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 >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第三章 目击高考现场(二)

http://edu.sina.com.cn 2000/07/17 

  1999年7月上旬,我所到过的北京金台饭店、京西宾馆、和平门饭店等几所附近有中学考场的宾馆饭店,所看到的进进出出的考生与他们的家长之多,应该说是当今高考和以往高考有所不同的一个新景观。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景观不仅仅在一些大城市有,那些富裕的或者还不富裕的地方也有同样或相似的景观。

  在苏南某城,我随99级考生家长蔡坤走进了他的“新家”——说“新家”是因为蔡坤自己的家并不在这儿。这位服装小老板自己在乡下的家是栋3层小洋房,气派非凡,据说光装饰就花了30多万元。蔡坤入住这个市郊的“新家”已经两个多月了,这儿离他在省中读高三的儿子的学校仅几百米,十分方便。他告诉我,儿子在班上成绩中游,为了让儿子能考上大学,他在3个月前租下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每月300多元租金。儿子本来在学校宿舍住,但由于临近高考,复习时同学间多少会相互受影响,睡眠也不是太好,所以做父亲的给儿子采取了“租房独住”的措施。

  蔡坤就是这样天天为高考前的儿子做好每一顿饭菜。

  “效果好吗?”

  “肯定好。”蔡坤非常得意地告诉我,他女儿在两年前能考江苏文科状元“与此法有关”,“我的大孩子的成绩在全校一直名列前一二名,但临近高考前由于压力太大,身体不太好,当时老师和我们都为她着急,可又帮不了什么忙,我和她妈都只有初中文化,想了想,能做的就是让她睡好吃好呗!这一想,就想到了给她单独找个吃住的地方。那年我们给她找的就是宾馆,一共住了10来天,她妈天天陪着她,慢慢地孩子身体和精神缓了过来,高考时发挥正常,考了文科全省第一名,现在在南京大学读书。我儿子比起他姐成绩差多了,处在龙门的门槛边。差是差点,但也得保他考上大学呀!所以这回我特意给他临时租了个‘新家’,能让他有相对长一点时间安心复习和参加考试……”

  “你不是在做生意嘛?有时间给他做饭买菜?”

  “有。”蔡坤说,他每天第一件事是把儿子的早中饭做好,然后下午再过来为儿子做好晚饭。儿子的母亲则利用白天或晚上来帮助洗洗涮涮。

  临近傍晚,蔡坤的儿子蔡志军从学校回到“新家”,第一件事便是打开书包边做题边等父亲做晚饭吃。当他拿起饭碗时我问他这个“新家”的环境较之学校有什么好处?

  “至少安静和放松多了。”他说。

  我想不用多问,对一个临战的考生来说,能有这两点好处就足够了。

  “有信心考上大学吗?”

  “有吧?!”说话就脸红的蔡志军低下头看了一眼父亲:“考不上也对不起他们呀!”

  不错,后来我知道小伙子考上了军校。蔡坤来信告诉我,他的“新家”很快又被另一个考生家长包租了……

  今年高考又将来临,又有多少考生的家庭已经开始了“大迁徙”呢?不用说,这一景观将更精彩,而且无论在城市还是比较富裕的农村,许多家长们已经把这种高考前的家庭“大迁徙”视为一种“短平快”的投资效应。“你想,孩子从小学到高中读了12年书,还不是为了高考这一搏?家长也不轻松呀,12年陪着孩子度寒窗,为的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到了高考的最后时刻,这把火候掌握好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这当口下点本钱是绝对值得与合算的。”一位家长道出了已经在各地形成的高考前考生家庭“大迁徙”的缘由。目击之三:警笛声声

  秦校长告诉我,他们以往并没有专门在高考时特请市急救中心的车子安放在学校,但他们吃过亏,也挨过家长的骂,所以从前5年开始就年年在高考期间备一辆救护车在校门口。也不知怎的,自有了救护车后,每年高考期间的“紧急情况”反倒发生得多了起来。有的家长说多亏学校备了这辆车;有的家长说,就因这救护车倒的霉。说什么的都有,但不管怎么说,要是没有救护车,下面的这些“战场突发事件”就很难处理了——

