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多项选择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6日 11:28   北文图书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转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答案】AD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章: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解析】龙的形象是由人所创造的,是现实中各种动物的器官的组合,这揭示出人们头脑中的神怪观念、宗教迷信思想,乃至种种错误思想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有时表现为同现实似乎毫不相干的、虚幻的、荒诞的观念形态。但这种虚假的主观映像,也毕竟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有其客观的“原型”,只不过是歪曲的反映罢了。选项AD正确。

  18.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案】ABD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联系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第五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解析】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题干中的农民正是发现并利用了柿子树、喜鹊与虫之间的客观规律和客观联系,用柿子吸引喜鹊捉虫,达到丰收的目的。这一做法保护了柿子树、喜鹊、虫三者之间的生态平衡,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丰收,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选项ABD正确。C项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可以直接排除。

  19.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创新是永无止尽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答案】ACD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解析】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本质是创新,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新记录代替旧记录,是一个发展和创新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展创新,人类社会才能发展进步。但是,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这些记录作为过程,总有被超越和打破的一天,同时产生一个新的记录,如此循环不已,构成了整个世界永恒发展的过程。因此,A、B、C、D四项均正确。

  20.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人

  D.社会全体成员

  【答案】ABD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人”是一个集合名词,它是包含所有个人、群体和整个人类在内的广泛的社会范畴。以人为本所讲的“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即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一切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人,但这里的人是泛指,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作为个体的人;二是指人民,人民是“人”的主体和核心。因此C项错误,选项A、B、D正确。

  21.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

  A.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

  B.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

  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无关

  D.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

  【答案】BD

  【考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商品的市场价格与其价值量和供求变化的关系

  【解析】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有量的规定性,即价值量的大小如何决定的问题。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有:(1)价值;(2)市场供求状况;(3)货币自身的价值;(4)政府的经济政策;(5)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商品价值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其价值量的变化,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又会影响生产价格的变化。因此,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化与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价值量、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商品的供求变化都有关,可见,A、C两项错误,选项B、D正确。

  22.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C.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D.节省不变资本

  【答案】ACD

  【考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提高利润率的途径

  【解析】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1)剩余价值的高低,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越高,A项正确;(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同量资本中的可变资本部分就越小,所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少,创造的剩余价值也越少,利润率就越低,B项错误;(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提高年利润率,C项正确;(4)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节省不变资本可以减少预付资本总额,提高利润率,D项正确。

  23.生产要素市场包括

  A.土地市场

  B.商品市场

  C.资本市场

  D.劳动力市场

  【答案】ACD

  【考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的含义和内容

  【解析】生产要素是使具体的生产过程得以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经济信息和管理。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房地产等在市场上交易,并由此发展成的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就是生产要素市场。可见,选项A、C、D正确。商品市场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彼此具有竞争关系的商品或服务的集合,它并不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范畴,是错误选项。

  24.G-W-Gˊ是

  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

  D.资本总公式

  【答案】AD

  【考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章:资本循环及其公式

  【解析】货币-商品-货币(G-W-Gˊ),是以货币增殖为目的的交换,这里的Gˊ大于G,它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特点,因此通常把它叫做资本总公式。货币资本总循环的公式是:G-W…P…W′-G′,它与资本总公式相比,虽然显示出了生产过程,使得货币资本流通媒介的商品是两个内容不同的东西(W和W′)。但实际上,它已经被资本总公式包含在其中了。因此,选项A、D正确。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P…W′-G′•G-W…P,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W′-G′-W…P…W′,都不正确。

  2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所建立的统一战线有

  A.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答案】AC

  【考点】《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解析】第一次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建立了以“新三民主义”为基础,包括工人、农名、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由于1927年国民党右派集团的叛变,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和了反革命,所以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是由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革命组织。1937年9月,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标志,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是以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为重要目标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可见,只有选项A、C符合题意。

  26.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学风问题主要是指

  A.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问题

  B.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

  C.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D.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答案】BCD

  【考点】《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学风问题的主要内容

  【解析】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总指出:“我们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因此,A项错误,选项B、C、D正确。

  27.20世纪50年代中期,邓小平多次强调,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几个方面的监督,具体包括

  A.党内的监督

  B.人民群众的监督

  C.海外人士的监督

  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答案】ABD

  【考点】《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

  【解析】邓小平在中共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因此,应该特别警惕。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接受监督。他说,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监督;二是群众的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因此,C项错误,选项A、B、D正确。

  28.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就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其中包括

  A.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B.逐步扩大中等收者比重

  C.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D.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答案】ABCD

  【考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七章: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主要手段

  【解析】从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和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出发,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因此,选项A、B、C、D均正确。

  29.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点有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B.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

  C.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要依法进行

  D.依法治国的最重要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答案】ABCD

  【考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八章:依法治国的基本要点

  【解析】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推进立法进程,构建一套完备的政治法律制度。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揭示了“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因此,选项A、B、C、D均正确。

  3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具体措施有

  A.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B.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

  C.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D.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答案】ABC

  【考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六章:培养新型农民的具体措施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具体措施包括:(1)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2)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3)发展农村文化事业。选项D是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目的,不属于培养新型农民的具体措施。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ABCD

  【考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解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2.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有利于

  A.促进城乡税制的统一

  B.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C.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D.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

  【答案】ABCD

  【考点】《形势与政策》:我国废止《农业税条例》的重大意义

  【解析】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该决定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指出:“取消农业税是逐步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需要。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步伐,逐步实现基层政权运转、农村义务教育等供给由农民提供为主向政府投入为主的根本性转变;有利于促进城乡税制的统一,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因此选项A、B、C、D均正确。

  33.中非合作论坛是首脑外交的新形式。中国国家主席、副主席和总理及非洲4国的总统和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参加了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并发表讲话;14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及44个国家的88位部长参加了2003年第二届部长会议;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更是吸引了非洲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首脑外交对中非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A.推动了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B.增进了友谊、促进了贸易往来

  C.体现了平等观念

  D.开辟了“南南合作”的新路

  【答案】ABCD

  【考点】《形势与政策》:首脑外交对中非关系重要意义的主要表现

  【解析】首脑外交对中非关系有着重要意义:既表现了建立多极化国际秩序的努力,又增进了友谊,促进了贸易往来。更重要的是,首脑外交体现了平等观念。同时,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开创了南南合作的新思路。因此,选项A、B、C、D均正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