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出国留学,应该得到什么?这是一个困扰着无数“留学人士”的话题。前不久,上海某知名企业劝退了刚聘用不到三个月的人力资源经理。此人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管理学硕士,满口纯正的美式英语常把同事吓得一愣一愣。公司劝退他的理由很简单:此人除了会说“洋文”之外,其实际工作能力与公司的要求相差甚远。
跨出国门≠成功留学
出国深造,无疑是一项带有前瞻性的教育投资。楷博教育(Kaplan)中国区CEO周涌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出国深造应“以终为始”,而实际上,在做着留学梦的众多“准留学生”中,更多人是“以始为终”而非“以终为始”,盲目乐观。出国前,他们怀着对海外生活的一种“柏拉图式”的憧憬,比较着大学的排名,盘算着专业是否热门,关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手,签证能否顺利过关……一旦拿到录取通知书,取得签证,他们就像完成了一件历史使命一样,长舒一口气:我成功了!
拿到录取通知书、取得签证就意味着成功了吗?事实上,当他们走下国际航班,踏上异国的土地时茫然的感觉早已取代了初到异国的欣喜。学习上、生活上、文化上巨大的差异让他们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4年或者3年的大学本科学习生涯虽然谈不上转瞬即逝,但毕竟教育时间有限,等到他们适应过来时,已经进入了学业繁重的时期,各类考试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了他们的头上。或许最后侥幸地挺过来了,可面对今后的人生发展四顾茫然。“如果说出国留学好比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赛跑,有人虽然跑完了所有的路程,却忽略了两旁的风景。”
留学,应走出校园“孤岛”
再来看看那些“海归派”,他们有的通过海外深造,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地说是更加职业化、规范化了;而另一些人却变化不大,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在国外的经历不同。
成功者能够较好地领悟留学的本质,积极吸收西方教育的菁华部分,融会贯通不同文化的特质,成为时代的优秀人才。相反,那些当初盲目乐观的人,由于缺乏准备,在国外很少同当地社会的各方面沟通,基本上是生活在校园的“孤岛”里,甚至仅仅是在中国留学生的圈子里。毕业后也没有主动去接触当地社会,更不用说融入当地的文化,几年留学生涯弹指即逝,当他们如愿以偿地获得文凭后,除了多了一个“海归派”的身份外,几乎毫无改变。
因此建议同学、家长一定要在出国前先规划好,而且要具体到细节。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留学生出国后,遇到的问题并非只是语言而已,还有就是西方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中国是以教师为主。当老师问及个人观点时,通常情况下西方人都各抒己见,而中国学生会觉得茫然,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去接受别人的观点。比如说,写对议会制度的看法这篇文章,中国学生会花大量篇幅去描述何谓议会,因为书上对此有大量的文字描述,因此被西方人误认为抄袭。西方的文章要求表明你的观点,然后自己要能够自圆其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我们的学生从小接受的是中国的文化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注重课本知识学习,注重吸收教条,而西方教育培养的学生更注重自我表达,注重交流技巧,注重创新思维。因为有着这巨大的文化差异,没有准备好的留学无疑是在拿自己的前途作一次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