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艺术活动频出:感受身边异国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8日 11:38   21世纪留学杂志

  2009年新年刚过,本刊编辑部向部分在北京的驻华外国使馆文化处或他们驻华的文化机构发出了一封内容相同的采访函,请他们介绍各自代表的国家在中国开展的文化交流活动。

  不负我们的期待,春节前后,我们陆续收到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和韩国驻华使馆或文化机构的回函,法国文化中心、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韩国文化院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本刊记者参加了英国文化协会庆祝中英文化关系发展成就的发布会。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经常能得到以上机构的文化活动信息,并参与其中的相关活动,为此,我们感受良多。能与本刊读者分享他们在2008年的成果,更关注2009年中外文化的交流,是我们所希望的。

  歌德学院:第一个外国驻华文化机构

  2008年11月1日,一场历时12个小时的“歌德之夜”活动在北京著名的798艺术区举行。从下午2点开始到次日凌晨2点,中德两国音乐家演出、歌德范儿集市、歌德沙龙论坛、艺术装置、电影、舞蹈、互动戏剧、自助手工、运动会……各种活动热闹非凡。歌德学院和中国朋友一起狂欢庆祝歌德学院北京分院20岁生日,参与者还可以得到免费派发的特别款设计礼品。

  歌德学院是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交流的独立的机构,旨在发展国际文化领域内的合作,促进德国境外的德语语言教学。除此之外,通过介绍有关德国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德国形象。它成立于1951年,总部设在慕尼黑,在全球设有146家分院。

  1988年11月1日,歌德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20年来歌德学院不仅在中德艺术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中国改革三十年,尤其是在文化交流政策上取得巨大发展的历史见证。直至2004年,歌德学院北京分院是中国境内唯一一个获中国政府认可的外国文化机构。歌德学院在中国的活动主要包括德语教学、文化交流活动及图书馆信息服务等方面。

  开办德语强化培训课程是歌德学院北京分院成立时的第一项活动。目前,歌德学院除了开设按照德语水平划分等级的普通语言班外,还提供高度个性化的咨询和课程设置服务:面对专业人士的专业语言班、职业预备期语言班、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网上课程、其他跨文化方面的训练课程等等。每年歌德学院在北京和香港的德语班学员超过5400人次。歌德学院还向中国的德语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向大专院校的德语系提供教学咨询。此外,作为联邦德国官方的文化机构,歌德学院定期举办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的语言等级考试。

  1989年第一位从歌德学院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是当时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会主席,一位姓周的同学。当时的歌德学院图书馆提供的图书大约有13000册左右,包括德文原版的图书,以及在中国出版的有关德国的图书和翻译出版的德语国家的图书等。当时由于了解德国的其他渠道非常有限,很多读者来到歌德学院图书馆时可以说都是如饥似渴,那种热情是今天难以想象的。

  从1996年开始,歌德学院的图书馆开始了有关中德图书馆业交流方面的工作,有针对性地聘请德国图书馆方面的专家,组织了各种双方的报告会,交流会等,介绍德国图书馆在管理和读者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另外歌德学院图书馆还开始积极发展与中国各地图书馆的合作关系,相继在上海图书馆、北京西城区图书馆、西安陕西省图书馆、广州孙中山图书馆和重庆沙坪坝区图书馆建立了德语信息中心。

  歌德学院始终注重与中国社会题目紧密相关的文化活动主题,在20世纪90年代曾组织了伊门多夫画展、歌德《浮士德》首次排演及王蒙作品及译本朗诵会等一系列在中国文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2001年歌德学院邀请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来华举办系列演讲,更是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在筹划文化活动项目时,歌德学院强调与中国伙伴“文化合作”的首要性和重要性,加强了与广泛受众的跨界互动性,比如中国年轻创意一代对于德国当代文化的新锐需求。近年来,歌德学院特别注重长期的公众艺术教育推广,特别邀请了在中国文化界享有盛名的林兆华、吴文光、颜峻等艺术家合作,策划“德国大师对话”系列、“德国当代舞蹈戏剧艺术”、“德国当代音乐”、“德国当代电影”等等系列活动。

  法国文化中心:从文化到留学一站式阵营

  2002年,中法两国有一个协定:在两国互建文化中心,于是就有了落坐于朝阳区光彩国际公寓的法国文化中心。这里有3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有三层,它有三个主要功能。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合作参赞齐安杰(Alexandre Ziegler)先生指出,法国文化中心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文化、语言和学习。首先是传播法国文化,其中包括电影院,每天都会有法国电影放映,在这个电影院还会定期举办讲座,主要是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的。多媒体图书馆是非常重要的传播载体,里面包含了23000册书籍和资料、杂志,还有电子产品CD、DVD,值得一提的是,来这里阅读不需要任何花费。

  学习法语是法国文化中心的第二个主要功能,在中心二层的“法语联盟”是法语教学的基地,它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中法优秀教师共同授课。

