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简单平凡乐陶陶
她们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们情感细腻,自信,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敢于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执著付出。她们也许没有创业者的那般成就辉煌,但她们的简单和普通却给予笔者更多的感动。
陶陶就是这群女海归中的一员。
“我只是个简单又普通的海归,要采访我?”第一次联系陶陶的时候,她有些惊讶。
2003年,陶陶从国内大学毕业,2004年底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学习会计,2006年8月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一家金融网站做财务专员。作为一个上世纪80年代出生、在留学日益普遍的年代出国求学、之后又回国就业的女孩子,陶陶确实再普通不过。
“2004年去澳大利亚,那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飞机在新加坡停留时,别人都去附近购物,我坐在那儿都不敢动。”陶陶说起当时的情景还觉得很好笑。
“好多人觉得出国的孩子肯定都是娇生惯养,家境特别好,其实真正有几个出去不吃苦、不受累?记得我刚到澳大利亚时,一个人都不认识,什么都要从头开始,一年半的时间搬了4次家,全部家当都得自己扛着。那时特别想家,每周都给家里打电话,一到期末就早早订了回家的机票,那真叫归心似箭啊!不过待久了,朋友多了,也就慢慢适应了。”
2005年,陶陶回国后本想好好过个寒假,偶然看到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在招聘实习生,便开始了3个月的实习。“当时事务所特别忙,正好赶上很多单位要年审,我被派到一家公司负责。在和这个客户共同工作的一个多星期里,他们很赏识我的能力,觉得我工作很认真,但也指出了我工作中的一些缺点。这次实习,我积累了很多经验,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回到学校后,为了弥补不足,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拼了命地学”。“那时大家住集体公寓,回来爱聊天。”陶陶想起当时的自己还忍俊不禁,“我每次回公寓总是偷偷摸摸的,生怕她们来找我聊天。要不就是避开聊天高峰期再回去。”
2006年初,陶陶即将毕业,却为要不要留在澳大利亚犯了难。最终,恋家的她还是选择了回国,成为海归潮中的一员。那时国内的就业市场竞争已经比较激烈,而且随着海归人数的逐年增长,国内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海归的特别优待已经不太多。
“很多海归回国后找工作也是到处跑招聘会、递简历,跟国内毕业生其实没什么差别了,而且就业后的待遇也比别人高不到哪儿去。当时像我这样的普通海归多的是,又没什么工作经验,形势其实挺严峻的。”于是,陶陶决定去原来的实习单位再积累些工作经验。这样过了半年,有一天中午,她实习时认识的那位客户突然打来电话,介绍她到现在工作的这家金融网站。从自己出国到实习、再到找工作,陶陶说自己一直走得挺顺的。但在这一帆风顺的背后,她的执著与努力,恰恰验证了那句老话——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到下个月底,我就工作整整两年了。之前也有去其他公司工作的机会,但都被我谢绝了。我喜欢这份工作,虽然工资不一定比其他地方高,但工作得很充实,这就足够了。”(林琳)
“女唐僧”也能念好经
唐僧也是“海归”,对不?
目前,我国留学生的男女比例日益平衡,越来越多的女性也漂洋过海取得一身“真经”,堪称现代“女唐僧”。
但优秀的“女唐僧”依旧难得“正果”。应聘时,许多老板还是会因为她们简历上的“女”有所犹豫。同等条件下,企业通常优先录用男性,对女应聘者较为挑剔,学历高、具有留学背景的女海归也不例外。
用人单位招聘女性的顾虑往往根源于不愿意承担生育的社会成本。女性怀孕生育会耽误时间,之后的精力和时间也会被家庭分散。同时,部分用人单位也常常错误地将“优柔寡断、缺乏理性、缺乏冒险精神、逻辑分析能力差”这样的词和女性职员画等号。
的确,工作本身是非常理性的,女性的感性思维较强。但传统的偏见有时成为用人单位的框框。其实女性也拥有一些男性所不及的优势,例如,女性形象记忆较好,想象力较为丰富,尤其在语言能力、理财等方面上比男性更胜一筹。而对于女海归来说,女性的劣势早被广博的专业学识、良好的学术背景、长远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能力所淡化;在国外独立生活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也让这些“女唐僧”的性格更加坚毅和自立。她们善于与人沟通的优势格外明显,也容易与外企这种跨文化的环境融合。
目前,在现代职场中活跃着许多女海归的身影,她们出色的业绩令众多男性刮目相看。更有许多女海归自主创业,女性独有的魅力在团队管理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事实证明,“女唐僧”一样能念好经。
当然,结婚生子,人之常情,女海归也一样。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她们还要付出更多心血来照顾家庭,某种意义上她们比男性的压力更大。请给她们多一些关怀,少一些歧视。同时,我们也呼吁法律能更加完善,以抵制性别歧视和潜歧视,赋予这些优秀的“女唐僧”更多的机会!(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