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红楼
http://www.sina.com.cn 2001/03/02 19:12 光明日报
大约是在1975年前后的一个夏天,上完高中在家劳动的叔叔给了我一本书,书的名字叫《青春之歌》。
我坐在家中的水泥地板上,一口气读完了那本厚厚的书。直到现在,我仍然不明白,一个农村复式班的小学生,何以能够读那么厚重的书。书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而且,不知怎的,书中提到的北京大学红楼竟然在我的脑中留下了印象,再也挥不去,抹不掉了。
那是一个书荒严重的年代,在农村,更是难觅书的芳踪。《青春之歌》是我读的第一部小说。似乎是受了启蒙,我开始拼命找书读。读完了叔叔的藏书,又翻箱倒柜,读哥哥姐姐用过的课本,读父亲手抄的民国时期的儿童教科书、家谱、对联、草药偏方……
小学生的思维中是没有虚幻故事和现实生活之区别的。少年的我经常把书中的世界当成现实,以书中的人物为榜样。那个时代流行的中外文学名著,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催人奋进,使人充实。渐渐地,我有了自己的理想:我要到那个有红楼的地方去谱写自己的“青春之歌”。
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了。我的目光越过了千条水万重山,停留在了北大——这个有红楼的地方。红楼吸引着我走出了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当我成为县一中高三年级近500位同学中的佼佼者时,红楼离我只有一步之遥了。我兴奋地憧憬着走进红楼的那一天。
然而,命运之神总爱捉弄人。本来身体素质就比较差的我,由于长期紧张学习的压力,加上营养不良,高考前夕出现了厌食症状。约有半个月时间,我闻到饭的气味就吐,只好以水度日。从我昏昏沉沉走进考场的那一刻起,红楼便可望而不可及了。
当我得知自己被师范大学政教系录取的消息时,如同被人摘了心肝。我愣在校门口,头脑中一片空白。整个暑假,我都在想北大,想红楼,欲哭无泪,欲诉无门。
理想化为泡影,我一下子不知该如何是好。在头两年的大学生活中,我一直被痛苦、迷惘的情绪包围着。我甚至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中学时代承担了太多的班务和公益工作(当时我是班长、校学生会副主席),因此拒绝再担任学生干部,不愿参加社团活动,也不搭理远方同学的来信。我躲进图书馆,一部又一部地读长篇文学作品,连上课时间,课桌的抽屉里也放着一本小说。
两年后,我正视并接受了现实,重新活跃起来。但是,在我的心灵深处,红楼依然时隐时现,不时泛起一阵淡淡的感伤。
如今,我成了一位编书人,不再缺书,然而,却没有一本书能像《青春之歌》那样,给我那么多的喜乐忧愁。我也时常出差北京,饱览了首都的名胜古迹,然而,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我竟没有去北大,也没有去看红楼。转眼间,青少年时期念叨的21世纪已经来了,岁月如斯,我也不再感叹命运的捉摸不定,终有一天,我会去朝拜那块心中的圣地的。
红楼,我心中永远的青春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