的语文基本功能够撑得住,这一定是未来高考的方向,也一定是未来我们在进行高考准备时的一个方向。

  第二,在各个板块里都强调一个词——“情境化”。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强化情境化的练习,不要只在语文课上面学习语文,你生活的每时每刻都是可以在语文上面有所提高和进步的。

  第三,积累和方法并重。大概在四五年之前,我在教学的时候可能还会跟同学们多强调的事情是你在高中阶段,如果你之前的积累不够,你可以先去多学一学方法,拿着方法再回过头来多做一些素材上的习练会更好一点。但是从今天整体高考命题的趋势上也好,包括新高考的改革给我们发出的信号也好,我提醒大家注意,应该把两个同时都抓,同时重视起来,这样可能会更好一点。积累可以让你的方法在理解难度上更加降低,方法可以帮助你把你积累的各种要素和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做整理。所以,两者现在应该是并重的。人是一撇一捺两条腿走路,我也是一个两条腿走路的人。

  最后,高考其实是各位同学人生当中一次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是作为一个青年人,它是处在我们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段上面。所以,无论是阅读题还是作文题,甚至是语用题和文言诗歌题,都是强调在跟各位同学强调要有自己青年人的人生意识、主体意志等等一系列的东西,把握这样一个要素,对于我们今天所有的题目进行解读和理解可能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我就跟大家说到这里。

  主持人:感谢王老师。对王老师今天的解读没有看过瘾的伙伴们,不要着急,高考完之后学而思的老师们会给我们带来更多2021年试题解读的深度内容,以及2022年备考相关的内容。感兴趣的伙伴现在就可以立即扫码预约。

  再次感谢王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解读,本次直播到此结束。

  学而思陪伴千万学子,每天进步一点点,厚积薄发、蓄势上场。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新浪教育、微博教育为您联手带来的2021年高考报道,每天第一时间获得高考最新资讯。我们期待下次直播见。

学而思高考语文
扫码关注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