  中心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为想去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提供一个咨询和帮助的场所——法国教育服务中心。去年,全国有10000名、北京地区有6000名学生通过法国教育服务中心,成功申请到法国学习。这里有专门的留学顾问通过预约的方式,一对一地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如何在法国生活。每年的3月14日是开放日,学生可以不用预约,直接来到这里咨询任何问题。还有一个团队是专门负责与法国大学联系,组织他们来中国招生。

  法国文化中心可以说每天都有活动,电影院每天放映最新的法国电影,多媒体图书馆天天开放,讲座每周举办两次。除了这些日常活动之外,每年都会有几次重大活动举行,如在每年3月举行的法语文化周(法语活动周),会邀请法语作家来中心举办讲座、做游戏。此外还有每年4-6月份的“中法文化交流之春”,法国文化中心作为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在各个演出场所举办100多场文艺活动。接着就是每年6月21日的“法国音乐节”,邀请乐队、歌手组织各种形式的演出。每年12月的第一周是“法国读书节”的日子,每次会邀请5-10位作家来中心举行签售仪式,举办讲座、工作坊,面向成人和儿童。即使那些不懂法语的人,也会被这里的内容所吸引,来到中心参加活动。

  在去年年底,法国文化中心迎来了一场非常盛大的活动——“欧盟电影节”,是与西班牙、意大利使馆文化部门合办的,这次电影节一共有27个欧盟国家带来27部优秀作品,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把许多欧洲电影推广给国内影迷们。以至于观众们找不到座位,两三个人挤在一个座位上观看,场场爆满。

  齐安杰先生希望在新的一年,法国文化中心能够被更多的人知道,虽然法国文化中心已经拥有了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访问数量,每年有20万人左右的流量,但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尤其是学生,参与法国文化中心举办的活动。

  美国使馆新闻文化处:致力于让更多的人熟悉美国文化

  “知道从哪里能免费直接得到美国和世界的最新信息吗?京广大厦28层。”在没有互联网的上世纪80年代,这句话迅速地在那些渴望到美国留学、了解国外信息的中国人中流传。

  北京京广大厦28层,是美国教育服务中心所在地,中心是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下属的一个对中国公众开放的窗口。至今,这里不定时地举办各种有关教育、文化及与美国相关话题的讲座。每周三的晚上,中国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到这里观看好莱坞最新完成的美国影片。

  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官季丽安介绍说:美国使馆新闻文化处旨在通过美国文化活动介绍给不同领域的中国受众美国最好的音乐、电影、美术、舞蹈、建筑、文学和所有其他方面的美国文化。“我们经常邀请美国艺术家和表演者来展示才华,并与华人艺术家和表演者进行文化交流。我们还计划引进当前遍及美国历史文化的作品,来自美国的美国文化专家在当地大学和其他组织作专题介绍。”此外,美国使馆新闻文化处网站也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美国文化和历史的信息,并与当前时事栏目相链接。

  季丽安说, 2008年,他们几乎每个月都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其中包括在使馆的“电影之夜”,嘻哈舞蹈三人组,包括美国电影学会获奖独立电影的电影交流计划,玛雅-阿祖塞娜乐队和通过提供音乐教授美国历史的钢琴大师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们针对北京奥运会提供了著名的美国乡村音乐组合盖特林兄弟和麻雀四重奏乐队、蓝草乐队的文化奥林匹克活动。

  在季丽安看来,组织音乐团体来华演出往往程序复杂且耗时,尤其是他们除北京外,还要到有美国领事馆的其它4个城市上海、广州、成都和沈阳巡演。然而,这种活动往往是最有意义的,因为观众的反响总是那么热情洋溢和感人。去年,文化处成功举办了一个名为“爵士桥梁”的项目,由爵士三人组和两个传统的维吾尔族音乐家在新疆举办了一系列的音乐会。新疆地区具有融合爵士乐和维吾尔音乐的传统,仅两天半的合练,美国爵士乐钢琴家、贝司手和鼓手,和维吾尔音乐家的声音相结合,成为具有独特性能的爵士和维吾尔音乐组合。现场人群雷鸣般的掌声说明,音乐能穿透所有语言的界限和建立共同理解的桥梁。

  另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是一个由美国驻华大使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共同主办的,题为“历史的瑰宝:爱德华·柯蒂斯和他眼中的北美印地安人”图片展。这次展览在北京、广州、成都、上海和杭州巡回展出。爱德华·柯蒂斯的照片中记录了80个北美土著部落1907年至1930年的宗教、艺术、礼仪和日常活动。这些照片深刻影响了美国人对美洲印第安人生活的看法。这次展览还帮助中国观众更好地了解了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和传统。

  季丽安说:今年,我们计划继续我们的目标,即通过一系列“电影之夜”的电影交流、在美国的亚裔美国人生活的图片展览、当代美国作家和用音乐对接美国历史等社会文化项目,来解释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我们一直致力于让更多的中国人熟悉美国文化的机会及途径。”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