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眼中的“温家宝总理访英三日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0/21 15:20 新浪教育 | |
本刊编辑:勾尧组稿
200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英国首相布莱尔邀请,对英国进行为时三天的正式访问。这是温家宝就任总理以来,首次对英国进行友好访问,也是对布莱尔首相2003年访华的回访,旨在保持两国高层互访势头,进一步推动两国合作。 第一天:2004年5月9日 行程: 伦敦时间上午10点50分,温家宝总理抵英,随即参观了葛兰素史克医药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总部。下午,他又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饭店的罗斯伯里厅与英国科技界和教育界领袖座谈,纵论中英科研和教育的合作与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以及英国科技发展的经验。该座谈会由英国贸工部政务次官盛伯理勋爵主持,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男爵、剑桥大学校长理查德教授、帝国理工学院副院长迈尼博士、伦敦经济学院院长戴维斯爵士等10多名科教界领袖人物与会。当晚,总理来到中国驻英大使馆,与英国华人华侨、留学生以及中资机构代表进行座谈,并聆听了留英学者代表的发言。 中国驻英大使馆来稿: 温家宝总理与留英学人座谈会侧记 撰文:郭晓娟 2004年5月9日傍晚,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与15位留英学人和5位华侨代表亲切座谈、听取意见。 温总理微笑地步入房间,先与每位学者握手问候。温总理一入座就亲切地对大家说:“我是中午到英国的,风尘仆仆看了两家企业,这两家企业应该是有代表性的,一个是生物技术,一个是能源。然后与英国教育、科学和卫生方面的科学家们开了一个座谈会,出席的有牛津、剑桥、帝国理工等七所大学的校长。国家领导人访问一个国家,与该国的科学、教育届的科学家座谈,恐怕是少有的。现在又来到使馆开第二个座谈会,就是想听听在英国的留学生、华侨华人代表的想法和建议。我知道在英国旅居的人当中,有许多有成就的人……(温总理特意提到两位专家学者)。现在就听大家的意见,你们对祖国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希望,就尽管说。我的话一会儿留着对大家一起说(此时,使馆大厅有300多名驻外机构人员、华人华侨、留学生在等待温总理讲话、合影)。好吧,谁先说?” 温总理朴素、亲切的一席话,使与会学者感动和放松。一种回家的温馨在会议室浓缩,渗入每位学者的心田。大家珍惜宝贵时间,几乎都省略了开场白,直奔主题。他们围绕如何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高科技产业化、经济、金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方面的问题,积极为祖国的发展建言献策。 你做多长时间都可以! 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教授崔占峰率先发言,他就如何建立世界一流大学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以人为本。他认为,国内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关键是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如何吸引一流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呢?关键是宽松的环境,学术研究的自由氛围,能做教师们想做的事情。二是科研方向。一流大学在许多科研领域应该是领导新潮流的。三是教学要有特点。一流大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工作能力和调动潜力为主。四是打造一流大学要有耐心。 当崔教授谈到,搞科研和教学都很重要,而且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时,温总理连声说:“对,对”。崔教授:“我觉得我们需要一流大学,同时也需要二、三流大学,社会需要不同层次,不同技能的人才”。温总理马上赞成地说:“其实,中国目前很缺乏技工,如果制造业的发展或熟练工种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也同样有竞争力”。“是的,正是这样”崔教授连连点头。 最后,温总理关切地问:“你准备在这里继续做下去吧”?“我现在暂时在这里做(笑声),但我与国内合作很多”。温总理微笑地大声说:“你做多长时间都可以”。温总理爽朗的笑声和全场会意的笑声连成一片,温暖和鼓励着海外学者的心。 硕士缩短,博士相对延长 剑桥大学教授杜明清博士就国内研究生培养问题向总理建议。他认为,目前国内硕士研究生培养时间相对太长,博士生培养时间又相对较短。在英国,硕士学制一年,培养目的主要是强化专业技能和试验技能,帮助就业或培养科研过渡人才。因此,建议国内硕士学制三年缩短为一年或一年半。这时,温总理认真地询问:“你的意思是硕士短一点,博士长一点时间?” “对,这样可以把节约的经费用于博士研究生培养”。 杜教授继续说:“目前国内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是,做课题时间太短和经费不足。1-2年做课题的时间很难让博士生获得独立科研能力和做出高水平的论文,而国内博士的课题基金又很不充余。在西方,一个博士生的科研经费支出通常是每年一万英镑左右,而国内博士生课题经费每年只有几千人民币。科研经费的投入与博士生的培养目的是不匹配的。这样很难培养博士生独立做科研的能力。