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艾迪留学:“平价留学”不会成为主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6日 23:08   新京报

  •1.  对于计划留学的同学和家长,能否给一些具体的逛展建议?

  对于逛展的同学和家长,如果对于自己想留学的国家和学校有一些背景的了解和研究,比较好。这样逛展的同学就可以有的放矢的问一些深入的问题,比如想学的专业开设什么课程,学校是否提供实习或带薪实习的机会,毕业后就业前景如何,怎样提高自己申请到奖学金的几率等;而不是停留在一些表面上的问题,比如准备什么申请材料,要不要提供GRE/GMAT/SAT等。对于留学意向国家和学校明确的学生应该尽可能提供全面的申请材料,争取现场申请现场面试,不仅有机会从大学参展教授或大学代表获得免申请费的优待,而且自己得到录取信的时间也比较快。

  
  2. 您认为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留学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金融危机对于想要留学的学生反而可能是利好,因为主要留学国家(英美澳加)的汇率下降,因而留学费用也下降了。目前选择留学,也是一种比较好的人生规划和理财规划:利用学费相对便宜时求学,等金融危机缓解或消除时找工作。

  就留学美国而言,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美国的经济疲软,使各美国大学纷纷大幅增加国际学生录取份额。可以预见的是今年美国奖学金的发放额减少,竞争非常激烈,各大学更欢迎自费留学的申请人。

  就专业而言,选择金融商科专业的申请人可能会减少,而选择工程,理科,环境,物流,传媒等专业的学生会增加。这一两年,留学学生的专业选择已经趋于理性,申请人考虑到将来就业的竞争,已经在规避一些过于饱和的专业比如计算机和商科。

  当然金融危机也影响了国内有些家长为孩子预留的资金储备,特别是一些在股票,基金方面投资的家长。也建议学生在择校时选择一些可以提供比较多的带薪实习机会的学校,这样不仅增强了自己将来就业的竞争力,也在经济上给家里减轻了负担。

  3. 近几年,留学不再是“王谢堂前燕”,逐渐“飞到寻常百姓家”。您认为“平价留学”是否会成为留学的主流?

  我认为“平价留学” 不会成为留学的主流。留学就不可能是“平价”,如果这个“平价”是针对普通的工薪阶层而言。据报道,在中国上大学,普通高校学费在RMB 4000-6000,生活费RMB1000, 一年的花费近万元。中国普通家庭已经感觉到孩子的教育支出,尤其是高校阶段是一大笔开销,感到很有压力,就不用说到国外学习了。而美国一些大学明确表示,不鼓励家庭不能承担留学费用的学生到美国留学。而国际留学生如果想要拿到学校的录取或I-20表,也要向学校提交银行存款证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留学签证方面,经济实力是非常重要的考察点之一。
  4. 什么样的人适合留学?留学规划什么时候做最合适?

  一般来说,愿意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学子都可以去留学,不论是读本科,研究生或者高中。当然独立性和学习主动性都比较强的学生到国外的适应期比较短,独立性和学习主动性较弱的学生适应期比较长,不独立不主动的孩子会感到压力很大,可能坚持不下来。

  留学当然也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家庭经济不富裕学习非常优秀能力强的同学,可以争取申请美国的较高的奖学金。学习成绩不好能力一般的同学对于大学的排名和奖学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要求,也要平衡全面的考虑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各种排名,以及学校的地理位置,学费,提供实习/带薪实习的机会,中国留学生人数等因素。

  留学规划当然是越早越好。比如想要申请美国的本科,高一就要有留美的想法并参加一些语言考试培训,高二参加各种语言考试(TOEFL或雅思或SAT),高三提交申请,这样既不会耽误高考,也可以在拿到几所学校的录取时有时间比较和考虑。想要申请美国本科全奖或前综合实力和排名靠前的大学,提供SAT成绩有时是大学申请时的必要条件,有时是申请者胜出的优势。众所周知,SAT在中国暂时没有考点,学生一般要去香港或其他亚洲国家参加考试,所以提前规划提前网上报名非常关键。

  最后,同学们也应该尽量选用各个大学设在中国的驻华代表这个便捷通道。大学驻华代表由海外院校直接委派,直接代表学校常驻中国,负责协助院校在中国开展市场推广和招生工作。这些驻华代表可以从学校争取到比较晚的申请截止日期。在他们的指导下,录取的速度比较快,学生还可以得到院校,课程,奖学金,接机,住宿等方面最直接和权威的信息和服务。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