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语道破:在德国寄宿制中学另类感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1日 17:26   新浪教育

本文选自《成大留学国际教育》的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五年前我来到德国。刚来的那一天我至今记得很清楚,天下着濛濛细雨,我心里感觉很空,好像失去了一切,又感到很自由,因为我要在这个从语言到文化全都很陌生的世界里始自己的人生,我既害怕又充满渴望,虽然我当时只是个6年级的小学生。

  由于父母工作忙,更因为妈妈想让我尽快掌握语言,融入这个社会,我被送到了寄宿中学。进校不久,我便明白了德国学校是个非常自由的地方,同时也体会到了这个自由的意思。那时候,我看着那些身穿名牌整天嘻嘻哈哈,热衷于打网球、骑马、不知道哈佛、剑桥是什么地方的德国同学,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有一种天崩地裂的感觉。心想,他们为什么这么不求上进啊!我这个少先队大队长可不能和他们同流合污!我从心里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堕落。他们也不喜欢我,不喜欢我的穿着打扮,不喜欢我言语羞涩,更不喜欢我整天在房间里看书。我很孤独,很失落。我开始恨这个地方,恨这些堕落的同学。

  直到有一天,我变了,学会了这个语言,融入了这个文化,找到了朋友和欢乐。我开始明白自由和西方文化的真正含义。我常常在心里比较我经历的两种文化和教育的不同。正好上海中智留学公司的陈若华老师约我写写这方面的感受,我就谈谈身处这两个世界中的自己吧。

  在德国学习自由思考

  上课的铃声响了,一些同学忙着从自动售货机里取可口可乐,一些人赶忙熄灭手里的万宝路,大家嘻嘻哈哈地往教室走。这是11年级(高一)的德语(语文)课。老师今天心情不错,一个男生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肩膀,说:“施密斯先生,周末怎么过,和我们一起去迪斯科吧,我知道你的审美观念,我保证那有你喜欢的……哈哈。”

  我的同学斯特凡总是这么没有正经,就是穿着打扮举止也不符合传统的规范,春夏秋冬都是T恤衫,裤子总是掉在腰下面,露出小半个屁股。据他自己说,每周末都带不同的女孩子出去跳舞。但你可不能以貌取人,斯特凡是成绩非常出色的学生,他和桑德拉同学搞了一个天文物理课题,这篇论文前不久获得了德国国家青少年科技奖,洪堡大学的教授认为凭这篇论文他现在就可以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除此之外他还会少林功夫,因此他在班里被公认是最酷的。

  11年级的语文课内容有教学大纲规定的古典文学作品,通常学习歌德、托马斯曼、布莱希特等的作品,同时也有最新出版的文学作品,但具体讲哪本作品没有规定,由同学们自己选,上节课我们大家提出四本当代德国、美国、法国作家的作品,最后举手表决:德国作品“Der Vorlester”《说书人》一书入选,这本书列在2001年全德畅销书之首。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二战结束后不久,15岁的少年米歇尔邂逅女售票员汉娜。他对这个30多岁的中年妇女一见钟情,在频频见面的日子里,他为她阅读了很多文学作品,成了汉娜的说书人。后来在汉娜的诱导下两人终于有了性爱关系。然而不久,汉娜突然失踪,并从此杳无音信。多年后,米歇尔作为法学系学生到州法院实习,参与审理一个集中营女看守的案子,这个女看守正是他当年的情人汉娜,汉娜在漫长的监狱生活中彻底忏悔自己的罪行,在被释放的前一天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米歇尔仍始终在梦幻中等待着情人汉娜的归来。

  “谁愿意分析一下男主角的情感世界?”施密斯先生大声问。还没有人准备发言,大家只是在低声议论。

  这里的教室秩序不像国内桌椅一排排摆放整齐,老师站在前面讲,同学们在下面听或记。这里的桌椅有时堆成几组,有时围成一个圆圈,看学生们自己的兴趣。老师和同学坐在一起,上课总是讨论式的,没有固定的座位,好朋友坐在一起,课堂上免不了说笑,但老师也从来不强调纪律,因为要讨论,就不能有国内课堂上那样严格的纪律。好在德国班级的人比较少,公立学校高中11年级大多二十多人一个班,私立学校大多十几个甚至七八个人一班,因此课堂乱也乱不到那里去。

  “我认为作者描述了一个男孩的初恋,这种初恋是残酷的,并终生没有离开过他。”一个男生开始发言,另一个男生不同意,“什么初恋,在我看来纯粹是引诱!我不能想象自己会爱上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全班哄堂大笑,还有人打口哨,一个女同学接过话题:

  “我想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释这种感情,因为这是一种明显的恋母情节……”

  “为什么没有人注意作者的写作风格?他大量用倒状句强调情感,写得太漂亮了!”

  我本人更想从历史和人性方面讨论这本书,在我看来,作品虽然揭露纳粹的罪行,但通过对汉娜温柔人性的描述,作者字里行间又表现着对纳粹的同情,我想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畅销的原因吧,这大概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德国人二战后虽然不断反思历史,而现实中又摆脱不了新纳粹的阴影。

  讨论越来越热烈,没有轮到我发言就下课了,老师告诉大家:两周后每人要交一篇文章,谈对作品的看法,页数不限,但参考文献要求列全。按规定,这就是说文章篇幅不应下于20页。

  刚来德国时,我对这里的教学方法特别不习惯,尤其是文科,我按国内的学习习惯,总希望老师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比如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啦,还有历史事件中谁是谁非啦等等。一般来说,考试背熟这些答案就行了。刚来德国时我仔细听老师的每句话,生怕拉掉重要的归纳或总结,后来我慢慢知道,老师并没有最终答案,没有定论,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老师的作用是引导讨论,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如何思考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问题从什么角度讲都行,只要能说得通,就可以拿好分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感到这里的学习更难。

  把一年前的畅销书作为高中语文材料,这在国内恐怕是很难想象的。这倒不单单说明国内教材高度统一,教学大纲规定的很死,另一方面,哪本中国当代畅销书可以真正拿来当作教材呢?

  德国中学是如何学习和考试的?

  在德国的学校里,学生的分数是由多方面组成的。平时的每次课堂发言、作业都会记录在案,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占三分之二,就是说,真正的笔试成绩只占总评分数的三分之一。所谓的期末考试成绩这里是没有的。同学们不会因为一次考试没有发挥好就被判“死刑”。成绩事实上是对整个学期全部学习过程的一点一滴的记录。在这里,课堂参与非常重要。有同学知道自己笔试是弱项,就抢着在课堂上发言,或者选一个自己喜欢又有想法的课题,作一次二十分钟的课堂报告,以弥补将来笔试的不足。经常有女同学理科笔试本来考了2分,但因课堂上少言寡语,最终成绩册上还是得了个4分,为此沮丧得要命。(注:德国中学11年级分数等级:最高为1分,4分为及格分,6分为最低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