  一种用车属于常见问题。考试进入一半,有考生突然中暑。这样的情况通常好处理,只要抢救及时,一般不会有什么麻烦。问题麻烦在考生和家长并不那么配合。秦校长说,1997年高考的3天里,他们那儿的气温连续高达40摄氏度。考场内一般没有空调,每个教室的四个角上都有一台电扇,但就是这样,学生们仍然汗水淋漓。监考人着急,学校也着急,校门外的家长更着急,但最着急的还是考生们。上午除了几台老电扇出了毛病外,没出其它什么大事,但一到下午考试问题就连着来了。先是A班的一个女同学做着做着题便“哐当”一下倒在了地上。考场顿时一阵躁动,监考人一边擦汗,一边维持秩序,学校的老师赶忙用担架抬走那女生。刚一出门,后排的一位考生嚷嚷起来:这个同学也中暑了!他这么一咋呼,全考场的同学纷纷回头看倒下的那同学。这是个大个头考生,他没有倒在地上,倒像睡着似的卧在桌子上。也许正是因为他个大的缘故,身子一压桌子,朝前一顶,惊动了前面考生,考场又一阵躁动。监考老师如临大敌让考生们只管自己考试,不要借机有任何“企图”。但事情偏偏不是那么回事。救护车上只有一个担架,那个女生被抬走后这位大个子男生就只能靠人背了。本考场当时只剩两女一男3位监考老师,那男老师骨瘦如柴,连转动一台电扇都要咧着嘴才能挪动3 0度角。救人要紧!只见那男老师上前挽起中暑的男生一只胳膊,又将另一只手搭在自己肩头,可因为身高体重失衡,差点反把老师掀倒在地。有考生嘻嘻偷笑,女监考老师一声尖嗓门:“有什么好笑的?”吓得大家赶忙低头做题。正在3个老师手忙脚乱之时,秦校长带着两位校办食堂师傅进来了。这俩师傅力大无比,背起考生就往外跑。谁知这么一折腾,中暑的考生突然醒来,一看有人将他“拖”出考场,就大闹起来:“我要考试!放下我!快放下我!”他的一阵胡乱折腾,弄得大家不知如何是好。最后还是秦校长安慰他说:你先让医生打一针,要是感觉还行,再让你回考场怎么样?那考生听后,突然嚎啕大哭起来,说自己这下肯定完啦!肯定完啦!他像疯了似的挣脱开老师的手,刚想回头进教室,突然身子一斜,“哐当”一声,倒在了考场门口。巧在这时救护车正好回校,警笛声再次响彻校园内外……秦校长说,这一年三天高考中,先后有8名考生中暑,其中5个送往医院抢救,3个在学校缓了几口气后再次进考场,但进医院的5名考生中只有1人重新回到考场,完成了考试。

  第二种用车也是情理之中。这是另一年的高考头天,当考场的大门打开时,考生们呼啦一下拥进学校,然后又像潮水般分流进入各个考场。可是当考生陆陆续续找到自己的考位时,学校广场上还有一名考生站在那儿发呆。老师过去问她是怎么回事?哪个考场的?不要紧张,拿出准考证来帮你一起找找,不着急,还有十几分钟时间呢。老师这一说不要紧,考生哇地哭出了声。怎么啦?你说话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考生终于告诉老师:她一紧张把准考证放在换下的那件衣服兜里……现在衣服在哪里?老师问。在家呢!考生又哭了。老师一声“我的天”,赶紧找到校长,把情况一说。校长一看表,说赶快带考生上救护车,回去取可能还来得及。于是救护车的警笛又响起。考生的家离学校不算远,可也整整花了十几分钟时间。等学生“噌噌噌”地上楼取下准考证,救护车一秒钟都不敢多呆就往考场跑。这当儿,老师让那考生检查一下准考证。没错,这回是明明白白拿在手里,可就在这时,其中的一个老师惊叫一声:坏了!全车人跟着心往外跳:又出什么事啦?老师从考生手中抢过准考证,就忍不住开骂起来:你是怎么搞的?你的考场不在我们学校,是某某学校!啊——?考生大惊失色,随即又哇哇大哭。哭什么?反正上了车,时间还够。走,司机师傅,我们把她送到某某学校!要得!司机师傅得令后,救护车一个转向,立即又风驰电掣地飞奔在街头。当救护车到达这位考生的考点使她平安走进考场时,车上的老师双手捂着起伏的胸口,有气无力地问救护车司机:你们怎么没来医生呀?我、我的心都要跳出来啦!司机师傅哈哈大笑,说你老师做了好事,用不着医生。

