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本文选自《淡淡紫》的博客
以前总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没有太多的感受,这次美国之行的亲眼所见,让我不得不发出一些感慨。
一、心态
白领。身处发达国家的他们,似乎已经不用再拼命工作,对于工作和生活,美国人分得很清楚,工作的时候不做无关的事,下班以后决不再考虑工作。一周的五天过后,他们想的大概全是怎样去休闲,出个海啦,冲个浪啦,跑步、骑自行车、一家人出行,去迪斯尼、去拉斯维加斯……他们的休闲方式特别多。
驾驶。美国人开车简直就不是一般的规矩,他们不争不抢,只在自己的车道上行驶,不会因为另一车道上车少了就插过去,必须要并道的时候会早早地打开转向灯,等到后面的车让了再并过去,而后面的车如果看到前面的车打灯了,多数是会让开的。所以说在美国开车真是超级简单啊。另外有好多路口并没有信号灯,只是树个“STOP”的牌子,每辆车开到这里都要停一下,谁先到的谁就先通行,根本不会有人抢路,更不会堵车。
老人。在我们国家,退休年龄六十岁,女性五十五、五十,现在好多单位搞内部退养,大部分五十岁左右就已经退居二线了,甚至有些四十多岁就呆在家里。所以人们普遍在五十岁左右就成了“老人”。美国因为人工少,法定退休年龄比我们要晚得多,可能也没有内退、二线这些说法。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我们定义的“老年人”仍在工作,比如说飞机上的空姐,甚至看起来和我母亲的年龄差不多,还有一些公园、高速路的指挥、收费、营业员这些岗位,也经常不是年轻人。但是有一点,这些人看起来工作得都非常认真,非常敬业。
乞丐和无家可归者。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虽然这些年提所有制形式提得少了,但是我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东西抹不去。这样的国家里,贫富差距肯定是非常大的,有那么多的富人,当然会有更多的穷人,加之经济危机造成的失业率升高,乞丐和无家可归者的队伍就扩大了很多。象旧金山这样四季如春的地方,肯定会汇聚众多的无家可归者,他们大概都是因为还不了银行贷款而被收掉房子的,但是从他们脸上,似乎看不到焦虑。而在旧金山街头遇到的一个乞丐,更让人生出一点敬佩之情来,他站在一个橱窗前,摆了一个机器人坏掉的动作,身体前倾,一只手抬高,另一只手握着一个纸杯,一动也不动,开始我们以为是个假人,再仔细看,发现他眨了眨眼睛,这才意识到他在乞讨,妹夫给他两美元,他又模仿机器人跳舞的样子活动了一会儿,然后再停到原来的动作上,继续乞讨。那天天特别冷,但一直到我们返回的时候,看到他还站在那里,饱经苍桑的脸上透着一股认真劲儿,鼻尖上还挂着一丝清鼻涕。我觉得那不是在作秀,而是对于不劳而获的一种反抗,挺佩服他这种心态的。
二、教育
美国人一家有三四个孩子是很正常的,而且年龄也比较接近,当然这是我们看到的,至于那些丁克家庭,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旅途中,经常看到一对夫妻带着几个孩子,孩子们很独立,大一点的自己背着小行李袋,自己走路,自己吃东西,一两岁的躺在婴儿车里,只有尚不会走路的小婴儿才会在父母的怀抱中。
在旧金山的海滩上,我们曾遇到夫妻两个带了三个子女去玩,停车以后,两个大人拿了自己的东西就兀自坐下来晒太阳聊天了,孩子们跟在后面,每个人都抱了一个箱子,里面大概是自己收拾的东西,因为人小,东西一次拿不了,他们来来回回地跑着,最小的一个也就三四岁的样子。这种情形在中国大概是不可能见到的吧?
再看看我们这一行人,五个大人带着一个八岁的孩子,她跑的时候怕她摔倒,她闹的时候怕她碰到,她不吃饭的时候大家都跟着着急,她耍小脾气的时候总会有人出来哄一下,她想做项目的时候大人替她排队,她脱下来的外套总不在自己手上……惭愧啊!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确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出来。为什么现在八O后、九O后受到社会普遍的关注?因为独生子女的一代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你无法不让家长去宠溺孩子,因为一家总是要有四五个甚至更多的大人面对一个孩子,即使再开明的家长,与美国的父母相比,也不敢称不溺爱孩子。
说到对孩子的教育,我感觉美国的父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中国的父母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样以来,付出得多,要求得多,对个性方面压制得也多。自己为人母之后,才发现身边有这么多操劳的父母,接送孩子上下学、陪孩子学特长,能为孩子做的几乎都想到、都做到,孩子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如何和国外的孩子竞争呢?
行程的后一半开始,女儿做事增加了很多独立的成分,大概她也觉得在那样的环境下受到众多人的照顾很没有面子。而我,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无论如何,对孩子,要最大程度地放手才行。
另外,美国的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经常看到小小的婴儿是趴在父亲宽大的怀抱里的,而中国的父亲们正在忙于工作、忙于应酬,他们没有太多时间去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是个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