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象牙塔内的三六九等之各方态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8/12 11:21 人民网-市场报 | |
变迁 普通教师眼里的大学校园分层 张世湘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和学生打交道已近20年。 1978年,张世湘上大学,班里有拖儿带女的老三届,也有未满20岁的小弟弟、小妹妹。同学们不管来自何种家庭,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能够在友好融洽的气氛里竞争。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学里出现了贵族一派,他们平时追随一切外来时尚,但也能和其他同学玩到一起。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校园里的阶层分化越来越严重了。张世湘曾经有一个学生,来自山西的一户贫困家庭,周围同学的家境都比她优越。这个学生非常聪明,但性格有些自闭、古怪,有强烈的自卑感,经常在宿舍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当别人谈话正酣时,她忽然大吼一声:“我要睡觉,要说话去外边。”她还买了块大布,把自己的床、书柜围起来,每天躲在里面看书,也不愿意和人说话。 张世湘说,校园虽然被誉为象牙塔,但还是无法摆脱社会的影响,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 态度 应给每个人公平奋斗的机会 “大学应该做榜样:不盖贵族楼,实行标准化教育,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一视同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学教育应强调平等公平,淡化等级观念,维护贫困、弱势群体的自尊心。”他认为,社会需要为底层的后代往上流动创造平等机会。教育是实现流动的重要手段,可以解决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问题。我们的社会应该对所有人都敞开怀抱,给每个人公平奋斗的机会,大学教育也是如此。(李健 周凯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