  第三种用车让学生和家长都感到意外。秦校长说,救护车看起来是为了防止大夏天考生中暑,但真正派上用场的常常并不是考生病了,倒是一些想不到的“突发事情”,让你非用救护车来救急不可。有一年的一件事让他难忘,那是一个监考老师的事迹。这位女老师当年也有一个孩子参加高考,当然是在另一个考场参加考试。在这紧要关头,谁不为自己的孩子“参战”着急?这个女老师身体本来就不好,但对校领导安排她在一个考场作监考并没有回绝,因为她知道每年全市高考时抽调的监考人往往不够,需要很多老师一起上阵。她孩子有些埋怨母亲,说别的考生家长都是天天陪着孩子到考场,然后接回来,你倒好,把自己的孩子扔在一边不管,天天去为别人家的孩子忙活!她听后苦笑了一下,说妈明天也接送你。孩子听了自然很高兴,好像有母亲为他护航,闯“龙门”的保险系数也大了几分似的。他哪知道自己的母亲本来就是带病坚持参加监考。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也享受一份有家长在后面“保驾护航”的安全感,第二天开始,这位女老师只好比平时早起床一小时,先给儿子备好早餐后马上带他赶到他的考场,之后又立即挥手打车重返自己工作的考场。中午,第一场考完后她又立即像赶火车似的奔到儿子的那个考场。儿子见母亲后兴奋地抱住她,并告她今天考得特别的好。母亲虽然累得就差没晕倒,可看到儿子那么高兴的神情,打心眼里也乐滋滋的。就这样,为了自己的儿子,也为了别人家的儿子,这位女老师拖着沉重的身子,连续两天来回奔波,当第三天下午的最后一场考试临结束前几分钟,她一下像散了架似的倒在了考场的后座上。秦校长和监考的老师知道她硬是累倒的,连忙叫来医生和几个年轻教工,将这位老师抬上救护车。这时考场的铃声响起来了,几百名考生和守在校门口的家长知道救护车里是位为大家操心而累倒的女老师,全都默默地站在两旁为她送行祈祷。“那情景我一直忘不了。这是无数次出动救护车中最感人的一幕,也凸现出高考中我们老师所奉献的一份真情得到了广大考生和他们家长的认可。”秦校长深情地说。

  考场门口响起的警笛何止几次,每一个老师和传达室校工都可以讲出一段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经历。但在每一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到的仍是考场内外那紧张的气氛和看不见的“战场硝烟”……

  目击之四:血书校门

  又是一个“黑色七月”。

  大考前夜,某中学高三级5个班的164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向高考目的地进发。这是一个地处农村的市级重点中学,像以往一样,每次高考时他们都得从自己的学校整装到指定的城里考场附近事先住下并准备第二天的考试。所有的时间都是在有经验的老师安排下度过,既不能太早在考场附近住下,也不能太晚进驻。太早会给考生过多的紧张压力,太晚会使考生对考场产生陌生感。

  在看完第二天每个人坐定的考场后,老师说话了:“这是最后一次给同学们作战前动员,明天是你们一生命运的冲剌时刻,是生者和死者之间的选择,是光荣和梦想的决战,12年寒窗的所有苦和累,将在这3天中得到回应。过去每天唠叨的话已经够多的了,现在只说一句:今晚好好睡一觉,迎接明天大考!”

