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海归还是“海鸥”,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在“5·12”大地震后以各种形式奉献着自己的心智。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郦永刚教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去年汶川地震后,郦教授立刻组织抗震救灾专家咨询组从美国奔赴灾区,以最快的速度向国务院外专局等部门提交了多方面的建议。现在专家组当中的部分人还继续留在国内进行灾后重建工作。
“近年来国外十分重视加强抗震意识和临震自救知识的普及,譬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有研究报告指出,穿越加州的圣安德列斯断裂带在南加利福尼亚州的那段断层可能造成8级地震的威胁。所以在2008年11月,加州举行了全民地震大演习,参与人数超过600万,今年10月,还将再演习一次。”郦教授在电子邮件采访里回复说,“国内除了要加强地震预测研究以外,也需要在此方面加强对民众的教育。”
谈起中国在地震预测等方面的表现,郦教授说:“短期内临震地震预测是个世界性难题。70年代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曾走在世界前沿,当时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的辽宁海城大地震。但我们不能让一次预报成功成为包袱,背上30多年,越走越慢。既要看到我们在复杂的地震成因、发生时间预报成功等方面还有很长很艰辛的路要走,也要看到国际速度。”
郦教授在灾后直接参与了中国地震局汶川地震科考工作,目前许多项目的合作还在进行中。“我会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在这项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上有所突破。这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责任。”他表示。
已经归国的海外人才也同样在努力着。
上世纪80年代留学德国的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尹学军博士是振动控制和防震减震领域的专家。
三维隔震装置是由钢弹簧和阻尼消能器组成,在地震时可以使建筑物所受到的冲击作用降低50%-75%,通过隔离衰减将大震“变为”小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防震技术之一。在美国、阿根廷,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民居和学生宿舍,并且经受住了考验。
汶川地震中许多房屋因为经受不住垂向的地震冲击而在瞬间垮塌,这深深地刺痛了尹博士的心,他决心要大力推广该技术。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隔而固公司捐献了一套价值200余万元人民币的三维隔震装置,优先选择学校和医院作为示范项目。
“三维隔震装置作为房屋抗震设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学校、医院等重要公共事业机构涉及到太多的家庭,这些机构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尹博士说,“目前我们公司正在加大技术、资金投入,以降低该设备的生产成本,使更多处于地震带附近的建筑物能够用上先进的房屋隔震技术,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郦永刚和尹学军,两个不同科研领域的代表人物,相同的是:他们都将自己全部的心智投入到防震事业中,并用责任鞭策着自己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