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垃圾”与“国外崇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7/22 17:36 信息时报 | |
被顶文章:《逃避应试教育是“留学垃圾”根源》 作者:盛大林 观点碰撞 在这种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有没有脱离“苦海”的办法呢?有,那就是“逃跑”,逃出这个应试教育的环境,把高考落榜的孩子送到国外上大学。 国人的头脑里,大概一直都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国外的肯定比国内的好……这种“国外崇拜”落实到教育头上,于是出国留学便成了许多有钱人为子女前程所铺的首选之路。 舒圣祥 一些国人的头脑里,大概一直都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国外的肯定比国内的好。许多评论者在写文章时,“某某在国外也是通行做法”之类的提法,往往是论据中至关重要的一条。这种思维定势实际上就是一种“国外崇拜”。这种“国外崇拜”落实到教育头上,于是出国留学便成了许多有钱人为子女前程所铺的首选之路,出国留学一时之间成潮成流。 在势不可挡的潮流带动下,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张先生,省吃俭用,花了70余万元人民币送子留学德国。没想到培养出了一个“留学垃圾”。为此,盛大林先生撰文认为,对应试教育的逃避造成了人们对留学的热衷。但笔者则觉得,这与“国外崇拜”思维定势有关。 张先生的孩子在国内成绩不好,难道换一个用德语教学的国家上学,成绩反倒会好吗?按照大多数情况来推断,我敢断定,只会更差。既然如此,张先生送儿子出国就并不是为了让儿子学到东西,而是纯粹为了一张“洋文凭”。可是谁说了国外一张随随便便的“洋文凭”就一定比国内大学的“土文凭”强呢?最近很多的新闻报道表明,在很多“海归”已成“海待”,用人单位逐步理性,更多关注人才实际才能的今天,张先生的想法显然只能是“一厢情愿”。 我们承认,国外有些好的东西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家“一好百好”,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凡事抱着“崇拜”的眼光看人家。只要我们少些“国外崇拜”,自然也会少些“留学垃圾”。从某种意义上说,“留学垃圾”正是“国外崇拜”的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