  “咔嚓”,老师将电闸拉下,于是整个宿舍一片漆黑。这是老师们采取的强制措施,为的是让考生们能够休息好,以便明天精力充沛地上战场。所有的笔和手电之类的照明用具及学习用具一律被暂时收缴。

  “喂,你,睡得着吗?”考生A悄悄掀起蚊帐问B。

  “废话,能睡着吗?”B说。

  “那你在干啥?”

  B扬扬一只手指:“看这……”

  A说看不到。

  B示意他悄悄走过去看。

  A凑近一摸,不由大惊出声:“哇,你怎么啦?流那么多血!哪儿刮伤了?要叫老师吗?”

  B“嘘”地用嘴巴示意A别出声:“这是考前的最后一道必须做的事,老考生们说……”说完他把手中的一块什么东西藏在枕头底下,令A道:“回去睡吧。”

  第二天一早,考生们以最快的动作,完成了洗漱,当A和大家一起走出房间时,他的两眼仿佛一下凝固了,他被走廊两侧墙上贴满的一块块大小不一的布条、纸条惊呆了:原来同学们都以各种不同的文字写下了“上战场”的份份血书。再看看那血书的内容,A同学的心灵震撼得浑身发颤:

  “誓死一战!”

  “我以我血为证:拼命冲剌到底!”

  “搏不死则活,活不成则死!”

  “为了父母!为了老师!更为自己:拼杀吧!”

  “……”

  血书之多连成了一片“血墙”。看上去十分庄严,也十分恐怖。

  现在已经进入上海某大学的A同学告诉我,他或许本来第一年可以考上大学的,但或许正是7号这天起床看到同学们写下的这一张张血书刺激了他的神经,那一年他走进考场,手中拿的虽然是考卷,但眼里呈现的却一直是那一份份血淋淋的誓词……3天考试,他的眼前无时不在晃动着同学们那誓死一搏的血书。因为他没有写,所以他觉得自愧高考的决心不如大家那么大,有种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大家的强烈内疚。这一年他失败了。

  后来老师和他自己都认为失败就失败在他没有写血书上。有老师告诉他,有一年一位平时成绩平平的学生就因为在考前拿出了破釜沉舟、决一死战之心,结果超常发挥,考上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老师从此便常常用这个学生的事例激励考生,于是这个中学每年高考时总会在临考前出现众多学生挥写血书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写了血书就真的管用?就一定能考好?”我问现在的A。

  A说他也说不清,不过同学们都这么做了,不做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内疚,他本人两次高考的结果正说明这一点。

  我无法相信A的这种说法,但我又找不出另一种解释。据我所采访的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几乎都有考生在临考前写血书的情况。写过血书并走过了“独木桥”的同学们说,这种办法有一定效应,因为人在临战时需要一种置自己于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准备,这种精神准备越充足,就越可能获胜。而一位写血书可又没考上的学生则说,他第一次写了“落榜可耻”四个字,但出考场后他就意识到自己不会被录取,为此他拿起自己写的血书蒙在脸上哭了整整一天。他说从此他自我感觉“落榜可耻”4个字就像烙在脸上,使他不敢在老师面前抬头,也不敢在父母面前抬头,更不敢在镜子面前照自己。他说那张血书永远像块蒙耻的布条笼罩在他的心头,使他再也不敢重新参加高考。后来家长带他到了精神病医院治疗了很长时间才重新恢复了自信心。第3年他再次走进高考考场时,什么都没有写,只是心里默默地念着一句话:我要用实际行动抹去心灵流血的昨天!后来他真的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工商管理大学。

