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典:盘点留学回国后的五大不适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4日 14:45   新浪教育

本文选自《启德教育集团》的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1. 过路口的时候不看车:去过欧洲的几个国家,车辆在遇见行人的时候都会主动停下,因为司机认为行人是弱势,容易受到伤害。这种现象在中小城市更明显,即使你闯红灯了,司机也会很耐心的让你先过(不过不要尝试在巴黎闯红灯。)所以,听说一位朋友回国不到一个月就被车撞进了医院,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稀奇。北京车多人多,自己还是努力学乖一点儿。

  2. 语言系统混乱:记得刚回国买地铁票的时候,我站在售票窗口一言不发的看着售票员大概有6秒钟后,好不容易想起来该说什么,脑子里转的全是法语。在法国生活了1年多,习惯了用法语买东西,一时间还真难转过弯来。平时想个问题的时候,脑子里转的却又都是英语,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语言都是英文,所以经常和朋友们同事们谈事情的时候难免的也要用英文表达自己,感觉这样会让别人不舒服(可能很多人都想,小样儿,你不就是出了个国么,显摆什么),便努力的抑制住使用其他语言的冲动。于是乎,很多时候,我要在脑子里寻找上半天相应的中文,结果往往吞吞吐吐,词不达意。

  3. 总是想把餐具擦干:不知道欧洲人怎么想到的,餐具洗完之后都要用布擦干净,很麻烦,但是感觉很好。于是自己也慢慢养成了擦餐具的习惯,不过到处也买不到擦餐具的布,我也只好让我的盘儿啊碗儿啊自己晾干好了。

  4. 总是把价格换算成欧元:都回来多日,买东西的时候还总是习惯把价格换算成欧元,一瓶康师傅酸梅汤只要3毛钱,打一次车起价才要1欧元(比在国外坐公交还要便宜),去家乐福的时候最开心了,买啊买啊买好多才要十几欧元。

  5. 总是嫌餐厅太吵,城市太挤:似乎每家餐厅里都会有几个人可以旁若无人的大声讲话,或是劝酒的,或是大笑的,或是感慨人生的,或是彼此恭维的,或是抱怨家常的。不管你坐在哪个角落里都可以分享到他们的谈话,以至于餐厅里的其他人不得不也扯着嗓子说话,对面的朋友才能听见你说了什么。在北京,不管你到哪里,你面前都是一堆人的后脑勺,地铁、公交车和商场是最让人心烦的地方,你被挤被撞都是不可缺少的经历,如果没有人跟你说对不起,你也丝毫不必动肝火,谁让我们都生活在这个拥挤的城市里。吵闹和拥挤是否是北京繁荣发达的脚注呢?怀念欧洲餐厅里嗡嗡的谈话声和细碎的餐具的声音,永远有座位的公交车,抬头就可以望见的连绵的雪山,没有几个人的公园也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宽敞舒适的火车车厢里还有很多座位是空着的。

  现在已经习惯了碰到人的时候说对不起,不再说Pardon,没事儿翻翻《论语》和报纸,不时的也是妙语连珠了,只是再也看不进去翻译过来的英语文章,偶尔看了部伍迪艾伦的《午夜巴塞罗那》之后又开始了Thinking in English的坏习惯。

  我晾干的盘子放在厨房,没多久就落上了灰尘,每次用之前,还是要用水冲一下。

  猛然有一天,我想到自己的工资也才几百欧啊,于是再逛家乐福的时候就要收敛一下,能坐地铁就不打车了。不过法国家乐福里的奶制品和肉类似乎都比国内便宜,最离谱的是奶酪和黄油,同样的东西,在国内要比国外贵上一倍还多。哈哈,想到在中国的法国人们,大概也会理解我在法国花15块钱人民币买1斤豆腐的心情了。

  渐渐,我也少出去吃饭了,或者花多一点钱去人少的餐厅,谁能够抵御得了中华美食的诱惑呢?最近也都听说国内食品安全的问题,我也正考虑似乎该回到农村自己种地,既可以躲避大城市的污染和吵闹,也可以吃上放心的食品,多活几年了。说不定种出个绿色食品的品牌来,让大城市的人都吃我种出来的蔬菜水果,我也就发财了。

  哈哈~~美梦中,no interruption。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