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搜索行动”调查主创人员作客新浪实录(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17 16:41 新浪教育 | |
主持人 : 两位女士都说的非常好,有一个网友的一个问题我想于老师来回答。 网友:在您看来,是不是海归进入了工作岗位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将在长远的发展上显示出他们在海外留学教育的这种优势呢? 主持人 : 当然这种情况是真学有所成的,不是说出去学了一年,语言关没有过关就回来的这些人。 于隶群 : 留学人员在我们国家的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间,特别是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间所发挥的作用,第一是有目共睹的;第二确实是不可否认的。 给大家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一共是23个人,里面21个人全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我举一个例子说明,留学人员他在国外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以后,在国家的建设中间确实已经发挥了,而且可能继续发挥了一种特殊的作用。 主持人 : 您提到的是过去都是我们知道的功勋级的人物,而且我们知道近些年来,中国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的人才是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因为我们原来没有那些知识,必须从外面学,现在看来有一些变化。现在学回来学生是学MBA回来的,非常实在的,还有一些学酒店管理的,他们回国以后没有机会到国家的机构里面,或者说研究机构里面去,可能回国以后像大学的普通毕业生一样去找工作,去人才市场,他们拿的是一张英文,或者说外文的学历证书,可能这样的情况比起那些原来你说的那些情况,他们的情况会难得多,或者更市场化得多,是否他们这些人在您了解的回国以后的工作中,并不是像以前那些在科学技术上,学了领先地位和学了领先的知识回来那么受人重视? 于隶群 : 这里面第一我想请网友们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必须要承认留学人员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间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去海外留学,我们国家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是非常正确的,而且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 我刚才说到从两弹一星功勋的人物来说了一下留学人员在我们国家建设中的重要的作用。再往低了看,我们国家的重点院校的校长们,你看看,他们多少是从国外回来的,据我所知最起码50%上是改革开放以后,出国留学回来的一些留学人员,而且这些人相当一部分现在的岁数并不大,有些不过是四十岁左右,这是创业最好的时候,也和相当一部分留学人员的年龄段差不是太多,这一点是应该肯定的。而且现在还要看到一点,我们国家很多的重要的科研岗位,包括一些政府的机关,包括金融和其它的行业,都期待有一些高水平的留学人员能回国来参加工作和科研,这是一方面应该肯定的。 另一方面也必须面对的是确实我们现在的留学人员面临着就业和工作的困惑,这点也是不容回避的现实,这个事情说起来,原因非常之多。既有我们各个方面、部门工作上的问题,应该说也有留学人员自身的问题,既有一些客观原因,也有好多的主观原因,我觉得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 但是这里面,刚才主持人讲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些留学人员,出国学习,他们所学的专业和现在国家经济生活的需要是不是完全匹配,我觉得我们好多的留学人员去国外选择专业的时候,特别是好多自费的学生,随意性很大。不客气地说,有些留学人员想哪个门好考就考哪个专业,所以学的有些专业可能和国内的需要并不完全匹配。另外有些专业尽管是国家需要的,但是一下子成为了人才过分集中这儿一个状况之后,可能也会出现这个问题。 当然了除了这些原因之外,我想一些客观原因也是存在的。包括现在我们的信息还不够通畅,我们有些工作包括为留学人员服务的工作做得还不是很细,实际上国内有好多的岗位来等待着留学人员,但是另一方面,留学人员又觉得自己身上有劲使不出来。但是同时存在什么问题,北京、上海大城市的人才很多,留学人员好多人觉得找不到工作在那儿发愁。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西部地区,包括一些经济、文化相对稍微落后一点的地区,渴求人才,但是真正在愿意到那边去为西部区的建设和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去做贡献这方面的留学人员,数量和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问题,当然这个还涉及到留学人员归国的心态问题。我两年前在这儿接受过采访,我和新东方的校长一起跑了美国,在美国接受海外留学人员咨询的时候,他们谈到这么一个问题,也是对回国工作的担忧,回国工作以后,国内是不是欢迎他们。 就这个问题我讲一下留学人员的心理准备问题,我说,我可以坦率地跟你们说,你们必须纠正一种思想的误区,你们不要把你们今天的回来和钱学森的回来等同,那时候钱学森他们在某些领域上很有造诣,另外一个问题,当时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急需人才,所以当时国家求贤若渴的状况应该说是非常迫切的。 今年在进行了50年现代化的中国,不仅有大批有海外培养出来的人才,好多我们的人才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我们自己的导师也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各行各业的人才。今天的市场是面临着激烈竞争的市场,这一点海外的学生要明白,今年我们不会说回来一个留学生,马上铺着红地毯欢迎你们,今天的情况和那时候情况不是很一样的。 所以我们说我们在经历了市场经济,经历了竞争社会的学习和熏陶的学长们应该比我们在国内的学长们能够更有竞争意识,应该不怕这种竞争,愿意去迎接这种双向选择,迎接这种人才挑战。而且我说,我觉得你们自己还应该有自信心,如果你们确实在国外真学到真才实学的话,你们就应该坚信自己在未来的国内市场的人才竞争中间,你们是胜者,你们是强者,我希望你们有这样的信心,但是我也希望你们准备做好双向选择的准备。 但是我也确实看到了,我说的这番话第一听到的人可能不多,第二我觉得我们现在有些的留学人员在回国的时候,准备经受这种双向选择,见识这种激烈的人才竞争的准备不足,对国内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的状况应该说也了解还不够。如果这个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的话,我想在国内遇到这些问题,可能比现在的有些学长要坦然得多。 主持人 : 于秘书长说的特别好,特别是关于已经在海外留学,已经考虑是否回国,包括回国以后能拿到什么待遇的,一定要把心态调整好,包括我们现在说的很多的海待的不满,在网上也发表自己的不满情绪,这是没有用的。放大一点说,可能一个北大的毕业生他没有找到工作,他也会有牢骚,因为他的心理期待比较高。 网友:怎么看待这些海归的孩子们,我是十年前回国的,我的工作不错,但是现在我看到我的师弟师妹同一个学校回来的学生,他们会牢骚满腹。你们怎么看待这样的留学生? 梁平 : 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留学生,或者是公派的,他们回来了以后,基本上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骨干,我就认识的几个大学校长都是海归,后来随着我们出国门槛的降低,这也是好现象。可能我们没考上,没有奖学金,但是我们家族积蓄有钱,能够供我们出国,这是正面的现象。但是随着门的扩大和门槛的降低,必然素质可能就会下降,就不是那么整齐。后来有很多出去留学就学了一年语言,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我在法国和德国都有很好的朋友,他们过去给报纸专门的投稿,写了小留学生成天花父母的钱,在那儿学习跟不上,可能在国内学习就不是特别好,就买了一大堆盗版碟,看一个礼拜不出门这样的情况,这种例子可能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非常珍惜出国留学的机会,但是随着门槛的降低,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不可能那儿整齐划一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