  我不是心理学家,但关于考场前看到的一副副或大义凛然,或视死如归,或惶惶不可终日者比比皆是。不少学生告诉我,他们在进入高三时就有人开始写下血书,而且有人不止写过一次。我见过一位同学,她拿出三块用手绢写的血书,内容分别是:“十名是耻”、“目标重点”、“一次成功”。她向我解释,第一次写血书是因为她从高二升到高三时的前十几次班级考试中总停留在10名水平。老师讲过,像他们这样的农村中学,成绩不在年级前五六名,是难以“跳出农门”的,更何况她是班级十名水平。她为此第一次写了血书,这份血书伴了她三个月零五天,后来她的成绩排名在班级前2名,年级前6名。这就意味着按学校往年高考升学率来说她的半只脚已经进大学的门了。但这时的她又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了考重点大学,于是又有了第二份血书。她写第一份血书时,同学们谁也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只有她自己知道,因为她把血书放在枕头底下,但她每天睡觉之前都要看一遍。后来等到高三第二学期开学后,她的成绩一直稳居班级前一二名时,她的第二份血书已经从枕头底下移到了宿舍墙上,并十分醒目地高高挂在那儿。“目标重点”,是激励她在这最后的半年高中学期里最重要和最明确的奋斗境界。在7月6日晚临睡觉之前,她揭下那高高挂在墙上的“目标重点”的血书,像一个庄严仪式似的特意找出一块崭新的丝绸手绢,轻轻地摊在桌面上,然后她站立好身子,面朝自己的家乡,闭上双眼,两手合十放在胸前,默默地说了一句话:可怜的爸妈,女儿这辈子要彻底跳出农门了,愿上帝保佑!随后她毫不犹豫地拿起一把新买的水果刀,用力划破左手的食指,鲜红的血顿时流淌出来,她伸出右手食指蘸过血后,在雪白的手绢上写下了“一次成功”4个大字。第二天她进考场时,口袋里惟一带的东西就是这份血书……

  “奇怪的是,这天我进考场后竟然没有一点其它杂念,像是口袋的这份血书真的在保佑我。3天考试下来,我没有感到一点吃力,顺利过关。”这位如今已经是某大学硕士生的女同学很不可思议地告诉我,她说当她后来进了大学向同宿舍的同学谈起自己的血书时,6个女同学中竟有4个都写过血书,而且一致认为它还“很灵”。另外两个是城市学生,她们虽然没有“血淋淋”的经历,但却有过类似的“写战书”。去年北京高考结束时,电视播放了北京理工大学附中某班全体考生在一块大黑板上写满了“战书”,老师把大黑板放在考场门口的醒目处,每天班主任在自己的考生进出考场时都让学生念一遍上面贴着的“战书”,以此鼓舞士气,据说效果甚佳,全班高考录取率超过其他班。

  “血书”或者其它形式的“战书”,在高考现场扮演着一个神灵的角色。至于到底灵不灵,老师和考生们宁信其灵而不愿轻易予以否定。

  这是我在高考现场目击的独特一景。

  目击之五:焚书坑包

  对学生来说,什么事最解恨?十有八九会说考完一次大考后最解恨。自然,像决定一生命运的高考,对多数学生来说,那无疑是最解恨的时刻。在高考现场,当3天大考的最后铃声响起时,当考生们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跨出考场的那一瞬,一种久积而又从未释放的情绪与情感犹如埋在地层深处的岩浆突然爆发一般涌出来。

  我亲眼观察了1999年高考结束时北京的某一考场实景:有人开怀大笑地喊着:“别了死亡,我活过来啦!”有人搂住迎过来的母亲或父亲失声痛哭起来:“我好苦,现在总算出头了!”有人则低着头,沉默不语地悄然躲开喧哗的人群,独自擦着溢出的泪;也有人又蹦又跳地将手中的笔和纸抛向天空……最让我惊诧的是我看到有人抢过父亲手中的打火机,发狠地将几本《高考复习题要》连同书包,当场点燃并使之化为云烟,然后又发狠地用双脚踩了数下。有趣的是,站在一旁的父亲微笑着也走过去,协助儿子将半只未燃尽的书包重新挑起来,点上火,再痛快地燃烧了一把。最后父子俩在熊熊燃烧的烟火中拥抱在一起,他们用这种特殊方式庆贺自己的胜利——儿子的胜利是赢得了考试的顺利过关,老子的胜利是宣告了精神上的彻底解脱。