因此,建议博士培养时间延长为四年,至少三年时间都要用于课题的研究。博士生培养的目的应该非常明确,主要是培养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可以广,但博士生的培养必须精”。 最后,杜教授还就国内博士的招生模式和资金运作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这样的“留根工程”好! 帝国理工学院教授郭毅可博士在温总理访英前夕,曾接受过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他由衷地说:我们身在海外,心向祖国。温总理就职时吟诵的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时不激励着我们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此刻,郭教授终于有幸与温总理面对面交谈。他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实践,重点就关于高科技产业化及高科技产业国际化方面提了两点建议:一是关于高科技研究与产业化中的创新问题,二是有关高科技产业走向世界的问题。郭教授说:“中国人是最有创造力的民族,关键是要创造一个激发创造力的研究与产业环境。我在与国内科学家的合作中,深感他们扎实的功底,精深的学问,因此,要充分激发中国科学家的自信心。此外,建议国内应与海外第一流的科研单位及产业成立联合科研机构”。 当郭教授谈到,中国“要从世界工厂”到“世界研究院”时,温总理马上纠正强调道:“还没敢叫世界工厂,最多还只是加工厂,我们很多方面的制造水平还不高”。郭教授连连点头。郭教授认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没有区域性。一个高科技产业的成功,必须是在世界范围竞争中的成功。中国科技界应建立起“世界研究院”的品牌,使中国成为世界高科技产业的研发基地。 郭教授越谈越兴奋,他表示,这个“世界研究院”的品牌完全可以从我们这一代科学家和企业家做起来。中国在海外的数十万科技人才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国际科技产业的领军人物或技术骨干。因此,建议国家在积极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创业的同时,也积极支持已在海外立业的中国科学家、企业家在中国建立研发基地,建立相应的政策,让他们把自己的企业的根扎在中国。这样的海外高科技产业的“留根工程”,一定会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国际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温总理赞许地说:“非常好,我很同意你的意见”。 肇星,你记录一下,给他们找一个对口 吴建平博士(南安普顿大学高级研究员,留英专业团体联合会主席)谈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时说:“类似于中国的东北,英国的中西部曾经是英国工业发源地和经济支柱,但随着世界经济、信息、生命科学的发展,如利物浦等中西部城市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萧条期,英国政府花了很大力气来研究这些老工业城市的振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现在这些城市已经有明显的复苏迹象。他们的一些经验可以供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改型、振兴做参考。我们留英学者可以发挥作用,建议与国内专家合作共同就此课题开展对比研究”。 温总理赞同地说:“其实你们在外面长期积累的一些经验,了解的一些情况,带回去,比国内总派考察团作用还是大,我们看三五天,也了解不深”。随即温总理扭头对旁边的李肇星部长说:“肇星,这个你记录一下,回去跟那些部委商量,给他们找一个对口。” “对,现在正好振兴东北。”李肇星部长高兴地回应。温总理又补充:“将来不光考虑英国,其它国家也一并考虑”。肇星部长连连点头。 座谈会一结束,李肇星部长就拉住吴建平博士,饶有兴致地谈了起来,表示回去尽快与有关部委协商。(近日获悉,国内有关部委已迅速落实温总理的指示,留英学者专业团体联合会亦向国内提交了初步的项目研究报告)。 你提的三点意见我都同意! 米德塞克斯大学经济系主任姚树洁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姚教授重点谈了目前中央极为关注的“三农问题”,“收入分配和贫困的问题”,“城市化与工业化政策问题”,并针对性地谈了自己想法和建议。姚教授发言时,只见温总理一直静静地倾听,没有插话,目光中透出专注和沉思。最后,温总理坚定地对姚教授说:“你提的三点意见我都同意”。 近日,姚教授高兴地对笔者说,自温总理座谈会后,他十分关注国内情况,特别是温总理的讲话和政策。他敏锐地感觉到中央和国务院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更重视工业政策的优化问题。 诚恳的话语,由衷的笑声,凝聚的中国心! 由查培新大使主持的座谈会,在热烈、紧凑、宽松、互动的气氛中一气呵成。先后共有6位留英学人代表发言,他们严格恪守规定的发言时间,就像治学一样严谨。 最后,温总理高兴地说:“谢谢大家!我回去后一定会认真读各位学者所提的意见和建议的”。说着,温总理双手拿起摆放在桌上的15位留英学人发言要点集。 温总理亲民、务实、高效的风范给与会学者留下深刻印象。会场响亮的掌声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抒发了留英学人身在海外,情系祖国的心声: 我们身逢祖国振兴之盛世,都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我们一定会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