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开放首批赴美留学生:新时代到来了

颜大椿教授在北京家中
颜大椿教授在北京家中

  见到颜大椿教授时,他正忙着整理学术材料。已经退休4年多了,年近73岁的颜教授没有闲下来,“想把这些年的研究做个总结。” 回忆起31年前那段留学经历,他的脸上溢出笑容,往事历历在目。

  ●获得留学机会很意外

  “完全很意外!”1978年9月,颜大椿刚把才满半周岁的小孩送到母亲家,就接到通知:下周参加英语考试。随后几个月发生的事情,让他踏上了一次影响终生的旅途。

  在上海出生的颜大椿就读于北京大学原数学力学系。1958年,由于系里的空气风动实验室刚刚启动,人手紧缺,还在念大三的颜大椿自学修完了大四的学分,提前毕业,留校工作。

  在北大工作20年后,踏入不惑之年的颜大椿通过了新的英语考试。“笔试估计刚过60分,不过我的口语得了满分。”他说,因为父亲在海关工作,从小家里有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自己的口语一直都不错,在工作中也需要研读国外论文,所以英语一直没落下。

  英语考试结束半个月后,颜大椿接到通知,成为首批赴美留学生中的一员。随之是体检、政审,到语言学院培训。“培训不仅仅是外语,还包括到外国后,在生活、工作上应该注意什么。”

  1978年12月,访问学者团一行52人乘飞机前往美国。正值中美正式建交前夕,访问学者团的到来吸引了美国媒体的目光。“当时我们在肯德基吃鸡腿、在超市买东西都会被拍照,第二天就见报了。”颜大椿回忆说,交织着兴奋与困扰,他的留美生活开始了。

  ●从师流体力学权威

  1979年初,访问学者们分别在华盛顿大学和乔治敦大学进行3个月的英语培训。期间,美国总统卡特接见了他们。5月,颜大椿进入霍普金斯大学,开始了在美国3年零8个月的进修生活。

  由于研究方向的变化,颜大椿先后在美国3所大学师从3位教授。“他们可以说是当时美国流体力学的顶级学者”,颜大椿表示,能与学科顶级学者共事,非常幸运,学到不少东西。

  “美国的大学给人很大的自由度,同时也意味着要学更多的东西。”颜大椿的研究方向是流体力学实验。到美国学习,他不仅要懂得计算数据,更要学会使用各种仪器。“他们非常尊重个人的意见,注重交流思想。”一到霍普金斯大学,导师Corrsin教授问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想做什么?那时,颜大椿一心想完成出国前研究的选题,也就是研究周培源教授提出的各向同性湍流问题。在实验中,他发现当时流体力学最前沿的问题是大尺度湍流研究,于是在第二年转入休斯敦大学,投身Kovasznay教授门下。可惜,由于导师不久去世,这项研究终未完成。

  1980年8月,颜大椿转到南加州大学,跟随Laufer教授研究湍流噪声,直到回国。“在南加州大学的时光是我留学生活中最兴奋的阶段。”不到一年,湍流噪声实验有成果了。1983年,这个实验结果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流体力学》杂志上发表,之后被业界权威人士多次引用。

  由于在休斯敦大学和南加州大学都获得对方资助,颜大椿在美国的时间更长一些。即使这样,他一次也没有回家。“那时候只能写信,一封信要三四周才能寄到。”颜大椿说,虽然想家,但还是觉得学到东西、取得成果更重要。他经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很多时候,吃过晚饭到办公室处理数据,一干就到凌晨两三点。”

  ●把学到的运用于教学实践

  1982年回国后,颜大椿继续投身流体力学的教学和研究事业。“回国不久,我用英文给学生上了一堂湍流课。”颜大椿说,“效果不错,学生都能懂。”

  在美国,颜大椿也没有关在实验室里。“到各个大学去看实验室、看仪器,美国东西南北我几乎都跑遍了。”他说。他汇集3年多在美进修的学习内容和心得,写成了一本《实验流体力学》,该书已经成为流体力学专业的博士生用书。

  “回国后,觉得自己的学术眼光有些转变。”颜大椿说,在美国的时候才发现,以前在国内读到的学术文章常常是别人咀嚼过的东西,并不是最前沿的。赴美3年进修,使他可以与流体力学的权威们在同一平台交流。“可以了解他们的原始思想,了解他们研究的困惑在哪里。”此后,他更加关注学科最基础性和最前沿的问题,甚至可以指出一些教科书里的错误。

  说起在美国留学的最大收获,颜大椿认为,是一种学术的思想。“我的导师Laufer说,在一件新的事物面前,所有人都是无知的。这句话对我影响非常大。”

  如今颜大椿正忙于整理材料,成文成书。“我想把流体力学中几个基本理论的矛盾提出来,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些指导意见。”颜大椿说,“赴美留学这段经历对我人生道路、学术思想都有决定性的意义,感觉是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留学 美国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