  许多学生和老师都曾目睹过高考结束时的一次次庄严而悲欢的焚书仪式、坑包葬礼。

  有个农村中学的老师说,他们学校每年高考结束时,学校操场上都有学生自发组织起的焚书仪式,而这种特殊仪式作为校方谁也阻止不了。“那焚书的场面极为壮观,几十个、甚至数百个同学,每人将宿舍和教室里自己的全部课本和复习资料、考卷统统搬出来,堆放在一起,真的像山一样高,然后同学们把它点着,一样一样地烧掉,火焰越燃越烈,越燃越高,从白天一直能烧到天黑。有的同学在火堆旁跪着默默地祈求,也有人直挺挺地躺在火堆旁任其高温炙烤,也有人在那里相互搂抱在一起痛哭……开始围着的仅是毕业班的同学们,后来其它年级的同学也来了,再后来老师们也围到了火堆前,大家一起默默地流泪,高声地欢呼,那种场面太叫人回味,太叫人想哭,太叫人歇斯底里。不管是高考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有一种要告别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要告别一段难以忘怀的情结,要告别一段梦想与屈辱的努力……”这位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向我描述了他所目击的焚书场景及考生们焚书的心境。我从他的描述里感受到的东西很多,广大考生和老师在向这种必需又无奈的高考制度发泄着自己心头那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绪,同时也在为自己因此而付出的巨大代价作最后的祭奠。

  书烧了,情已了。高考和为高考付出的每一天,每一题,每页纸,每滴汗,需要有一个碑、一片林来作证。

  “来吧,我们每人献出高考前用过的最后一个书包作为这片土地的肥料与氧分,再栽上象征我们全班同学共同生命的小树吧!”在某学校前的一个小山坡上,一群同学庄严地摘下肩上的一个个书包,扔进一个大坑里,大家轮流往坑里填土,然后在上面栽下一棵挺拔的小树,又细心地用脸盆、茶杯、小勺浇上水,最后排队列在小树的周围,举手宣誓:我们的昨天刚刚结束,生命还在继续,努力吧,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

  当我听完这段故事,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在想,经历高考的中国中学生们,他们才是度过了真正意义上的“成人节”。因为只有经历高考的人才能体味到什么是梦想与光荣,什么是努力与无奈,什么是痛苦与屈辱。经历高考,标志着孩子们开始成熟,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有位城市的考生家长对我说,他孩子高考之后,也采取了焚书的形式告别中学,起初他和妻子都反对孩子这么做,认为不应把书烧掉,应该留下,或者卖掉也值几个钱,可孩子不同意,坚决要烧掉。后来他和妻子没有阻拦儿子的行动,他们感觉应该尊重孩子。孩子在烧完书本后大哭了一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只觉得这么多年太苦了,你们当父母的也很苦,我不想再回忆小学、中学所走过的每一步路,上大学了,我要重新找回属于我自己想学想做的事,要不这个世界上就会失去本该是我的我。

  我想无论是谁,我们确实应该深思一下这位孩子说的话,它关系到我们整个民族的教育形式与内容,改革与未来,而且又何止是教育问题,应该是未来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本源啊!

  人类是决定世界所有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因素,而青年一代,则是决定这个世界的未来的根本因素。




 相关链接
第三章 目击高考现场(一)(2000/07/17/ 21:34)
第五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一)(2000/07/17/ 21:31)
第二章 备战黑七月(二)(2000/07/17/ 21:24)
第二章 备战黑七月(一)(2000/07/17/ 21:13)
为亿万学子呼吁--《中国高考报告》网络版专题 
 新浪推荐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性知识问答专区
马明宇登陆意甲
沪深股市2000年中报
网上学电脑学上网
新浪网勤工俭学信息留言版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