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家长可以通过三种形式让孩子拥抱国际教育
孩子刚满月,一位家长就准备在番禺买一套100多万元住宅,只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就读这个楼盘6万多元一年的英语幼儿园;而这在国际教育资源的争夺上,只是“小儿科”而已。今年上半年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子女能入读明年才开始招生的IB国际学校——广州耀华学校,在玖珑湖购置1500万~3000万元的豪宅。
上周,吴比同学被伊顿公学录取,并成为第一位获得该校奖学金的华人学生。这消息一经发布,“国际教育”再次受到了广州家长的广泛关注。很多家长在惊叹吴比天赋的同时,也很佩服其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甚至有家长这才了解到,原来还可以把孩子送到英国读小学。其实,在广州本地也有相当多的国际教育资源,这包括IB国际学校、预科学校和低龄出国项目,有意增强孩子国际教育背景的家长可以多多留心。
优质教育资源 土洋分野
当一部分家长还在东山争夺公立小学学位的时候,另外一部分家长在郊区的豪宅区静悄悄地购置国际学校学位;当一部分家长在为孩子报课外辅导、找家教的时候,而另外一部分家长则在找外教为孩子强化英语口语;当一部分家长期待孩子将来高考能考出好成绩的时候,而另外一部分家长则在期待孩子SAT和A-level能考出好成绩。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是一样的,但是,孩子们接受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分野,并且在不同的“跑道”上竞争。于是,“优质学位”的定义发生了分歧。
放弃了传统公立名校的家长,认为那些高分学校推行的是摧残孩子身心和创造力的应试教育;而对于那些国际学校和国际合作课程,大多数家长则认为草率放弃高考是否风险太大,怀疑投资那么多钱将来能否收回教育投入。
国际教育
拉开梯队
可怜天下父母心,国际教育成为家庭中一种昂贵的投资。在这一角逐国际教育资源的竞争中,由于家庭财富的差异,国际教育也明显地拉开了梯队。
第一梯队:移民家庭 据悉,移民市场中至少有70%的家长移民的首要原因是为了子女的教育和发展,这些家长为孩子选择了一个国际化的生活环境。
第二梯队:把孩子送进IB国际学校的家长或是选择了低龄留学项目的家长 他们是大富之家,他们为孩子选择了一个国际化的教育体系,与国内的应试教育分道扬镳。
第三梯队:把孩子送入预科学校 他们是富裕或是小康家庭,他们没有完全放弃传统教育,他们只是放弃了高考,以一种“半路出家”的形式拥抱了国际教育。
低龄留学
对孩子是好事还是坏事?
如果在10年以前说起“留学”,大家基本上会把“留学”等同于“研究生海外深造”。但是,现在“留学”的外延已经大大扩展了,研究生留学大家不再惊讶,本科生留学成为主流,而低龄留学更是异军突起。
正方:出国要趁早
留学低龄化这一现象是和教育国际化密不可分的。家长不仅仅希望孩子能够学到国外发达国家的科技和知识,还希望他们能理解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要让孩子有更纯正的英语口音,要让孩子理解和学到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只能趁着孩子价值观没有完全成熟,就把孩子送出国。一部分家长认为只有低龄留学,才能更好融入西方社会,进入精英圈子,具有国际视野。
比如,启德教育集团总裁李朱认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孩子越早出国能越早适应当地社会的文化和语言,将来考入知名大学的几率也大很多,像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在11岁就赴美,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本科、并考入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博士。
反方:低龄留学风险多
而广州新东方校长桂淳则对低龄留学持保留意见,他认为未成年人出国留学有很多风险。首先,孩子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的影响和约束;
其次,在海外读书需要找一个监护人,若遇到的监护人不是那么的理想,对孩子的成长则不是十分有利;
再次,如果孩子将来回国发展,缺乏对国情的认知可能会处处碰壁;
最后,到国外读高中费用不菲,平均每年30元~50万元,有的甚至高达70万元,这样的投入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承受得起的,同时这样高额的投入在未来是否会有高效的产出也是不确定的。
他认为孩子在研究生阶段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收入留学更为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