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金融危机下新兴的学习方式---游学
自人民币破8大幅升值降低出国成本和许多国家纷纷放松签证之后,“殃及世界”的美国金融危机更加剧了人们对全球化的体验,以培养国际人才为目的的“游学教育”在中国正逐渐兴起,并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重视。根据新东方的数据,2005年经过新东方的办的出国游学人数才30人,而2008年的报名参加新东方出国游学人数却达到了2000人,三年增长了60多倍。这还只是一家中介公司的数据。最近,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游学现象研讨会暨我的一本新书《我带安琪安东游学世界》首发式在京举行,这可能是国内首次公开的有关游学教育的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人民出版社副社长任超先生主持,新东方、澳际留学、建明外语、燕定美中教育、中国国际教育信息网等提供游学教育服务的国内主要教育中介机构和信息提供机构,都派出高层人员参加,显示出对这一新现象的重视。同时新浪网、搜狐网、北京青年报、新京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图书商报等多家媒体也参加了此次游学现象研讨会。
与会的专家纷纷指出:游学教育是一种日渐成熟、返回教育与学习本质的教育模式。教育的本质在于成材而非获得文凭,学习的目的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非空洞的理论学习。中国的平民教育始于孔子,当时孔子即率领诸弟子游学列国,注重“知行合一”。游学的本质和目的如出一辙,不求文凭,不为镀金,不分年龄,不限地点和时间,但求提高个人开放的视野和素质,在形式上也区别于包括留学在内的学校正规教育,更注重实践和跨文化体验式学习。
在研讨会上,我也提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重要性,中国人并非没有条件游学,关键在于要确立游学的意识。2007年中国出国旅游人次已经超过3000万,很多家长自己经常国内国外游,可能没想过带着孩子短期地“游一游”、“学一学”。如果一个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了出来,很难成为真正的人才。经济条件不充裕的家庭可以选择在国内游学,关键在于有没有游学教育的意识,何况在寒暑假展开也不影响正规教育。
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国际部主任刘婷在研讨会上透露, 2005年在新东方前途出国报名游学的孩子只有30来人,到了2008年达到2000多人,游学市场增长迅速。
燕定美中教育总裁高燕定先生认为,游学不应局限于青少年。成年人也应该出去游学,开阔视野,持续自我提升。公司应该给员工提供走出去看一看的机会和资金支持。这对于个人人生的开放、公司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澳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英国留学中心业务总监孙南说,游学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让孩子在确定留学国家之前有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实地感受真实的语言环境,了解不同的人文历史、文化背景,从而准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留学的国家。“游学”可以作为留学的预热功课,提前让孩子获取将来留学的一手信息,让学生自己判断能够适应或更喜欢哪一个国家的教学方式和当地的留学环境。
建明外语学校校长叶建明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游学有利于孩子摆脱网瘾、开阔视野。在游学过程中,看到中外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国外的先进的文化、外语沟通交流的重要性,自然就激发了孩子学习外语的兴趣,孩子会主动走上学习的正途。
中国国际教育信息网CEO文亮在研讨会上表示,游学的本质就是不求文凭、不为镀金、不分年龄、不限地点和时间,但求提高个人开放的事业和素质,在形式上也区别于包括留学在内的学校正规教育,更注重实践和跨文化体验式学习。
《我带安琪安东游学世界》这本书,是我18年来抽空坚持带子女游学教育的总结,我坚信:带你的孩子游学当地,然后国内,有条件也可以游学世界,关键是不仅是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让他成为一个知行合一的人才。《我带安琪安东游学世界》是一本通过我自己亲身实践谈游学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书,由东方出版社2009年推出,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燕定美中教育总裁高燕定、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中文》版主编刘菲和浙江卫视留学频道总监任溯等知名教育人士也都联袂推荐。
“游学教育”目前在西方已经是一种很普及的教育方式。欧盟1987年就设立“伊拉斯谟”计划,截至2004年推动了31个国家、120多万名学生到国外游学3个月到1年。德国教育部长埃德尔加德。布尔曼2008年11月在其大学校长联席会议上甚至表示,将来至少要把20%的德国大学生送到外国大学“游学”一个学期,这样才能培养出大量适应全球化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和媒体都表示,随着中国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的全面扩大,“游学”必将成为中国新兴教育潮流,因为正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中文》版主编刘菲所说:“中华民族的下一代有条件也应当成为具有宽广视野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