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邓小平:决定一生命运的留学生涯(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1日 13:01   新浪教育

本文选自《珠海留学》的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留法时期的邓小平
留法时期的邓小平

  2009年7月29日12时30分,邓小平的夫人、中央军委办公厅原顾问卓琳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笔者在悼念卓琳老人的同时,回顾与她相濡以沫五十八年的夫君——邓小平的留学经历,认为这段经历虽然没有让邓小平学业有成,但却在多方面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大征兵,劳动力严重缺乏,15万华工赴法国从事军事劳役。法国人认为:大批的华工不仅帮助打仗,日后也可以帮助建设,这就需要教育。而蔡元培、吴玉章等人也想到,可以用勤工俭学的方式来使华工掌握法国先进的技术,这对回国发展大有好处。中法双方一拍即和。1916年,成立华法教育会,引领留法勤工俭学洪流。从1919年到1920年,全国有1600-2000多人赴法勤工俭学。达到了空前地步。他们中有蔡和森、周恩来、向警予、李立三、李富春、陈毅┉┉等等大批人们熟知的英才。勤工俭学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准备了自己的卓越的领袖人物。在这风云激荡的岁月里,邓小平也卷入这个潮流的,开始决定其一生命运的留学生涯。

  邓小平(1904.8.22-1997.2.19),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原名邓先圣,5岁进私塾发蒙,学名邓希贤,后转入新式小学。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8月27日,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学习,邓小平等83名毕业生,出太平门登上了“吉庆”轮前往上海。1920年9月11日,邓小平登上了法国邮船“鸯特莱蓬”(Andre Lebom)号。10月19日,邓小平于抵达马赛。开始了在法国的生活。

  邓小平到了马赛后,随即前往巴黎。为了节省开支,邓小平就和他的叔父邓绍圣等二十名同学一起来到了位于法国西部的诺曼底“巴约中学”补习法语。对于只有15000人的巴耶来说,一下子来了十几个中国学生,在当时的确成了新闻。按照原定计划:他们必须继续学习法语,等到掌握了充分的法语知识,再学习正常的中学课程。不过,由于经济困难,邓小平在这里只读了5个月的书,这5个月是他在法国勤工俭学过程中最长的正规学校学习生活。

  1921年3月13日,邓小平在巴约中学读书的中国留学生一起离开了学校,回到巴黎哥伦布华法教育会,求助不成。半个月后,他和邓绍圣等十一人作为散工,来到法国南部的克娄梭城,进入克娄梭城钢铁厂,成为一名工人,从事特别繁重劳累的劳动。而后不久,邓小平又回到哥伦布华法教育会,一方面从该会领取每天五法郎的微薄补助,另一方面做过很多工作,在饭馆当招待,在车站、码头送货、搬运行李,到建筑工地推砖、搬瓦、打水泥,或者打扫工地和清除垃圾,几乎是碰上什么干什么,哪里有活到哪里去干,这段时间是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期最艰苦的时期,是只有勤工而没有俭学。

  1921年底,四川重庆和成都各界人士捐款30玩法郎汇至巴黎,困苦中的邓小平与其他川籍学生一样领到400多法郎。1922年2月,邓小平带着这些钱来到小城蒙达尼〔MONTARGIS/LOIRE旧译〕,成为哈金森工厂的一名临时工,作为不熟练工人被派到胶鞋车间。10月底,有了一定积蓄后,邓小平又进入法国东部塞河畔的夏狄戎〔CHATILLON巴黎近郊,现属94省〕公学学习,想捡回丢掉的文化课程,试了大约3个月,他发现自己断断续续学来的法语,实在无法跟上学校的课程。邓小平留法期间的俭学尝试基本结束。

  1923年2月初,邓小平便中断了夏狄戎公学的学习,先后在哈金森工厂和雷诺汽车厂等企业工作,直至1925年4月离开巴黎。

  虽然,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邓小平的留法学习是失败的,在学业上成效不大。但五年的经历却也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邓小平与夫人卓琳在延安
邓小平与夫人卓琳在延安

  首先,在法国艰苦的求学和做工经历,使邓小平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进一步探索国家的前途和个人的出路,一步一步的走向马克思主义。在克娄梭城钢铁厂做工期间,他结识了已经成为共产党员的赵世炎、李立三等人,与他们一道组织厂华工组合书记部和勤工俭学会等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青年团体。在蒙达尼哈金森工厂工作期间,邓小平常和赵世炎、王若飞等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负责人散步谈心,在他们的影响下,于1922年夏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为旅欧青年共产主义组织最早的成员之一,也是最年轻的成员。此后,邓小平在辛勤工作之余,积极投入到学习马克思注意理论活动之中,得到迅速成长,并于1924年下半年正式转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机构执行委员会成员之一,最终实现了由一个爱国青年向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其次,邓小平在法国期间,两度辍学,先后从事数不清的底层纯体力而无技术的劳动,甚至还曾做扎花标签的这种女人做的工作,其艰难程度难以想象。比如他在克娄梭城钢铁厂期间,今天从煤车向下运煤,明天搬运钢板。一会推铁屑,一会又去拉钢条,劳动强度特别大,还必须克服生物钟适应早班、晚班和夜班三班轮流循环。这对一个不满十七岁的邓小平来说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磨练,磨练出邓小平的坚强意志。邓小平以后的经历中几度沉浮,尤其文革时期的三上三下,但他都能淡然面对,坚强挺过,这与他留学期间形成的坚强意志和抗压能力密切相关。

邓小平在珠海
邓小平在珠海

  再次,留学经历使邓小平具有开放的眼光,为他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奠定了视野基调。邓小平由于早年留学法国,对资本主义国家有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比毛泽东等人更能客观地分析资本主义的文明、进步和腐朽,对他成为开放性领袖至关重要。上个世纪70年代,当全国人民在为我国第一艘万吨巨轮下海而陶醉时,邓小平却说,50年前,我去法国留学时乘坐的就是一艘万吨巨轮。八十年代法国留学在线,能够说“只要留学生有三分之一的回来,就可以继续派”;拍板“轿车可以合资”;拍板“一国两制”;九十年代南巡讲话。这些言论和决断只有他这种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家领导人能够作出——而这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非常宝贵的——这些都透有他留学的思想积淀。

  总之,邓小平留法五年,虽然学业未成,其宝贵经历却也让他受益终生,是他后来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百折不屈,开创改革开放大好局面的人生基石。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