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童大焕:如何让百万海外人才流回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3日 12:53   新闻晨报

  高中生抢滩“洋高考”,留学人数持续增加,留学生年龄越来越小。多方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有专家为此呼吁,吸引人才回归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可以用开放双重国籍、公务员系统引进更多海外人才等办法吸引人才回归。(《广州日报》7月21日)

  其实,这种情况早几年就已经出现,当时还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说是国外在中国实施“人才掐尖”,把我们辛苦培养出来的拔尖人才都掐走了。前几年数据显示,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

  这个问题应该辩证地看。一方面,许多人才出国,包括留学生低龄化,到国外掌握先进观念和技术,也是好事。某种程度上可视为我们的“人”到海外掐尖,掐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和先进理念。他们中只要有三分之一的人最终回国,就有可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变化。中国互联网事业的最早创业者绝大多数是海归,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事实上,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此前一篇报道,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2年底,中国已有超过58万人出国留学,目前共有15万多人回国工作,另外16万多人毕业后在国外就业,约27万人正在海外就读。就这个数字来说,我国留学回流比例达到了近50%。近几年留学人数激增,今年有可能突破30万人,但随着国内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回国的人数同样会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我们对待人才问题也要有全球观念。即使留学生不回国,他们可能也一样在为国家做贡献。他们汇给国内亲人的款项可能比他们在国内能得到的所有工资都多。而他们回到国内,也同样有可能是在为国外资本服务。其中的界限是很难区分的。地球正在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村落,“人才战争”、“技术战争”、“观念战争”的“战争”思维应逐渐让位于自由合作与公平竞争的理念。而从最古老却又最先进的国家观念——“国者,民之利也”的角度看,国家的根本还是人本身,一个国家的人能够走向世界,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本身就是值得鼓励的事。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犹太人,他们在长达两千年时间里没有自己的祖国,这使他们更完全更彻底地融入世界各地。1901年到2001年间的6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犹太人或者说犹太裔就有152位,占获奖总人数的接近四分之一。而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不到0.3%。另有一个说法是:世界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的财富在自己的脑袋里。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再者,人尽其才的前提是自由和公平竞争。以是不是海归论人才,本身既不公平也不科学。是不是人才最终要由市场检验,平等的竞争环境才是人尽其才和人才辈出的最优质土壤。

  一国一地之竞争,归根结底是制度和人才的竞争,而制度尤为关键。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更开放的心态和视野,比如可以考虑让世界一流大学到国内办学,使更多的人才拥有全球观念、掌握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先进技术。还比如,我们应逐步改变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的局面,让人才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否则,即使人才都回归,也是金子放错了地方,其价值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实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