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翁妈妈: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像“风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0日 16:46   新浪教育

  很多学琴的同学目标就是钢琴考级,十级考完后就放掉了。我们认为通过学琴是提高艺术修养和陶冶情操,它是没有止境的,将伴随她终身。由于她坚持练习,琴艺不断巩固长进,在美国家庭过圣诞节的晚会上,她的一曲肖邦作品引来主人全家和亲朋好友的一片赞叹声。汶川地震后,她又把自己钢琴音乐会制成光盘进行义卖,筹款捐给灾区人民,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于主课学习

  媒体报道让翁其钊成了新闻人物。不少人希望翁其钊能为他们的子女传经送宝,有的人读了报道也认为是否成绩不是最重要,而是竞赛和课余活动很重要,因为报道没有在具体的学习成绩上多费笔墨。这是基于学习成绩好是前提,翁其钊在复旦附中理科实验班两年的各科成绩始终名列班级前茅,而且她不偏科,她的语文古汉语(在班级开过讲座)及作文议论文(作为年级范文)都很棒的,她的政治时事课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很强,这都为她参加校辩论队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哲学基础。平时她还喜欢阅读英文原版小说以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就说她高考复习准备,今年一月份她参加区里组织的高三模拟考,其中数学满分150分,物理144分。今年三月她已被复旦大学物理系自主招生提前预录取,综合考试成绩782分(满分800分)。

  她去美国就读的康州TAFT中学是全美排名23位的私立高中,课业很紧张。一年交流结束她的平均成绩达到A+。

  翁其钊能够叩开顶级大学之门,首先是她的硬指标没有短板,其次再加上她的竞赛成绩、艺术特长和社会活动能力。

  如果要讲她的成功有几点值得很多同学分享,一是时间管理,二是学习效率,三是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四是善于利用各种资源。

  她每周会根据学校安排和课程进度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分配,做到重点突出,主课和社会活动都不耽误;在TAFT中学学习的最后两个月,要参加校内考试、写论文,还要参加托福、AP课程的考试,她的时间是以半小时为一个单位来安排的。

  学习效率主要体现在上课听懂讲课不留知识盲点,精做习题力求真正理解,课外预习找准难点和问题,在学习上使巧劲事半功倍。理科实验班的同学都要做大量的习题,她也不例外。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数理化的基础很扎实,不少同学的文科功底也很好,他们班级就有两名同学进了复旦新闻系和法律系。任课老师评价他们班是“不像理科班的理科班”。

  知识的融会贯通体现在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上面。复旦附中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每学期开学,学校有多达几十门的选修课,文理兼有。好同学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如鱼得水。磨刀不误砍柴工,知识是相通的,基础越宽泛,发展的后劲就越足。

  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她在复旦附中进步最大的就是学会了利用社会资源和校友资源来延伸自己的资源网络,完善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

  我曾经和她一起总结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是“风筝”关系还是“鸟笼”关系。“风筝”关系是良性的:孩子是风筝,家长是放风筝的人。首先风筝自身的质量要好(内因),其次风筝飞上去要借助风力(外因),家长通过不断放松手中的线来调控风筝,让风筝既飞得高又不偏离方向。如果家长把孩子关在自设的笼子这块小天地里,样样包办代替,手拎着鸟笼摆布小鸟,这样的“鸟笼”关系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翁其钊的成长倾注着学校老师的心血,从长宁区新世纪小学、延安初级中学到复旦附中,她遇到了很多好老师,这次复旦附中的谢校长亲自为她写了推荐信。我们真诚地感谢这些辛勤耕耘的园丁,是他们教育培养了翁其钊。还要感谢很多关心翁其钊成长的热心人,为她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复旦附中培养出的好学生真的不少,今年耶鲁本科在上海录取了四名同学,其中复旦附中就有三名。每年复旦附中都为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学校输送不少优秀生。复旦附中是一所文理兼长的优秀高中,它的教育理念已经和国外优秀高中的先进理念并驾齐驱了,它与海外多个高中建立交流关系有好些年头,有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学校,交流的过程中也是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来的过程。翁其钊到TAFT中学读书能够马上适应那里的学习环境,而且每年派出的交流生都能在那些学校取得优异成绩,并在对方学校中名列前茅,为学校争得很多荣誉。复旦附中的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氛围,是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的保证。

  新浪教育:出国留学就意味着要远离父母和熟悉的环境,您近期有没有在培养女儿独立生活所需要的各方面能力?

  翁妈妈:女儿在复旦附中是住读,周末才回家。在美国交流一年的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和她同寝室的是来自匈牙利的同学,他们相处很好。在学校放长假期间,她独自拉着旅行箱坐火车、搭长途汽车实地参观考察了不少大学,也锻炼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我不为她出国后的生活操心。这次哈佛大学面试官给她面试时曾经提出一个问题:“你在美国交流学习一年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她的回答是“学会了求助”。是的,当你面对许多从未遇到的困难,怎么办?无论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上的困难。她善于同复旦附中在海外的学长们保持着良好畅达的联系,所以能够经常得到他们很多非常有效的帮助和指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