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在线]小雨静静地飘落,檐水淅淅沥沥,窗外的远景近物幻化出一番轻柔,迷蒙的境界,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阵阵清风,一扫前日的燥热与尘世的喧嚣,像湿润的海绵,轻轻地掠过皮肤,使人从心里感到清爽。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沉睡在心底的儿时雨中故乡的记忆缓缓苏醒,如烟的往事,出国留学征途上的风风雨雨,历历如在目前。
那还是在1978年,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我国终于恢复了研究生的招生。自从1968
年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后,我在大巴山深处当过农民,养牛种地;在县农机厂当过工人,修理柴油机和拖拉机;在建设公司当过电气技术员,做电气施工与调试工作。经过十年坎坷,欣逢盛世,无比欢悦。我又考回母校清华大学当研究生,并被推荐参加外语出国统考,在1980年初,被派到法国 PAUL SABATIER 大学师从 SERGE CASTAN 教授学习计算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
那时,我们国家与人民都还相当贫穷,中国留学生初到法国时的生活费仅为每月一千法郎左右。但是,物质生活的清苦并不影响大家高昂的学习情绪。我们那一批人,一般都经历十年浩劫,不少人又经过上山下乡的洗礼,想不到过了而立之年,又能千里负笈,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不少人上有高堂,下有妻子,如今要远离故土,抛妻别子,远渡重洋,深感责任重大。因而大家都决心以十二分的努力,一定要学有所成,不虚此行。我记得我的一位派赴美国留学的同学余先生在领到国家发给的置装费时,激动地说:“我这一辈子还没有手里一下子拿过这么多的钱,国家对我们如此关心,我们如不努力学习,能对得起谁呢?”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也出过一些笑话。我们一位同学,长期在边远地区生活。当他坐上国航班机飞赴巴黎时,竟然难以想象那么漂亮的纸手巾是一次性的。另一位同学,刚到法国维西学习法语时,找到旅馆老板,要求添加铺盖,因他晚上睡觉时嫌冷。老板给他加了一条毛毯,谁料第二天他还说不够,要求再添加。老板觉得蹊跷,仔细询问,原来这位老兄不知道床上原铺好的包着白被单的毛毯是用来盖的。所以,他晚上只是揭开床罩,睡在上面,仅盖一个床罩,后来加了一床毛毯,仍觉嫌冷。诸如此类的笑话,对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中国今天的青年来说,可能已难以想象,不过,那时的我们,确实如此孤陋寡闻。
初到外国,人地两生,留学生涯的开始是艰难的。我在维西语言中心进修几个月法语后,在1980年7月到达PAUL SABATIER 大学。时值暑假将至,我赶在导师出发度假前,跟他见面并借了几本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法文书籍拿回自己进修。因经费所限,一时难以寻得合适的住房,我只得暂时租得一间阁楼上的阴暗,闷热的小房间。时逢盛暑,即使仅穿汗衫短裤,在室内也是汗如雨下。想到暑假后即将开始的学习,为了尽快地熟悉专业法语,我不顾炎热,日夜在灯下苦读。还记得,在一个月圆星稀的夜晚,我还在街头的电话亭内打电话寻找合适的住房,碰到一位中国同学,才记起那是中国合家团聚的传统节日中秋之夜。后来,在使馆教育处老师的帮助下,终于在大学城租得一间房间,与实验室近在咫尺,生活与学习都方便多了。虽经在国内一年法语培训及在法国维西数月的法语进修,开始时在课堂听课仍有困难,在课堂上也较少发言。我只得借来英文的专业书籍,下课后从头到尾,自己阅读,钻研。这样,虽然要多花不少时间,但有助于系统地学习,更深入地理解教授的讲课内容,并且开阔了眼界。一年下来,我终于取得各科总平均成绩超过16分的高分(法国以20分为满分),以当届第一名获得“优秀”等级的深造文凭(DEA)。接着,又以不到一年的时间,获得通常至少需两三年才能获得的法国第三阶段博士学位。在使馆教育参赞与法国导师的鼓励下,又用近四年的时间取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俗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上付出的艰辛带来在知识的海洋里搏击的无穷快乐。特别是回想到大学毕业后在农村劳动时看到的山区农民的艰苦生活,我们吃的一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每当在困难的时候,想起这些,便充满了力量。近日见报载,中国已成为最大留学生派出国,中国的留学已进入成熟期。随着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出国留学生的年龄比我们那时要年轻得多,我们那时碰到的许多困难对于他们已经不复存在,我为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但我想,无论社会与生活如何变化,要想在学习与科研上有所成就,始终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